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袋球囊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分析
2018-12-11姜树东洪毅张军卫唐和虎白金柱李想蔡亚飞
姜树东 洪毅张军卫 唐和虎 白金柱 李想 蔡亚飞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脊柱外科,北京 100068)
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临床表现为轻度外伤后甚至没有外伤出现明显腰背痛症状[1]。传统的X线或CT检查常可见椎体骨折伴椎体高度下降,但是常无法鉴别新发骨折和陈旧性骨折,而腰椎MRI可明确诊断新发骨折和陈旧性骨折,还可与肿瘤鉴别[2]。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是第一代椎体强化技术,是OVCF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止痛效果佳,允许术后恢复早期活动[3]。但椎体成形术是通过加压装置将骨水泥注入到椎体内,这种加压注射使骨水泥易沿静脉丛或骨折裂隙向椎体外泄漏,造成不良后果[4]。为防止骨水泥泄漏,2004年Jerry发明网袋球囊椎体成形术[5](Vesselplasty),主要特点是沿椎弓根通道预先在椎体内植入一个中空滤网,材质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植入椎体内不需取出,可经通道向滤网内注射骨水泥。既可部分恢复椎体高度,还能限制骨水泥的流动,防止椎体外泄漏的发生。与椎体成形术比较,目前采用Vesselplasty方法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报道较少,缺乏二者之间的比较研究。
本研究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由同一术者应用Vesselplasty和PVP两种不同技术治疗的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病例,比较两种方法的临床应用特点,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入排标准
纳入标准:保守治疗无效且VAS≥5分的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排除标准:①全身条件差,不能耐受手术者;②椎体压缩程度大于50%者;③轻度腰痛不愿接受微创治疗者。应用Vesselplasty技术治疗组骨折椎体范围从T11到L5,为减少偏移,PVP组只选择T11到L5的患者入组,但最终没有L5骨折患者。
1.2 临床资料
Vesselplasty治疗的脊柱骨折患者16例,男9例,女7例;共17个椎体;平均年龄(74.7±7.7)岁;VAS评分(8.3±1.3)分;骨折部位从T11到L5。PVP治疗的脊柱骨折患者58例,男11例,女47例;共62个椎体;平均年龄(75.1±1.0)岁;VAS评分(7.9±1.3)分;骨折部位集中在胸腰段。两组具有可比性。
1.3 手术方法
图1 PVP术注射骨水泥过程图
1.3.1 PVP技术:在透视下,将椎弓根9点钟位置作为进针的穿刺点,经双侧椎弓根入路,插入3 mm中空穿刺针,到达椎体前2/3和1/3交界处。由于PVP属于加压注射骨水泥方法,因此主张缓慢轻柔注射,注射骨水泥时不要将穿刺针停留在一点注射,每注射1~2 ml骨水泥,退出穿刺针0.5 cm,但不要退到椎体后缘1.5 cm内。这样有助于骨水泥均匀分布于椎体内,同时由于针尖在松质骨内位置不同,还可有效分散骨水泥的注射压力,降低泄漏发生率,操作过程见图1。
1.3.2 Vesselplasty术:与PVP术大致相同,但增加一个放置球囊的步骤,要求球囊置于椎体的中前方,透视下注射骨水泥[5],示意图见图2。为最大限度地将球囊放置于椎体中央,可将进针点紧贴椎弓根外缘,这样允许较大的内倾角置入,避免左右椎体不对称撑开,防止术后出现单侧椎体强度改变而造成对侧塌陷。术前在CT或MRI轴位上测量椎弓根进针的角度和进针点,一般中线偏外5 cm。术中用直尺和量角器在C型臂透视下确认体表进针点,在C型臂透视下将穿刺针穿到椎体中央位置,随后放置球囊,最后进行骨水泥注射,见图3。
1.4 术后处理及随访安排
所有椎体成形病例均采取局部麻醉方法,常规术后3 h离床活动。术后3 d评估腰痛程度,采取VAS疼痛评分方法,评估方面包括站立、转身、弯腰等,以能够引起最严重疼痛的动作为最终VAS评分。术后常规复查腰椎影像,出院指导规律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
1.5 评价指标
从椎体复高、疼痛缓解满意程度、住院时间、操作时间、并发症等方面评估两种椎体成形方法,其中椎体复高率计算方法:(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术前椎体前缘高度)/术前椎体前缘高度×100%。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方差齐性检验后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骨水泥渗漏率比较,应用校正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图2 Vesselplasty球囊植入示意图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资料及 V A S评分比较
PVP组手术时间平均(53.2±14.5)min,Vesselplasty组手术时间平均(61.2±11.9)min,略长于PVP组。两组术后腰痛显著减轻,术后当日即离床活动。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3 d腰痛VAS评分显著下降(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1)。
