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维一体疗法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临床研究

2018-12-10崔晓茹于庆生刘举达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肠管肠梗阻一体

崔晓茹,侯 勇,于庆生,3,沈 毅,3,刘举达,3,王 振,3

(1.安徽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部,安徽 合肥 230031;2.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安徽 合肥 230031;3.安徽省中医药科学院中医外科研究所,安徽 合肥 230031)

粘连性肠梗阻(adhesive intestinal obstruction,AIO)是由于腹腔及其部分肠管发生粘连而导致肠管内容物运行障碍,引起腹胀、腹痛、呕吐、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等临床表现的疾病,进一步可引起肠绞窄、坏疽、穿孔,甚则引发弥漫性腹膜炎、中毒性休克,乃至死亡。AIO的发生率占肠梗阻的40%~60%[1],手术是引起肠粘连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临床上AIO是否行手术治疗以及手术选择的时机,是外科医生面临的重要难题。为了减少术后再次发生AIO的可能性,非手术治疗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研究表明,非手术治疗是AIO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法[2],但经单纯的西医保守治疗,约53%的患者最终需要手术治疗。笔者在本课题组前期三维一体疗法[3]的基础上,联合针刺形成四维一体疗法,并观察其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参考文献[1]并适当修订:①有明确的腹腔粘连病因,如腹腔手术、腹腔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病史;②症状有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肛门停止排气排便,4个症状的全部或其中的1~3种;③体征有腹部压痛,肠鸣音次数增加和亢进,伴或不伴腹部触及扩张肠管、肌紧张、反跳痛,闻及气过水音;④腹部X线摄片或腹部CT检查提示腹部肠管扩张,有或无气液平面。

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肠梗阻诊断标准;②符合中医证型诊断标准;③无绞窄性肠梗阻征象;④患者知情同意,依从性好。

1.3 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本病疾病诊断标准及中医证候诊断标准;②合并严重的心、脑、肺、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③精神病、重度抑郁;④合并妊娠或哺乳;⑤无法配合治疗。

1.4 一般资料 选择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一科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87例AIO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医四维一体疗法辅助治疗。对照组男23例,女19例;年龄22~78岁,平均年龄(50.64±12.78)岁;既往手术史:腹部手术史20例,盆腔手术史22例。观察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25~74岁,平均年龄(54.04±12.32)岁;既往手术史:腹部手术史31例,盆腔手术史1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性别:χ2=0.018,P=0.894;年龄:t=-1.264,P=0.210);两组盆腔手术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52,P=0.044)。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2.1.1 对照组 给予外科基础治疗:禁食、胃肠减压;补充水、电解质,维持酸碱平衡,营养支持;应用敏感抗生素抗杆菌和厌氧菌感染。

2.1.2 研究组 采用外科基础治疗方法联合四维一体疗法。

(1)中药辨证胃管注入疗法 按照腑实气滞、肠腑血瘀证,肠腑燥实、血瘀热结证,脾气虚弱、肠腑失润证3种证型分别给予中药鼻饲[7]。

(2)中医辨证敷脐治疗 按肠腑燥实、血瘀热结证,脾阳虚弱、肠腑寒凝证2种证型分别给予中药敷脐治疗[8]。

(3)中医辨证灌肠治疗 按照腑实气滞、肠腑血瘀证,肠腑燥实、血瘀热结证2种证型分别给予中药煎液保留灌肠[9]。

(4)中医针刺治疗 ①取穴: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天枢、内关、三阴交。②操作:患者取仰卧体位,穴位皮肤以75%乙醇常规无菌操作后,取一次性使用毫针(直径0.30 mm、长50 mm),针尖稍向上刺,直刺25~40 mm,每10分钟施以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手法,每次行针30 s,以针感沿经络走行上下传导并有酸麻胀等感觉为度,留针30 min,每日1次。

整个疗程截至肠梗阻完全缓解或不缓解中转手术。

2.2 指标观察方法

2.2.1 腹痛缓解时间、自主排气时间、自主排便时间 有专人询问和记录。

2.2.2 造影剂泛影葡胺到达升结肠和降结肠时间 取76%泛影葡胺100 mL,通过胃管注入后,动态观察造影剂到达升结肠、降结肠的时间,专人检查和记录。

2.2.3 临床疗效 参照文献[4]疗效判定标准并结合本次研究加以修订。①治愈: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进食半流饮食后无复发,腹部X线摄片或CT检查均显示肠梗阻征象消失。②好转:肠梗阻症状和体征明显缓解,胃肠功能部分恢复,腹部X线摄片或CT检查显示肠管仍有充气扩张,但气液平面消失。③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甚至加重,腹部X线摄片或CT检查提示肠管充气扩张无明显减轻,腹部仍可见气液平面。

