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性骨关节疾病的临床影像学诊断分析
2018-12-10柴晓明杨秀荣
柴晓明 杨秀荣
[摘要] 目的 对80例糖尿病性骨关节患者进行影像学分析及总结,以期提升诊断水平。方法 对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该院进行就诊的80例糖尿病性骨关节病者采用DR、CT进行详细的X线片检查及分析,足部的位置采用正斜位抬摄,其与部位采用正侧位抬摄。结果 观察组共计80例患者在接受治疗以后,其中43例患者在生活中出现了尿液量大、饮食量大、身体素质较差、特别容易感到疲惫等现象;9例患者的脚趾根部出现了一定的坏疽及黑斑;23例患者的脚趾出现不同于程度的肿胀充血;8例患者的脚背动脉搏出现明显的减弱情况;12例患者的脚底部出现一定程度的分泌物及溃烂情况;17例患者在后期患有蛋白血症及糖尿病肾病;32例患者的下肢产生了迟钝与麻木等不良反应。结论 诊断糖尿病性骨关节疾病时必须要结合临床进行判断,相关影像学显示结果大多是骨性关节炎、骨质疏松及周边组织肿胀等。根据其早期的临床表现进行判断,为临床的治疗提供更加有利准确的证据。
[关键词] 糖尿病性骨关节疾病;临床表现;影响学分析;诊断
[中图分类号] R44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8)08(a)-0122-02
时代在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升,现如今糖尿病已经成为了一种常见的疾病,发病率高,可以引发许多的并发症,也可以损害人体的各个脏腑器官,而糖尿病并骨关节疾病就是其中的一种。患有糖尿病的患者体内代谢系统紊乱与神经血管并发症引发的疾病,临床上就称之为糖尿病性骨关节疾病,发病率大概在2%~3%。而糖尿病性骨关节疾病患者的影像学也有其独有的特征,最常见的就是足部受累。因此该研究对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该院接受诊治的80例糖尿病性骨关节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了系统性的回顾分析,以期提升医疗水平,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了在该院接受诊治的80例糖尿病性骨关节患者,其中男性56例,女性24例,年龄平均不得低于38岁,不得高于79岁,平均年龄65岁,病程在4~33年之间,平均病程是18年。骨关节发生病变的主要部位体现:髋关节患者25例,脚部位置关节患者48例,膝关节患者有17例。
1.2 方法
该文入选的80例患者均采用DR、CT进行详细的X线片检查及分析,足部的位置采用正斜位抬摄,其与部位采用正侧位抬摄。
1.3 临床表现
选取的所有患者均患糖尿病史,其中43例患者在生活中出现了尿液量大、饮食量大、身体素质较差、特别容易感到疲惫等现象;9例患者的脚趾根部出现了一定的坏疽及黑斑;23例患者的脚趾出现不同于程度的肿胀充血;8例患者的脚背动脉搏出现明显的减弱情况;12例患者的脚底部出现一定程度的分泌物及溃烂情况;17例患者在后期患有蛋白血症及糖尿病肾病;32例患者的下肢产生了迟钝与麻木等不良反应。
2 结果
2.1 患者年龄与性别的分布情况
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性骨关节患者共计80例,其中男性56例,女性24例。
2.2 X线表现
糖尿病性骨关节疾病患者的X线表现十分特殊,主要的表现形式就是关节骨皮质损伤、骨质疏松及骨端骨质吸收与溶解等。
2.3 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的类型主要分成两种:局限性骨质疏松及弥漫性骨质疏松。发生此病的主要症状就是骨皮质变薄、骨质密度低及骨小梁的系数变低等。
2.4 关节旁骨皮质损害
关节旁骨皮质损害主要发生于跖骨头与脚趾骨的位置,其损伤的边缘十分的锋利,大概的直径在1~5 mm之间,严重的情况会导致骨溶解。
2.5 骨膜新生骨
影像结果显示较局限,围绕着骨干分布,常伴有骨关节炎等其他类型的病变,比如骨膜不良反应等。
2.6 CT表现
CT的影响变化与X线基本保持了一致,韧带、关节及周围软组织发生的改变也十分的明显,在一定程度上也直接增加了诊断结果的真实有效性。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发病机理与病因还未完全阐明的内分泌系统的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的标志就是高血压的产生。此病会因为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过多、靶细胞对胰岛素分泌的敏感程度降低而产生蛋白质、糖、脂肪等相继发水的情况,从而使电解质的代谢出现紊乱而引发的多种合并症状。其并发骨关节疾病常见的发生率是2%~3%,常见于足部,比例高达89.3%。
3.1 糖尿病性骨关节疾病的发病机制