2.2 两组椎体复高率比较
Vesselplasty组术后椎体高度恢复率为26.8%,PVP组为25.3%,两组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均较术前提高大约1/4,但两组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1)。
2.3 两组骨水泥渗露情况及并发症比较
Vesselplasty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为11.8%,常见泄漏部位为椎间盘和椎旁静脉;PVP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是11.3%,渗漏发生部位包括椎旁静脉、椎旁骨膜下、椎体前方软组织、椎间隙等(表2)。两组渗漏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1)。
图3 Vesselplasty术穿刺过程
表1 两组相关数据比较( n,%)
表1 两组相关数据比较( n,%)
与术前比较,△P<0.05
P值项目例数(n)手术椎体数(n)年龄(岁)手术时间(min)住院时间(d)术前VAS术后VAS VAS缓解(%)术前椎体高度(mm)术后椎体高度(mm)椎体复高率(%)骨水泥渗漏率(%)PVP组58 62 75.1±1.0 53.20±14.54 7.8±6.6 7.9±1.3 1.8±1.4△78.3±15.6 17.9±3.6 21.1±3.3△25.3±24.3 11.3 Vesselplasty组16 17 74.7±7.7 61.17±11.93 7.2±3.8 8.3±1.3 1.3±1.1△83.7±13.3 18.7±5.2 22.9±4.5△26.8±22.3 11.8--0.876 0.435 0.726 0.315 0.187 0.121 0.545 0.364 0.823 0.622
两组均未发生有临床症状的并发症。
3 讨论
PVP技术诞生于1987年[6],属于第一代椎体强化技术,首先用于椎体血管瘤治疗,此后逐渐用于骨折治疗,并成为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微创首选治疗方案。PVP主要风险是骨水泥泄漏,文献报道结果不同,文献报道最高泄漏发生率可达81%[7,8],即使是球囊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骨水泥泄漏发生率仍可达22%。但骨水泥泄漏多无严重后果,可如果泄漏到椎管压迫硬膜或者神经根就会产生明显症状[9],如果骨水泥单体入血可能会产生肺栓塞[10]。
Marc[11]认为骨折的严重程度、骨水泥的黏度是预测泄漏的通用危险因子,术前MRI、CT检查可以判断皮质的破坏程度及椎体内部的裂隙,有助于减少泄漏。Jin等[12]通过尸体研究认为,只需向伤椎注射3.5 ml的骨水泥就可恢复椎体之间正常应力分布;如果需要椎体和椎弓之间恢复正常的压力负担,还需要额外注射3.5 ml,但此时骨水泥泄漏的概率就成倍增加。对于骨质疏松不全性爆裂骨折患者,Ender等[13]采用经椎弓根植入中空钛网然后注入骨水泥的办法,也能够显著减少骨水泥泄漏,并发挥止痛的作用。
为降低骨水泥泄漏风险,对于采取PVP治疗病例,我们通常采取缓慢注射、逐步退针的技术。注射速度要缓慢,一般控制在1 ml/min,这样允许骨水泥在椎体内均匀弥散,避免高压注射时骨水泥通过骨缝流出椎体外。注射骨水泥过程中通常逐步退刺针2~3次,退针时需用另一只手对抗,尽量不要退到距离椎体后缘1.5 cm范围内。本研究骨水泥泄漏发生率是11.3%,显著低于文献报道的发生率。本组没有发生椎管内泄漏及肺栓塞,椎间隙或椎旁的少量泄漏均没有产生临床症状。渗漏原因之一是刚开始注射骨水泥时由于比较稀释,注射速度偏快,容易进入静脉或骨折裂隙,另一原因是侧位透视时没有及时观察正位像,导致椎旁渗漏没有及时发现。
Vesselplasty是一种新近出现的椎体成形技术,设计目的之一是将骨水泥限制在滤网之内,防止椎体外泄漏[5]。该技术在骨质疏松椎体骨折、血管瘤、转移癌等[14]病例都有应用,且止痛效果满意,发生泄漏的报道不多。本研究Vesselplasty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骨水泥泄漏发生率是11.8%,与PVP组相比没有显著减少。渗漏原因考虑是刚开始注射骨水泥时,如果注射速度快,稀释的骨水泥依然能够从滤网漏出,沿骨折裂隙漏到椎体外。如果骨水泥到达牙膏期状态时,就会降低漏出概率。两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没有显著差异,另一原因可能与PVP技术改良有关,自从采用缓慢注射、逐步退针技术后,PVP骨水泥渗漏发生率明显下降。
虽然Vesselplasty设计的另一目的是帮助恢复椎体高度,本研究发现其椎体前缘复位程度并不明显高于PVP组。分析原因可能是其球囊工作原理与PKP不同,PKP球囊是密闭的,椎体撑开前需先注射显影剂加压,然后推出球囊,而Vesselplasty球囊是带网孔的,无法进行囊内闭合加压操作。通过比较两种微创治疗方法,传统PVP技术由于没有球囊操作步骤,操作相对简单,耗时相对少,费用相对低。因此,Vesselplasty技术可能更适合于椎管后壁轻度破损的A3型骨折,既可以部分恢复椎体高度,在骨水泥牙膏期注射还可以有效预防骨水泥泄漏。
表2 两组手术部位及并发症( n)
本研究亦存在不足之处。本研究仅比较两种骨质疏松性骨折椎体成形方法的短期疗效,两者的长期疗效还需要继续随访。
综上所述,Vesselplasty作为新近出现的一种椎体成形技术,实际应用中与PVP比较,其疗效无明显差异,骨水泥泄漏的发生率亦未显著下降,且操作相对耗时。传统PVP术,操作相对简单,止痛效果明显,骨水泥泄漏发生率较低,仍是治疗OVCF的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