2.3.4 中转手术率 中转手术指征参考孙茂等[5]制定的标准并适当修改。①腹痛发作剧烈,并呕吐频繁;②有休克表现,腹膜刺激征,腹部压痛固定,有肠型,腹部扪及包块,腹部X线摄片显示有孤立扩张肠袢;③AIO保守治疗在5 d内,病情无缓解,超声探查腹水明显增加,并且腹腔穿刺有浑浊或血性液体;④肠扭转、不能复位的肠套叠、血运性肠梗阻;⑤老年患者腹痛频繁,压痛固定,出现腹水。

3 结果

3.1 两组症状缓解时间比较 观察组腹痛缓解时间、自主排气时间、自主排便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见表1。

表1 两组症状缓解时间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2 两组泛影葡胺到达升结肠和降结肠时间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泛影葡胺到达升结肠和降结肠的时间明显缩短(P<0.05)。见表2。

表2 两组泛影葡胺到达升结肠和降结肠时间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临床疗效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尚不能认为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3.4 两组中转手术率比较 对照组中转手术12例,中转手术率为28.6%;观察组中转手术5例,中转手术率为11.1%。两组中转手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χ2=4.212,P=0.040)。

4 讨论

AIO属于中医学“肠痹”“肠结”“关格”等病范畴,乃临床急症。“肠痹”之名最早被记载于《素问·痹论》,其所指之“肠痹”多由风、寒、湿等外感邪气循经而入或饮食不节等因素错杂相合而成[6]。《医学衷中参西录·论肠结治法》曰:“肠结最为紧要,恒于人性命有关。”中医认为,六腑的共同特点是传化物而不藏,实而不满,以通为用。病有虚实两端,虚则气血化生不足,推动无力;实则热毒、寒凝、湿阻、血瘀、燥结等病因阻碍气血运行。肠腑气机闭塞,经络阻滞不通是肠梗阻的主要病机。腹部外伤、手术后,各种因素致使肠腑气机升降失常,气机阻滞,运行不畅,气结于肠腑,则气滞血瘀,导致肠腑传导失司,腑气不通,不通则痛,出现腹痛、腹胀、呕吐、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等症。根据“六腑以通为用”的生理特点,故治以通里攻下、散结止痛。清代医家高士宗认为不同原因导致的肠梗阻均可利用“通法”的治疗原则辨证论治,其《医学真传》曰:“夫通则不痛,理也,但通之法,各有不同。调气以和血,调血以和气,通也;下逆者使之上行,中结者使之旁达,亦通也;虚者助之使通,寒者温之使通,无非通之法也。若必以下泄为通,则妄矣。”基于此理论,本课题组采用中药辨证胃管注入治疗[7]、中医辨证敷脐治疗[8]、中医辨证灌肠治疗[9]的三维一体疗法辅助治疗AIO,前期研究已经表明三维一体疗法辅助治疗AIO能有效提高临床总有效率,降低手术中转率。本研究进一步证实三维一体疗法联合针刺治疗AIO的良好疗效。

针刺治疗具有疏通经络、行气导滞、调理肠腑、缓急止痛的功效。研究表明,针刺在降低肠张力、抑制肠蠕动的同时又可兴奋低张力、迟缓的肠管,对胃肠运动有双向调节作用[10]。依据“合治内腑”的原则选取足三里穴,该穴为胃经合穴,是治疗胃肠病之要穴,足三里有理气调中、和胃消滞、扶正培元的功效,是AIO针灸治疗的主穴[11]。《针灸甲乙经·卷八》有“五脏六腑之胀,皆取三里。三里者,胀之要穴也”。配穴上巨虚、下巨虚分别为大、小肠腑的下合穴,均为足阳明胃经之穴,能通调肠腑、行气导滞,是调理肠腑的重要腧穴,在《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中亦有“合治内腑”之说。再配大肠之募穴天枢、八脉交会穴之内关、足太阴脾经之穴三阴交,可通导肠之腑气,祛其积滞,降其逆呕,消其胀痛。四维一体疗法将中药胃管注入、灌肠、敷脐和针刺治疗作为一个整体,发挥4种中医疗法的综合作用,达到治疗AIO的目的。然而,AIO可以从单纯肠梗阻发展成为绞窄性肠梗阻,如果非手术治疗无效,患者有中转手术指征时,应及时手术治疗,避免延误手术时机。

猜你喜欢

肠管肠梗阻一体
马属动物腹股沟阴囊疝的辨证施治
粘连性肠梗阻,你了解多少
超声引导下床旁鼻空肠管置入术在危重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研究
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分析
基于塞丁格技术的套管法在更换鼻肠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一体推进主题教育同频同向
农旅一体 激情米萝
雄浑豪迈于一体灵秀磅礴熔一炉
肠梗阻不手术有何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