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透”统编语文教材助学系统
2018-12-11王友现
王友现
统编版语文教材可以分为三个系统:一是教读、自读课文系统,二是助学系统,三是名著阅读、活动探究、写作系统。助学系统包含单元和课文的课前预习提示、课后习题、读写生词、课下注释、阅读链接等子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千万不可小觑助学系统的作用,对它的精当运用必对教和学起到巨大促进作用。
将“预习提示”实化目标纳入教学
教师备课,在拟定单元和课时教学目标时,须结合教师教学用书,把握每一单元的单元预习要求和内容,准确定位课堂教学目标。
笔者对统编语文教材的七至八年级“单元提示”进行了梳理。如七年级(上)课文是注重对学习方法指导的选文定篇;七年级(下),注重对写作手法的探究学习;八年级(上),注重对文体特点的把握了解。每册教材细化到单元教学目标,笔者对相应助学系统略做梳理:
七上第一单元,歌咏自然:注重诵读,通过富有感情的诵读来体会课文的意境。
七上第二单元,至亲亲情:重视朗读,学习圈点勾画及作批注的方法,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
七上第三单元,金色年华:学会默读,能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看,一气呵成贯读全文,并保证一定的阅读速度。
七上第四单元,人生感悟:在对课文大意整体把握的基础上,通过划分段落层次、抓关键词等方式,理清作者的思路。
……
八上第一单元,新闻写作:活动探究任务,能阅读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
八上第二单元,人物回忆:了解回忆性散文传记的特点,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八上第三单元,古代山水:积累文言字词,感知内容大意,感受山川风物灵秀,体会作者寄寓情怀。
……
从共计18个单元的提示内容可以看出,预习提示中简短的文字,既有对单元内容的概括,又有对教学目标的归纳;既对学生阅读方法提要求,也对教师教学目标设计做规范。是否完成这些内容的教学,以及学生学习这些内容达到了什么程度,这都是一线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内容。
在日常的教学中,每接触一个新的单元,笔者都慎重地对每一单元的预习提示做教学指导。让学生采用圈点勾画的批注方法找出内容要点和学习要点以及编者要求学生达成的目标,并画出思维导图,以清晰明了的形式呈现在课堂笔记本上。在单元学习完成之后,回头再来梳理思维导图,对照内容回顾是否完成了编者要求的文化基础目标,学习方法目标,情感态度目标。
将“课后练习”精研细磨一题多用
笔者进行初中语文教学曾有一个误区,因中考等选拔性考试对课后习题的关注不多,所以在讲授课文的时候,注重对文本的分析,少有对课后习题的关照。统编语文教材的课后习题,通过“思考探究”和“积累拓展”两个层次,勾连教学、循序渐进,由课内到课外延伸拓展,在指导学生自学,提升学生能力,点拨教师教学等维度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思考探究”的题目预设是编者对学生掌握当堂内容程度深浅的考察依据,教师应该在课前、课后多层面用足用好这些思考题。
课前,這一类练习题可作预习的要求布置给学生,当学生预习课文不知所措时,教师可根据课后习题的明确要求,指导学生预习。课后,教师可引导学生重新思考课后“思考探究”题,以此检验学生掌握课文基础知识,基本文化常识的程度,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比如教者在教授七年级(上)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思考探究”的第二题:“文中说,百草园‘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乐园之‘乐表现在哪些方面?”如果学生预习的时候,在这一段落中寻找好玩的细节,勾画有趣的片段。待学生根据课后习题预习后,找出了一些“乐”之所在,他在听讲时对老师以“乐园”一线串珠的课文讲授,以及作者调动多种感官描写的手法,就会更有深刻的理解。精研课后习题,不仅对预习深度有提升,对课后复习的帮助也不小。如八年级(上)第5课《藤野先生》,思考探究第一题:“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看看文章记录了作者留学过程中的哪几件事,试为每件事拟一个小标题”。教师讲这篇课文之后,可以让学生回头再思考这个题目,仿照老师教学过程中所拟的小标题,从不同的角度再拟题。学生在反复地推敲过程中,概括能力、词语运用能力等语文素养都会得到提高。
统编教材总主编温儒敏先生说:“就语文而言,平衡应试需要和开放教学的办法就是鼓励多读书”。而“积累拓展”的题目设计正是这一观点的集中体现。细数每一个“积累拓展”题,都指出了与本课内容密切相关的学习路径,有的列出了阅读书目,通过“读”“写”“思”“记”等方法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比如七年级(上)第9课“积累拓展”第二题:“你觉得鲁迅是带着怎样的情感来写本文和《朝花夕拾》中其他文章的?请结合本单元后的‘名著导读栏目的相关内容,谈谈你的认识。”将统编本所选鲁迅先生经典名篇结合起来看,教材在编者文本角度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把握“立德树人”教育核心上是有厚望的。一线教师对教材的拓展内容,则更要高度重视,不可漠视。笔者在教学的时候都通过复印阅读文段,补充给学生并做学习要求:在课后阅读批注,做好读书笔记。
将“读读写写”书法书写双项过关
人们常说,小学打基础,中学上能力。但是有一些基础,在初中并不能完全放松,比如重视助学系统中的“读一读 写一写”,把字写对,把字写好。统编本语文教材“读一读 写一写”中的字、词都是参照课标中的《字表(二)》,用专门设计的软件筛选出来的,均要求学生掌握。而且这些汉字,由丁永康先生分别用楷书和行书撰写了七、八年级硬笔书法范字。
笔者认为日常教学中,每一位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强调会读会写。学生人人会正确地写字,绝不是天生的,必须有教师负责任地严格要求,规范引导。在阅读中随文理解,正确的认读,在反复的训练中,正确的书写。这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不可偏废。也不能因为孩子们大了,可以放松要求,任其成长了。比如八年级(上)第13课,学习《背影》,父亲写了一封信:“举箸提笔,诸多不便”。“箸”,课下注释有注音有解释。老师应该提醒学生掌握并检查。在九年级(上)学生学到李白《行路难》“停杯投箸不能食”又会再一次遇到。虽然是一个比较生僻的字,但只有学生掌握了,才可以不断提升学生古文素养。
第二,要通过音形义比较,提升学生随文运用汉字的能力。比如八年级(下)“课外古诗词诵读”选编了《诗经》名篇《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要把这一句理解深刻,须把“衿”讲清楚,衣袂飘飘,配玉绶带。在第22课《大道之行也》:“矜(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中的“矜”,与之形近,两字不辨析清楚,学生将来一定混淆不清。
第三,要专业指导学生书写水平的提高。在电脑智能化越来越发达的今天,美观的汉字书写也随之式微。学校教育,特别是语文教师更应注重学生的书写规范。在七八年级,要对照“读一读、写一写”加强临摹训练。笔者所在的语文组,随堂练字检查每日不辍,每学期进行硬笔书法比赛,以此提高学生整体的书写水平。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深知:只有每一堂课扎扎实实让学生学有所获,茁壮成长,学生的素质整体提高才不是空中楼阁。而语文教学的所有美好理想,出发的原点都是教材。用好统编新教材,把握大道,才能真正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
(作者单位:宜昌天问教育集团高新天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