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循环管理方法对降低ICU监护仪报警率的影响分析
2018-12-11刘亚波郭梅萍
陈 青,刘亚波,杨 益,郭梅萍
(江苏武进人民医院南院,江苏 常州 213141)
心电监护仪被广泛应用于ICU患者疾病治疗中,医护人员透过监护仪能够直观的看到患者病情及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在重症患者疾病治疗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从ICU监护仪在实际的应用效果来看,在使用过程中受多种因素影响较大,导致监护仪经常会出现不必要的报警情况,不仅对患者病情的快速恢复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同时还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不利于对患者病情进行合理有效的判断。因此,本文基于ICU监护仪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误报警情况进行分析,将在本院ICU病房中进行心电监护的1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PDCA循环管理方法对降低ICU监护仪报警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于2016年6月份至2018年8月份在本院ICU病房中进行心电监护的患者共130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对患者进行分组,每组患者的数量各为65例。对照组男32例,女33例,年龄为27-74岁,平均年龄为(51.3±4.5)岁。观察组男32例,女33例,年龄为27-74岁,平均年龄为(51.3±4.5)岁。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方法,使用心电监护仪对患者进行常规的心电监护,主要包括有创血压、无创血压、心率、体温、脉搏、平均动脉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等,对每一项均设定相应的报警值,一旦超出该报警值后仪器会自动出现报警现象,应做好详细的记录工作[1]。
1.2.2 观察组
采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计划阶段:对影响ICU病房护理质量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ICU监护室的护理人员开展专业的培训工作,教会护理人员心电仪的正确使用方法,防止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严重的失误情况。同时,还需要对心电仪的使用情况进行定期的考核及审查,了解护理人员的心电仪使用情况,以便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2]。(2)实施阶段:由于重症监护室中的患者均为病情较为危及的患者,生命体征变化速度快,为了确保心电仪各项功能的正常使用,应定期对心电仪进行检测,测量心电仪的功能,以确保心电仪的正常使用。(3)检查阶段:还需要对心电仪的参数进行合理的设置,护理人员应结合自身所掌握的专业技能,对滤波功能进行合理设置,消除掉电虑及机电所产生的感染,将心电仪的屏幕亮度及报警声响控制在人体适宜的范围内,确保心电仪运行状态的最优化。对误报警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根据医生要求设置报警值,或者根据ICU报警规范设置,确保能够通过心率值及血压值来了解患者病情的恢复情况[3]。(4)处理阶段:护理人员需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强化患者家属对心电仪的了解,确保能够自觉的配合医护人员开展各项工作,避免监护仪出现非机械性误报情况。同时,对重症监护室中工作人员的进出情况进行严格的控制,防止各种因素对心电监护仪造成较大的干扰。要求患者及其家属应严格遵循医生的要求,不要触碰心电监护仪,对心电监护仪的动作幅度进行控制,避免出现严重的误伤。了解患者的详细病情,合理调节报警值,出现报警时,查找原因。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总报警次数、误报警次数及误报警率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研究得出数据通过SPSS19.0软件统计处理,以数(n)或率(%)表示计数资料,以 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误报警率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低,差异明显(P<0.05),见表1。
表1 两组监护仪报警情况比较[n(%)]
3 讨 论
医院ICU病房中经常会出现心电监护仪误报警情况,之所以发生误报警事件,与心电监护仪的识别误报警能力及使用情况有直接原因。心电仪误报警情况的产生,会直接影响医护人员的反应能力及判断力,进而导致医护人员出现报警敏感性,对于一些正确的报警现象会出现置之不理情况[4]。由于心电监护仪能够直观的显示出患者病情的变化趋势及各项生理参数,揭示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护理工作质量明显提升。因此可见心电监护仪报警对护理工作的高效开展有重要作用。但是基于现阶段ICU病房中出现的心电仪误报警情况应加以关注,不仅降低了监护效果,同时还会产生不堪设想的后果。PDCA循环管理方法主要包括计划、执行、检查及处理四个阶段,将其应用到ICU监护仪误报警护理管理中,监护仪的误报警率大大下降,减少了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护理工作质量明显提升[5]。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误报警率为29.23%,低于对照组的43.08%,说明在ICU监护仪误报警管理中采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具有可行性。
综上所述,在ICU监护仪误报警管理中采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监护仪误报警率发生概率明显下降,护理工作质量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