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诊断老年性阑尾低级别黏液性肿瘤1例
2018-12-12彭艳艳
彭艳艳
(石家庄市第四医院超声科,河北 石家庄 050000)
患者,女性,76岁,发现盆腔肿物1年余就诊,平素无不适。经腹部超声探查:右侧腹腔探及一囊性为主的囊实性包块,大小约94×33×39mm,形态欠规则,经阴道超声观察该包块边界清晰,壁厚,其内大部呈囊性无回声,部分为细条索状中等回声带,呈多层“洋葱皮”样,CDFI显示:上述团块周边及内部未见明显血流信号。患者子宫如绝经后大小,宫腔少量积液、双侧卵巢呈萎缩状,未见明显异常。超声提示:腹腔囊实性占位,来源待定(肠道?阑尾?)。随后入院手术治疗,术中所见:阑尾位置较低,膨大增粗,长约9.5cm,直径约4.5cm,其内含淡黄色胶冻样物,囊壁厚0.1-0.3cm,子宫、双侧卵巢萎缩,双侧输卵管萎缩走形扭曲。术后病理提示:(阑尾肿瘤)低级别阑尾黏液性肿瘤。
讨论:阑尾低级别黏液性肿瘤(LAMN)是阑尾黏液性肿瘤的一种非浸润性病变,属于真肿瘤,介于黏液性囊腺瘤与黏液性囊腺癌之间,肿瘤上皮细胞呈低级别细胞学特点,突破黏膜肌层到达阑尾壁内或浆膜层到阑尾表面,多数病例表现与黏液性囊腺瘤相似,具有一定的恶性潜能,临床较少见,发病年龄多为50岁以上患者,临床症状多不典型,超声检查常误诊为妇科肿瘤收治入院,大多数由术后病理检查证实[1]。
阑尾黏液囊腺瘤临床缺乏特异性症状,或表现类似阑尾炎症状,有时可于右下腹触及包块,易与卵巢黏液囊腺瘤混淆,不易区别[2]。阑尾囊腺瘤患者,主要病理基础是肿瘤细胞分泌大量粘液而使腺管高度扩张呈囊状,致阑尾腔内充满积存黏液,使阑尾明显增粗,管腔内压力逐渐增加,穿透管壁达到浆膜层,形成阑尾周围和腹膜后包块。如果破裂可发生腹腔种植,手术时应尽量避免医源性囊壁破裂,黏液外溢,形成腹腔假性黏液瘤。和其他胃肠道黏液瘤—样,阑尾囊腺瘤可以恶变,但较少见,一般不发生淋巴道和血道转移,不侵犯内脏。LAMN在超声上的表现与附件炎症或肿瘤比较相似,难以鉴别,妇科超声检查经常把阑尾肿瘤误诊为附件病灶。病变的阑尾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形态常呈长条形或椭圆形,壁厚,透声差,呈单房或多房囊性状,部分呈洋葱皮样,可见分隔,部分可伴细小钙化,彩色多普勒血流不丰富。通常周围炎症反应轻,无明显网膜包裹现象。本例患者经阴道超声检查可清晰显示肿块的边界及内部回声,部分呈无回声,部分分隔呈纹理走形,表现为阑尾黏液性肿瘤超声特征性征象:呈多层洋葱皮样征象[2]。并能清晰显示双侧卵巢结构,其大小、形态符合绝经期改变,未见异常包块,而卵巢粘液性囊性肿瘤多表现为多房囊性病变,壁薄,内多见分隔,透声好,部分囊壁可见乳头状突起,多探查不到正常卵巢组织,同时经腹部超声结合经阴道超声检查注意到该包块位置较高,与卵巢的距离较远,故考虑来源于肠道的可能性大,基本排除妇科来源占位,对于临床手术方法的选择提供一个有价值的参考意见,并及时成功手术。同时由于LAMN 非常少见,临床表现不典型,必须进一步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避免误诊,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
图一 阑尾低级别黏液瘤纵切面,形态规则囊性为主的混合回声,内呈多层“洋葱皮”征
图二 阑尾低级别黏液瘤,可见粘液性上皮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