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小学生数学技能的培养策略

2018-12-11胡彬彬

黑河教育 2018年10期
关键词:培养策略小学数学

胡彬彬

[摘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双基”的落实有利于其它目标的实现。“双基”的培养目标,位居三维目标之首,也以其它目标的实现为保障。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更多地关注知识的传授与灌输,忽视基本能力——技能的培养,造成培养目标的天平失衡,学生的综合素养难以提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在注重基础知识训练的同时,认识到技能的提高更具有独特的作用和巨大意义,能力的大小决定了知识学习效率的高低。为此,探讨技能的培养,比探讨知识教学的有效性更具有实际意义,更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综合技能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技能;培养策略

学习能力,是个大概念,包含许多要素,诸如思维力、创造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学习能力制约着也影响着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效益的提升。而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过多地重视知识教学,忽视能力培养。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对技能培养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一、培养阅读技能,提高理解能力

数学中的阅读与语言学科的阅读,不论在内容上还是在方式上都有很大的区别,阅读技能培养的侧重点也不同。数学中阅读技能侧重于逻辑思维。

1.单一性阅读

所谓单一性阅读,就是一个字一个字地阅读、一句一句地阅读。一年级儿童认识的字不多,读题有难度,在最初做题时以教师、家长读题为主。虽然教师、家长代替儿童阅读,有利于儿童快速掌握题意,提高做题速度,但剥夺了儿童自主阅读的机会,不利于阅读能力的培养。

2.数式性朗读

数式性朗读,就是对数学式子的朗读。如对于类似于15+( )=20的读法,多数教师会简单地读为“15加几等于20”。其实,这种“读法”只是对这个数式的意义的理解,教学中教师应通过类似的数式的读法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如“15和几的和是20?”“比15多几的数是20?”“一个加数是15,和是20,另一个加数是多少?”等。再如,34÷(26-9)的读法,多数学生读不出、也读不准,教师应多渗透这方面的训练,并经常用数学语言朗读这个算式,如“34除以26与9的差,积是多少?”教师经常进行这类数式的朗读,既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也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精确朗读

数学中的精确朗读,简单说就是精读。精读,就是对问题、数学语言的关键词进行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如“小东和他的三个同学,两天一共练了160个大字,每人每天平均写几个大字?”这个问题中有数有文,对于数学问题而言,一般是“重”数轻“文”,要先让学生抓住关键词:“4人”“2天”“160个大字”。如果抓住这些要素,就会避免160÷4=40(字)或者160÷2=80(字)的错误发生,问题也能轻松得到解决,即160÷2÷4=20(字)。

二、培养识别技能,提高分析能力

1.提高识别数字的能力

小学生学习数学,最开始接触到的就是数字,如认数、写数、读数、数的计算等。低段的孩子以及中段的孩子,对于一位数、两位数读起来并不困难,而对诸如“34568”等万以上的数字,读数就成了问题,一些孩子会直接读为“三四五六八”。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培养学生读数、识数的技能以及对数的敏感力,如电话号码、门牌号、QQ号、温度计上的数字、车牌号、手机号等,让学生理解电视上和报刊上的数字,能对数的大小、多少进行比较和理解。识数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提高识别数学符号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中,数学符号包括代表运算的符号,如加号、减号、乘号、除号等;运算符号,如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等;代表数量关系的符号,如大于号、小于号、等号、不等号等;还有垂直符号、平行符号、相交符号等。在教学中,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认识这些数学符号,不断进行反复体验和强化,坚持不懈地培养学生识别数学符号的能力。

除了识别数、符号之外,还要培养学生识别“文”和“图形”,尤其是一些图形,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识别图形的能力不可忽视。

三、培养思考技能,发展思维力

思维是数学的翅膀。教师应从一年级开始就重视培养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思考能力主要包括比较、抽象、概括、梳理、分类等,下面仅以比较为例,谈谈思考技能的培养。

1.引导学生观察中比较

教学中,经常听到教师、家长、学生的口头禅:某某,做题不细心,本该做对的,因粗心而错了。粗心和马虎的坏毛病,也不是不能克服,应引导学生在平时做题中养成仔细读题、认真做题、善于演算和回头算的良好习惯,久而久之,观察、比较的能力就会逐渐形成。例如,一年级小学生在计算时看错数字的情况屡见不鲜,如26+84=?在计算时,错将84看成34、26看成29,于是,一道简单的计算题,出现了多个答案。观察比较时,要引导学生先对计算结果进行观察,再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比较,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之后组织学生观察解题过程,复习解题结果,最后给出14×16=(),26×18=()等练习,让学生快速写出计算方法和标准答案。这样多训练、多强化,学生的思维力、观察力和分析力都会逐渐提高。

2.引导学生计算中比较

如除法98÷24的计算,通过计算,个别学生的答案是98÷24=3……26,对于这样的结果,出错的原因主要在于没有养成回头看的习惯,只要做完题再回头看一看,一眼就会发现这个答案存在问题——余数大于除数。因此,引导学生在计算中养成比较、分析的习惯,是提高数学能力的关键一环。

比较能力的培养,也应从基础开始,将其渗透到教学的始终。如学习数的分合时,可以通过观察分的结果,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分法有什么规律,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力和主动求索的能力。

四、注重计算技能训练,培养运算能力

1.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口算方法,一般有数数法、破十法、逆算法等。口算能力是学生的数学基本功。培养口算技能,首先应注重口算训练,每一节课的复习环节,都应拿出5~8分钟进行口算强化训练,如“整十加整十”的复习课堂上,教师可以给出几组口算题,组织学生以小组抓阄的形式开展擂台赛,抽到哪组题就让哪组学生快速答,最终用时少、准确度高的小组获胜。游戏、竞赛性质的口算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激活课堂气氛。

2.培养学生的速算能力

速算,說白了就是简便运算以及找规律计算等。速算方法主要包括分组法和补数法。

(1)分组法。如0.47+46+0.53=0.47+0.53+46=1+46=47;25×33×4=25×4×33=100×33=3300……

分组法是运用运算法则进行分组的简便运算,是提高做题效率和准确率的有效方法。

(2)补数法。如682-398=682+2-(398+2)=684-400=284等。补数法就是凑整法,有降低计算的难度、提高速度之效。

简便运算还有公式法、分解法、转化法等。只有注重多种速算方法的经常性渗透和运用,学生才能熟能生巧。

学习技能还包含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等。技能的培养是学生发展和提升能力的核心要素。教师应立足新课改,将新课改的培养目标落实到教学实践中、落实到数学教学的始终,将技能培养作为首要任务,创新培养方法,提高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构建互动课堂,让课堂教学因技能的渗透而精彩纷呈。

参考文献:

[1]陈伟.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47).

[2]徐玉青.互动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科普童话·新课堂(上),2015,(09).

(责任编辑 赵永玲)

猜你喜欢

培养策略小学数学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