糖尿病性骨关节疾病主要的发病机制是由于糖尿病引发的神经疾病、血管病变、体内感染,这些病变与蛋白质、糖、磷、钙代谢系统发生障碍等综合性的协调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其中有可能只是某一种因素在起着主要的作用。糖尿病患者的体内糖代谢功能出现障碍导致体内的蛋白质出现过度的消耗,使得蛋白质出现缺乏,从而使骨基质的合成不能很好地与蛋白质及磷产生结合,最终导致骨质疏松。糖尿病性骨关节疾病的产生机制之一就是糖尿病性的血管病变,此病经常累及微血管及大小动脉,使血管出现血流减少、血管硬化等现象,对骨营养产生不利的影响;有相關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中有32.7%的患者都会出现血管病变,动脉硬化的几率也比正常人高出了接近58倍左右。引起糖尿病性骨关节疾病最关键的因素就是神经病变,这是由于神经病变发生时深时浅的痛感,导致失去本体的感知,受累关节的负担增加;此外交感神经的血管也在发生收缩使神经纤维的负荷增加,破坏骨细胞的活性,使骨质发生吸收溶解。糖尿病性骨关节疾病患者血管内的血糖含量高,抗感染的能力也相对较低,细菌更容易繁殖生长,导致发生足部溃疡。
3.2 糖尿病性骨关节疾病的临床特征
糖尿病性骨关节疾病是常见于中老年群体中的一种慢性并发症,该次研究的80例糖尿病性骨关节患者,其中男性56例,女性24例,年龄平均不得低于38岁,不得高于79岁,平均年龄65岁,病程在4~33年之间,平均病程是18年。病程也是影响糖尿病性骨关节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患有糖尿病的患者,40%~55%都患有神经性的骨关节疾病,局部的感染情况较为明显。此次研究中9例患者足趾发黑,34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肢体麻木,10例患者出现足底溃烂,12例患者的足背动脉博较弱。这些都是不正规的治疗引发的血糖高的情况。
3.3 糖尿病性骨关节疾病的影像表现
该次研究的80例患者最主要的影像学表现就是骨质疏松,发生率为100%,常见症状为关节皮质受损、骨干萎缩变细,其原因是由于反复的缺血性坏死、骨折创伤,从而发生的骨质吸收现象,吸收端的表面明光滑,呈现圆锤状,还有的趾骨与假关节远端吸收,造成趾骨消失的现象。
3.4 诊断鉴别
3.4.1 退行性骨关节病 退行性骨关节病是由于关节的软骨发生退行性的变化,从而引起骨质增生的一类关节病变现象。经常发生于多动关节及承重关节,此外过度的不适当的关节运动也是造成此病发生的重要原因。此病常常发生于老年群体中,常见部位是膝、髋、指间关节及脊椎等。X 线主要表现为关节面发生硬化、不对称狭窄、边缘性、变形或者是关节面下假性囊肿及关节囊出现游离体。
3.4.2 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在临床影像学上的主要表现就是关节强直、骨质疏松、关节下小囊骨质损伤,脊椎周围的韧带钙化使脊椎呈现竹节样。糖尿病性骨关节疾病如果按照类风湿关节炎进行医治的话,短期之内病情可以得到减缓,但是停药后会出现复发的情况。
3.4.3 化脓性骨髓炎 一般情况下,糖尿病性骨关节疾病遭到吸收及破坏的同时往往还会伴随着局部软组织的一些肿胀情况,在初次进行诊断的时候十分容易被诊断为一般性的化脓骨髓炎从而耽误治疗进程。因此,在影像学的鉴别上来说,糖尿病性骨关节疾病主要表现是骨质吸收遭到破坏,范围局限,局部地方没有出现骨质增生及骨膜等相关反应,再结合实验室与糖尿病史的一些检查都可以进行鉴定。
3.4.4 夏科炎节 糖尿病性骨關节疾病并发夏科关节炎的发生概率大概是0.2%~0.3%,常发生于足部,可累及至跖、跗、趾关节,也可以极少地发生与膝关节、踝、膝及脊柱患者。右侧发生的概率高于左侧。糖尿病可以使血管受累,从而引发缺血性的神经病变现象,这是由于人体的感觉神经功能出现障碍,丧失了痛觉及深感知能力,导致出现神经性的骨关节疾病,也就是所说的夏科关节,因为糖尿病引发的神经关节宝是骨关节下的骨质疏松遭到破坏后,累及关节面导致其破裂,这样就能见到骨质疏松,在影像学的表现形式是麻风、梅毒等神经性病变,糖尿病进行治疗后的现象在影像学上表现为被损坏的骨质出现修复情况。
综上所述,科学有效的分析实施在糖尿病性骨关节病的影像学中,不仅能把参考数据提高给糖尿病性骨关节病的诊断,而且能极大程度地提高诊断质量,因而,临床上要对糖尿病性骨关节病的影像学分析提高重视。
[参考文献]
[1] 郭金泉,王孟芹,宁玉辉,等.糖尿病性骨关节病的影像学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15):54-55.
[2] 王华军,陈均源,罗斯敏,等.糖尿病与骨关节炎相关性的Meta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25(11):994-998.
[3] 李百鑫.糖尿病性骨关节病的X线诊断[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5):280-281.
[4] 李兴波,单旭彬,肖睿.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膝关节镜手术的安全性及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8(2):110-112.
[5] 田立波.糖尿病性骨关节病的医学影像改变及治疗[J].中国实用医药,2008,3(34):133-134.
[6] 蔡浩颖.糖尿病性骨关节病的X线诊断(附10例分析)[J].青海医药杂志,2013(6):69-70.
(收稿日期:2018-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