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建模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融入
2018-12-11江苏省南通大学附属中学李带兵
江苏省南通大学附属中学 李带兵
在高中教育阶段,数学属于一门必修课程,教学目标是把课本知识和现实问题融为一体,最终解决实际问题。在高中数学课程教学中融入建模思想是新课改发展的必然,教师应该结合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进行适当假设,构建数学知识能解决这一生活问题的数学模型,指导学生据此解决实际问题,这对提升他们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着积极意义。
一、解析数学建模案例,培养学生建模意识
要想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有效融入建模策略,教师首先需要选取适当的建模案例进行示范与解析,让学生在现实问题情境中充分体验到数学建模的具体应用,逐步培养他们的数学建模意识。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选择建模案例时,要选择涵盖丰富的实际问题,揭示建模策略的具体应用,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增强彼此之间的联系,吸引学生主动建模。
以“指数函数”教学为例,教师播放现实中细胞分裂和铀核裂变两个视频,抽象出两个建模案例:一种细胞在进行分裂时,由1个变成2个,2个再变成4个,4个变成8个……进行x次分裂,分裂次数x和细胞个数y之间的函数解析式为y=2x(x∈N*)。铀核裂变可以产生相当大的能量,其在裂变反应中1个铀核被1个中子击打,该铀核可以释放出3个中子,这3个中子又分别击中3个铀核,将会释放出9个中子……中子对铀核进行x次击中后,击中铀核次数x同释放出中子数量y之间的函数解析式是y=3x(x∈N*)。搭配问题:y=2x与y=3x这类函数的解析式有什么共同特征?学生在讨论中回答:函数解析式都是指数形式,底数为定值且自变量在指数位置,引领他们建立指数函数模型,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如此,利用现实案例解析如何建立数学模型,关键在于找准现实生活与数学模型之间关联,以此为切入点进行深入思考,这是学习数学建模的开始,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建模意识。
二、选择恰当生活素材,指导学生建立模型
在高中数学课程教学中融入数学建模,离不开大量生活素材的辅助,这是建立数学模型的根本出发点,既能够强化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关系,还能够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所以,高中数学教师建模教学中,应当选择恰当的生活化素材,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着手,指导他们在生活化课堂上尝试建立数学模式,有助于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在展开“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教学时,教师先带领学生复习任意角的概念,思考任意角和之前学习角的概念有什么区别?目的是为学习任意角的概念做准备。并利用生活素材创设情境引出主题,如下图所示:假如一个摩天轮的中心和地面之间的距离是h0,其直径长度是2r,在转动时作匀速运动,每圈需要6分钟,假如你坐在摩天轮的点A位置,逆时针从该位置出发,那么时间t和距中心地面近距离h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
之后,师生一起分析在整个运动过程中,高度h是如何变化的?在讨论中得出结论:刚开始时h逐渐变大,当升至最高点后逐渐变小至最低点,然后再逐渐变大,直至回到出发点;第二周,第三周……周而复始,呈现周期现象。提问:该用什么样的函数模型刻画这种运动?先从特殊情形入手,如:20s后,人距离地面的高度是多少?回答:h=h0+rsin20°,且解释式子。
上述案例,教师结合实际问题恰当导出任意角三角函数的概念,显现出三角函数的概念的周期性特征,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思考和探索活动中,指导他们构建相应的数学模型。
三、传授数学建模方法,提高学生建模水平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为更好地融入建模思想,传授数学建模方法是关键,当呈现出生活案例后,教师需指导学生先准确分析题目,在整体上把握题意,理清案例中的复杂关系,挖掘蕴含的深层次关系,把握好问题的深层结构。同时,高中数学教师应要求学生充分利用案例中的已知信息,克服思维定式,在发散性思维中建立数学模型,并学会举一反三。
在“空间几何体的结构”教学中,教师在多媒体课件中展示一些世界上经典建筑物,包括华表、悉尼歌剧院、伦敦大本钟、水立方、金字塔等,提出问题:不少建筑物能够给人带来美的享受,大家知道是什么原因吗?借此导出空间几何体这一新概念。追问:这些建筑物由哪些几何体组合而成的?呈现一些立体图形,包括球体、棱台、棱锥和柱子等,设计问题:大家可以按照具体标准将它们分成不同类别吗?引导学生结合实物总结多面体及多面体的面、棱、顶点的定义,并展示棱柱图片,要求他们将生活中的实物与图片进行对比,找准棱和顶点,分析面与面之间的关系,使其自由讨论,总结棱柱的主要结构特征:顶面和底面是相互平行的,剩余各个侧面均为四边形,而且各组相邻四边形的共用边也相互平行,以此构建出数学模型。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引领学生逐步建立数学模型,找准实物和数学图形之间的关系,以及各个部位的对应关系,帮助他们掌握一定的数学建模方法和技巧,提升数学学习效率。
总之,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融入数学建模,既是新课改的主推方向,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需引入恰当的建模案例和生活素材,指导学生掌握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与技巧,进而产生最佳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