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渗透传统文化,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2018-12-11官国富

黑河教育 2018年10期
关键词:渗透策略传统文化语文教学

官国富

[摘要]传统文化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是几千年沉淀下来的文化精髓,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对人的思想和品格提升有积极影响。小学语文是传统文化的良好载体,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更加自然生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影响,在完善品格的同时促进语文学习,提高语文素养。

[关键词]传统文化;语文教学;小学语文;渗透策略

语文是小学阶段的重要科目,小学生的语言文化基础知识大多都是通过语文学习获得的,语文不但是小学生学习交流沟通的重要工具,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语文教学中包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在教學中,通过不同的方式挖掘语文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利用多种手段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对小学生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提高自身语文素养有重要作用。

一、通过汉字教学与学习,渗透传统文化

汉字学习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阅读、写作等学习内容的基础,同时,汉字本身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其承载着丰富的内涵。汉字的演变发展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其演化过程蕴含了不同时期的传统文化,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对汉字背后蕴含的传统文化的挖掘,教师在讲解汉字时将传统文化融入汉字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汉字的同时,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例如,象形字是汉字学习的重要部分,如“日”“月”“水”“火”等都属于象形字,象形字通常是由图形经过长期的演变而来,教师在讲解象形字时可以将字的演变图形展示给学生,并讲解字的演变历史,让学生可以清楚的认识象形字的由来,使学生对汉字更好地理解和记忆。除了象形字之外,还有很多汉字承载着丰富的传统文化,通过分解字形了解其含义,可以很好地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如“型”字,最初出现时代表示用来制造器物的模子,古代都是用泥土来制作模子,“型”字可以分解为“开”“刂”“土”,其中“刂”代表刀,“土”代表泥土,即用刀在土上雕刻了“开”字,就形成了“型”字。由此可见,学生了解了汉字的由来更加容易记忆,同时,汉字中包含的历史故事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提高汉字学习的效率。

二、通过诗词教学与诵读,渗透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大量的经典诗词和优秀古文,这些都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沉淀下来的精髓,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播和继承有重要作用。语文教材的诗词古文都是经过精挑细选而留存的,大多短小精粹、词句精炼,适合诵通读,学生通过对诗词古文的反复诵读可以仔细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悟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学生的每一次诵读都会多一份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最终将这些文化融入他们的思想和心灵,不断提升自身文化品位和语文素养。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诗词古文的诵读,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来增强对传统文化的吸收。例如,在学习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时,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来体会诗词的内涵。首先,教师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诵读,由于学生对其理解不够深入,诵读的语言、语调、感情等可能存在一定偏差,教师进行适当纠正后,由教师进行范读,让学生感受正确的表达方式,以此体会诗人愁苦的心绪。在此之后,再让学生进行诵读,这时学生已经有了不一样的理解和感受,诵读时会包含更多感情。最后,通过反复诵读达到背诵的目的。学生在诵读过程中通过不断领悟和积累,自身的文化品位和语文素养也得到了不断提升,同时,促使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更深的理解。

三、通过情景创设与体验,渗透传统文化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进步,教学手段也日新月异,各种现代化设备如多媒体、计算机等进入课堂,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是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教学设施,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生动性,同时,可以利用图像、声音、视频等创设科学的教学情境,营造开放、有创造性的课堂氛围,促进教学资源与手段的有机整合。传统文化是我国几千年历史发展过程中留存下来的瑰宝,它可以有丰富的表现形式,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方式来呈现传统文化,可以使学生更直观的全方位去了解和感受,拉近学生与传统文化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更好的认可和传承传统文化。例如,在学习古文时,教师可以根据古文的意境和情绪选取合适的配乐,学生朗读时,伴随着音乐更加有助于学生理解文中的文化和情感。再比如,古诗词是很多学生学习的难点,对诗词的涵义和意境理解困难,这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创设相关情境来帮助学生理解。这种教学方式增加了课堂内容的丰富性,使教学形式更加活泼多样,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大有裨益。

四、通过活动组织与参与,渗透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教学中,各种课内外活动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年龄较小,对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有浓厚兴趣,在活动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大大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接受和认可度,提升语文学习效率和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教师要重视课内课外活动的组织和开展。首先,充分利用我国传统节日、民俗活动开展传统文化渗透。我国的传统文化包含丰富的内容,传统节日、民俗活动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些活动蕴含着深厚的历史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教材内容融入到传统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和体会传统文化,不仅可以对传统文化有更深的理解,也有利于教学内容的学习,提升语文素养。例如,在元宵节时,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做灯笼,猜灯谜”的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灯笼,自己搜集或者编写灯谜,然后,组织学生看花灯、猜灯谜,在活动中向学生讲解关于元宵节的历史和文化,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搜集信息的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在欢乐的氛围中学习传统文化,提高语文素养。其次,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大量阅读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吸收传统文化知识,不知不觉提高语文学习效率。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进行朗诵、演讲、征文、表演等比赛,巩固学生的阅读成果,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外阅读中。再次,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参观博物馆、名胜古迹、民俗文化等,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有直观的感受和理解,有利于语文学习的开展和语文素养的提高。

五、通过文化宣传与讲解,渗透传统文化

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需要多方面努力,除了课堂教学和课内外活动渗透外,还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和讲解,营造良好的外部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吸收传统文化,不断提升自身语文素養,因此,传统文化氛围的营造意义重大。首先,学校是学生活动和学习的主要场所,学生大部分时间都花费在学校,校园环境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和心理发展,同时,校园环境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校园文化也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学校要重视校园氛围的营造,打造富有传统文化气息的学校氛围,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之下自然地吸收传统文化知识。例如,古诗词和经典古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很多学校渗透传统文化的重点,学校可以营造古诗词文化的氛围,如建立古诗词文化小路,在走廊、教室、食堂等张贴各种古诗词或传统文化知识等,加大对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氛围。其次,通过大众媒体的宣传来渲染传统文化气息。目前,传统文化在社会中受到广泛重视,大众媒体中也出现了很多优秀的节目,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传播,如《中华礼仪之美》《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等,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在家观看或者定期组织学生集中观看,利用媒体的号召力引导学生热爱和学习传统文化。

总而言之,传统文化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以及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传统文化的渗透,通过课堂教学、课内外活动、氛围营造等让学生深入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进而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和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金春江.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 ,(7).

[2]陈玲娣.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生语文教育中的渗透和传播[J.课外语文,2016, (12).

[3]林慧.注重传承,成就语文教学——浅谈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 课外语文,2016, (11).

[4]温小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程:实践样态与改进路径[J]. 中小学教师培训,2016 ,(3).

[5]刘波.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途径与方法[J]. 中国校外教育,2016 ,(7).

[6]彭菊花.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浅探——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J]. 理论月刊,2015 ,(1) .

[7]李登文.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J].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5 ,(36).

(责任编辑 陈始雨)

猜你喜欢

渗透策略传统文化语文教学
中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策略探析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