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

2018-12-10叶明红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互联网

叶明红

摘 要: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事关高校办什么样大学、怎样办大学,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的问题,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本文从“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义、挑战进行分析,提出了如何树立网络思维,增强网络意识,运用“互联网+”模式整合相关资源,创新工作机制,不断开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又红又专的可靠接班人。

关键词:“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8)09-0122-0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强调,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是事关高校办什么样大学、怎样办大学,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的问题,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如何在“互联网+”时代,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认真贯彻落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提出的“网络育人质量提升工程”,树立网络思维,增强网络意识,厘清“互联网+”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义与挑战,运用“互联网+”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方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又红又专的可靠接班人。

一、“互联网+”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意义

(一)“互联网+”时代助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观念不断创新

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做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并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互联网+”作为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对我们工作、学习、生活产生了颠覆性影响,更加影响着人们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全新变革。如近年来“互联网+教育”模式为高校创新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在教育领域出现的“慕课中国”“爱课程”“网易公开课”等网络优质教育资源,深受广大师生喜欢。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也应与时俱进,树立网络思维,增强网络意识,运用“互联网+”模式,优化相应配置,挖掘网络文化,创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

(二)“互联网+”拓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维度

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型媒体,已成为继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后的第四媒体。它与传統信息传播相比,具有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覆盖范围广、虚拟性强、互动性高等鲜明特点。“互联网+”各种性能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向纵深推进提供了新的“生命线”。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网络市场国家,据2018年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第41《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72亿,其中20-29岁年龄段网民占比最高。这些网民恰恰多是高校学生,他们社会经验少,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定型,这就需要高校借助优质的网络资源抢占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和制高点,大力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宣传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宣传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治,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秀的传统文化等,教育学生抵制网络不良文化,传播社会正能量,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网络时代主旋律。

(三)“互联网+”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同时为了解和把握学生思想动态提供了有益参考

网络的无限空间及便捷性、实时性不仅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还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同时他的隐蔽性又为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第一手资料。以往师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内容仅限于有限的纸质教科书等资料,查找相关资料极为不便。进入网络时代,教科书、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资料等信息都被搬到了网上,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方面涉及的内容、前沿信息均可以在网上查找,这为思想政治教育者汲取思想政治理论等知识打开了智慧之门,提高了传道授业解惑的能力。而大学生则可以在教育者正确引领下结合自身的学习需要,通过互联网深入掌握和巩固思想政治方面知识,还可以随时与教育者沟通交流学习、思想、生活体会和疑惑,这种高度统一的契合正是网络所发挥的作用。网络隐蔽性的特点,又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交流和了解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提供了便利,教育者可根据学生网上发布的信息了解分析他们思想上的变化,及时调整思想政治教育对策,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疏导学生心理上的困惑,填补学生精神上的空虚,这种“互联网+网络信息”可以有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二、“互联网+”时代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

(一)网络阵地的挑战

我们从意识形态领域看到,西方敌对势力把意识形态渗透的重点转向互联网,把互联网作为传播、煽动舆论的重要工具,他们借助网络攻击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并散布资产阶级自由化言论;利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转型时期出现的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和敏感问题,蓄意制造谣言,煽动社会不满情绪,破坏正常社会秩序,这些负面信息对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造成大学生“信仰真空”,导致精神乏力、信仰主导偏离,同样严重威胁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阵地建设。

(二)信息管控的挑战

当前网络已成为各种社会思潮、各种利益诉求汇聚的平台,成为大学生信息传播的主渠道和重要集散地。西方国家凭借信息流量的优势地位控制着强大的国际互联网,垄断着国际新闻发布渠道,他们把符合他们的利益意志、价值观等通过网络强加于我国,大力推销他们的价值观、资产阶级自由化生活方式等,并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同化、丑化。国内唯心主义、封建迷信和伪科学沉渣、邪教组织、网络大V和一些别有用心的反动势力也会趁机利用网络散步歪理邪说。如何管控这些不良信息,并把这些不良信息作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反面教材,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紧迫任务,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需要深思的课题。

(三)网络技术安全的挑战

中国是网络安全的坚定者,也是黑客攻击的受害者。《2017年我國互联网网络安全态势报告》指出:虽然我国目前网络安全防护和网络安全事件应急水平得到大力提升,但流氓软件、恶意程序等攻击网络平台、移动应用程序来盗取个人信息甚至敲诈勒索带来的各种问题仍保持高速增长趋势。这种不安全的网络环境影响到高校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探讨“互联网+”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做法

“互联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是单纯的信息库和资料展示平台,应该是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延伸和发展。新时期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借助“互联网+”优势,紧紧围绕党中央提出的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部署,有效整合相关资源,综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传播学、管理学等学科知识,从改变传统观念,夯实网络阵地,创新机制,加强网络安全等方面入手,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制高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一)抓住机遇,夯实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

习近平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强调,“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必须敏锐抓住信息化发展的历史机遇,加强网上正面宣传,旗帜鲜明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团结、凝聚亿万网民,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网上宣传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创新,把握好时、度、效,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更好凝聚社会共识,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高校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抓住信息化发展机遇,坚定“四个意识”,用正确的声音占领网上思想政治工作阵地,形成高效、互动、个性化的正能量网络集群效应,夯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

(二)形成强大合力,构建“互联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机制

一是综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传播学、管理学等学科知识丰富和充实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内容,充分整合教材、视频、图片、音频等网络媒体资源,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和方式方法,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召力和吸引力。二是发挥辅导员、班导师、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引导力,举办网络主题评比活动、定期与大学生进行网络沟通,全面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制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案和规划。加大对大学生网络行为与道德准则、诚信与责任意识、网络信息安全意识的引导,形成舆论引导新格局。三是加强大学生提高网络信息识别能力、自控自律能力、自我调节能力。通过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网络管理制度和完善的网络管理办法来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四是建设健康的绿色的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一批贴近大学生网络文化需求的网络名站名栏,开发校园App应用客户端,设立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将校园最新、最权威的信息通过互联网传递给师生,充分发挥校园网络的育人功能和资讯功能,形成科学完善的“互联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格局,不断激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活力。

(三)加强网络安全建设,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保障机制

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也难以得到保障。高校要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加强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防护工作,加强网络安全信息统筹机制、手段、平台和网络安全事件应急指挥能力建设,切断网络不良信息和网络病毒链条,净化网络环境。深入开展网络管理员业务培训和师生网络安全知识技能培训,全面感知网络安全态势,做好各类风险防范工作,让广大师生在“互联网+信息化”的环境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高校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潘曦.“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机制[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6,(05).

〔2〕董怀宏,生态融合.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境界[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5).

〔3〕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教党[2017]62号).

〔4〕李野.当前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路径探究[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8,(03).

〔5〕彭兴富,彭顺平.论德育教育网络方法的应用[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8,(02).

(责任编辑 徐阳)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互联网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