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印度》教学情感路的铺设
2018-12-11鲁才山
鲁才山
七年级地理(人教版)下册中《印度》是许多地理教师亲睐的课堂教学范文。多年的地理课堂教学让我认识到:教学时,对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人口、农业、高技术产业等是我们要着力探讨的,但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领也不可缺位,更不可游离于教学之外,应该在教学时加宽这条情感路的铺设。那么《印度》一课,有哪些情感路可走呢?依照教学目标及教材,我在教学中尝试加入如下内容:
由“一箭十星”叙现代战争
印度是继美国、俄罗斯、中国后掌握了“一箭十星”卫星发射技术的国家。而今,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自动化指挥系统的出现,现代战争指挥方式已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战场的立体化突出了,空中、海上、海下、地面、外層空间的作战同时或交错进行。因为现代战争再不是单刀单枪的比拼,也不是飞机、大炮、坦克、军舰等的抗衡,而是信息化、机械化的较量,是高技术兵器的较量。
由“取地下水”谈生命之源
在印度的农业发展历程中,曾一度因大量抽取地下水,导致土地退化严重,粮食增产潜力减弱。我国亦然,尤其是偏远地区,靠抽取地下水去发展农业的模式可谓司空见惯。殊不知,过度开采地下水的做法代价沉重,会招来大自然的惩罚——地下水位下降,进而引发地面沉降;危害地表上的建筑和农业;沿海地区海水倒灌,土地出现盐碱化的现象……所以,在越来越短缺淡水资源的今天,需要大家从自身做起,从生活的点滴做起,一改浪费的陋习,珍惜与呵护我们的生命之源。
由“施肥、打药”说社会公害
自20世纪30年代末发明农药以来,农药的用量逐年增长,应用范围日益扩大,虽然挽回了由于病虫害而损失的大量农作物产量,但同时也给人体健康带来了严重影响,并且破坏了生态环境。我国和印度一样,都是农业大国,人口众多,对粮食需求量大,一直以来,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习惯使用化肥、农药来提高粮食的产量。我们希望这种以牺牲环境、人体健康为代价的做法早些叫停,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极力打造“绿色、低碳、生态农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由“生物技术”道科技创新
印度的“绿色革命”,尤其是“第二次绿色革命”,利用生物技术的进步改良品种,推广高效无毒农药,不仅提高了粮食产量,而且改善了生态环境。这个领域走在世界前沿的是美国、日本、法国等发达国家。美国研制成功了一种农药,它能有效地防治危害农作物和花卉的害虫,其制剂是以植物精油为原料制成的对人畜和环境很安全。日本也研制了一种新型的“绿色农药”,这种农药利用生物毒素来抑制有害昆虫生长,从大胡蜂的毒腺中提取的大胡蜂毒素,经过几万倍的稀释后制成农药制剂,也没有在环境中残留毒性的问题,因而适用于生态和环境保护。不言而喻,对人类作出巨大贡献的还是科技创新。
“动人心者,莫先乎情。”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诠释地理知识的同时,不偏主流地向学生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理念,可以拉近师生心灵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环保、科技强国的责任意识,拓宽学生地理视野,激发求知欲,平添地理课堂的魅力。
(作者单位:洪湖市龙口镇中心学校)
责任编辑 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