112例活血化瘀中成药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研究
2018-12-12蒋雄宁
蒋雄宁
(桂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广西 桂林 541004)
随着多种心脑血管疾病、冠心病、糖尿病及动脉硬化疾病的发生,活血化瘀中成药开始用于这些疾病的治疗中,并产生良好的活血化瘀效果。但由于血塞通、血栓通等药物,会对患者血液、淋巴液等体液,以及患者机体的凝血机制造成影响,因此会带来一系列的不良反应症状。皮疹、瘙痒、身体发热、头晕、过敏反应、呼吸急促、胸闷和血压变化等,都会在注射、服用活血化瘀中成药时出现,并导致医师在临床治疗方面的难题[1]。因此本文主要分析112例患者活血化瘀中成药的临床情况,以指导后续活血化瘀不良反应的处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9月~2018年6月共112例患者,其中男性68例、女性44例,平均年龄(58±4.3)岁,脑血管疾病43例、心血管疾病35例、心脑血管合并疾病7例、动脉硬化闭塞症22例、糖尿病11例、类风湿关节炎5例及肾病及哮喘疾病8例。所有参与治疗的患者中,具有1种药物过敏史的有36例(32.1%),2种及以上药物过敏史的有17例(15.2%)。
1.2 方法
搜集不同患者性别、年龄和药物过敏史等资料,查看患者在临床治疗中的异常反应状况。然后选取适合的活血化瘀中成药,进行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动脉硬化闭塞症、糖尿病、类风湿关节炎、肾病及哮喘疾病的治疗。医师在对患者进行注射、口服活血化瘀中成药的治疗时,需要把握药物剂量、施用部位及时间,并观察患者产生的不良反应状况,制成统计表。
1.3 统计学研究
本案例运用SPSS统计与服务解决软件,分析不同患者在活血化瘀中成药临床治疗中的反应情况,以及对累及系统产生的不良反应。利用t检验展开“x±s”计量数据的统计,之后采用x2检验方案进行统计数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 果
2.1 活血化瘀中成药所引发不良反应的药物种类
通过以上统计分析可得,当前用于不同患者的活血化瘀中成药,主要包括血栓通(45例)、血塞通(31例)、舒血宁(8例)、香丹(10例)、复方丹参(18例)等。经临床治疗发现血塞通药物、血栓通药物等,对患者皮肤系统、神经系统及呼吸系统的影响较大,会导致患者产生皮肤瘙痒、身体发热、头晕、呼吸急促、胸闷等不良反应。
2.2 活血化瘀中成药不良反应的累及部位状况
112例患者在活血化瘀中成药的临床应用中,主要产生皮肤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胃肠系统、心血管系统等方面的不良反应。血塞通、血栓通、复方丹参等药物所造成的不良症状最多(P<0.05),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表1 112例活血化瘀中成药的不良反应分析
3 讨 论
在对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的过程中,活血化瘀中成药由于药物药理的涉及范围广,所以其会对患者的整个身体机能产生影响。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患者在注射、口服活血化瘀中成药后,所产生的一系列不良反应状况,通常包括以下几方面原因:患者对药物的过敏性、患者身体因素、药物使用因素。首先大多数脑血管疾病43例、心血管、糖尿病、肾病的患者,存在酒精、青霉素、头孢菌素、丹参等的过敏症状[2-3]。一旦这些患者接触到活血化瘀中成药,必然会导致一系列并发症的产生。其次,妇女、老年患者的身体素质较差,不能抵抗大剂量的药物注射或服用,剂量过大会出现皮肤瘙痒、皮疹、头晕、呼吸急促、胸闷、恶心呕吐等症状。最后,活血化瘀中成药的加工、使用等,也具有一定的规范,若操作不当也将造成相应的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活血化瘀中成药在多种病症的临床应用,会由于患者内在因素、外部用药因素,而产生不同累及系统的不良反应。因此医师在活血化瘀中成药的用药中,需要根据疗效评估与药物使用标准,进行药物剂量、施用部位及时间间隔的控制,以降低患者临床治疗的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