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倍注射液治疗内痔的多中心临床分析
2018-12-10冯大勇白志勇丁喜坤梁忠杰安阿玥
王 茜,冯大勇,白志勇,丁喜坤,梁忠杰,安阿玥
(1.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肛肠科,北京 100102;2.深圳市盐田区第二人民医院肛肠科,广东 深圳 518083;3.冠县人民医院肛肠科,山东 冠县 252500)
痔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关于痔的治疗,国内外一直在探究最优方法。手术方法包括经典的外剥内扎术以及目前的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混合痔胶圈套扎术、选择性痔上黏膜吻合术等。注射方法是手术方法的一种,具有损伤小、恢复快、费用低的优势,但在注射药物方面,传统的硬化剂和坏死剂均存在一定的弊病。芍倍注射液是软化萎缩剂,不同于传统的坏死剂和硬化剂。本研究通过观察180例Ⅰ、Ⅱ期内痔患者术后疗效,并对相关指标进行系统评价,以进一步明确芍倍注射液治疗内痔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①症状:便时肛门出血、滴血或射血。便时或劳累后痔脱出肛外,能自行复位或需手法复位。便时肛门不适,伴坠痛。②视诊:肛门缘肿胀,增加腹压时痔核变大,部分患者内痔脱出肛外。③肛门镜:直肠下段有隆起的痔核,痔黏膜充血或糜烂。
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内痔诊断标准,分期为Ⅰ、Ⅱ期内痔患者;②年龄为18~60岁;③愿意且能配合治疗观察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①有严重心、脑、肝、肾等原发疾病,或有恶性肿瘤、糖尿病等影响临床疗效判定结果的疾病;②有肛瘘、肛周脓肿、直肠息肉或其他肠道感染性疾病者;③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④患有乙型肝炎、梅毒、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者;⑤精神状态异常,不能合作者;⑥其他不符合纳入标准者。
1.4 一般资料 2015年12月至2016年9月,选择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肛肠科、山东冠县人民医院肛肠科、深圳市盐田区第二人民医院肛肠科180例内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以芍倍注射液行内痔注射术,对照组以消痔灵注射液内痔注射术。试验组98例,分别为望京医院44例、冠县人民医院26例、盐田区第二人民医院28例;男57例,女41例;年龄(49.26±9.87)岁;病程(36.20±10.75)个月。对照组82例,分别为望京医院36例、冠县人民医院24例、盐田区第二人民医院22例;男43例,女39例;年龄(47.74±10.01)岁;病程(35.80±9.48)个月。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性别:χ2=0.592,P=0.431;年龄:t=1.022,P=0.308;病程:t=0.262,P=0.793;病例来源:χ2=0.179,P=0.914),具有可比性。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2.1.1 试验组注射方法 患者取右侧卧位,术野常规无菌操作,铺巾,行肛管麻醉,麻醉后再次对肠腔进行无菌操作。麻醉成功后,将1份芍倍注射液与1份0.5%盐酸利多卡因配制成1∶1芍倍注射液。依据安阿玥提出的“见痔进针,先小后大,退针给药,饱满为度”的原则[1]注射芍倍注射液。首先,在肛门镜下充分暴露痔核,查看需注射的痔核,先选择其中较小者在镜下充分暴露。在痔核中心隆起处斜刺进针,遇到肌性抵抗感后推针给药,如黏膜快速均匀隆起,则说明进针位置适当,可缓慢退针并推注给药。注射药量以注射后痔核均匀饱满充盈、黏膜呈粉红色为佳。注射完毕后,再依次从小至大注射其他痔核。棉球置入肠腔内压迫止血,术毕。
2.1.2 对照组注射方法 患者取右侧卧位,常规无菌操作,铺巾,行肛管麻醉,麻醉后再次对肠腔进行无菌操作。麻醉成功后,准备1∶1消痔灵注射液(1份消痔灵注射液添加1份0.5%盐酸利多卡因)。采用消痔灵四步注射法[2]注射。第1步:向内痔上区注射,针头穿过黏膜固有层有突破感,摆动针头无障碍,抽吸无回血,再推注药物;第2步:向痔区黏膜下层注射,在痔中进针,一般以3、7、11点为重点行黏膜下扇形注射;第3步:向痔区黏膜固有层注射,在第2步注射后,稍推针,有落空感后给药,至痔核膨大如水泡状;第4步:向齿线稍上方痔的最低部位注射,在齿线上内痔基底部边推药便退针,呈扇形封闭。棉球置入肠腔内压迫止血,术毕。
2.1.3 手术前后处理 术前:瞩患者排空大便,必要时予温盐水灌肠。术后处理:术后当日少量进食,次日起正常饮食。常规使用抗生素3 d以预防感染。术后24~48 h可排便,便后中药坐浴5 min,常规换药3~7 d。
2.2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肛肠科诊断疗效标准》[3],以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按照疗效指数将疗效分为痊愈、显效、有效、无效4个标准。治愈:症状消失,痔核消失或全部萎缩。显效:症状改善明显,痔核明显缩小或萎缩不全。有效:症状轻度,痔核略有缩小或萎缩不全。无效:症状、体征均无变化或手术创面未愈合。
2.3 症状、体征积分标准
(1)疼痛 根据患者主观感受测定疼痛程度。自制一条长10 cm的标尺,0分无疼痛,10分为剧烈疼痛,要求患者根据自己的疼痛程度在横线上做记号或者在标尺上定位。
(2)便血 正常:计0分;轻度:带血,计2分;中度:滴血,计4分;重度:射血,计6分。
(3)肛门坠胀 正常:计0分;轻度:活动后出现,计2分;中度:休息时即有坠胀,计4分;重度:坠胀影响睡眠,计6分。
(4)排尿困难 正常:排尿自如顺畅,无任何困难,计0分;轻度:排尿略费力,但可以排出,计2分;中度:排尿困难,尽力后可排出少量,小便不尽感,小便次数增多,计4分;重度:小腹胀痛,小便不出,出现尿潴留,计6分。
(5)痔黏膜 正常:计0分;轻度:充血,计2分;中度:糜烂,计4分;重度:有出血点,计6分。
(6)痔核大小 正常:无痔核隆起,计0分;轻度:痔核轻度隆起,单个痔核直径≤1 cm,计1分;中度:痔核中度隆起,单个痔核直径≤2 cm、且>1 cm,计2分;重度:痔核重度隆起,单个痔核直径>2 cm,计3分。
2.4 随访 术后3个月,患者至医院复诊,检查是否有肛门硬结和排便困难。
3 结果
3.1 两组患者术后临床症状、体征积分比较 术后3 d,试验组患者肛门疼痛、便血、肛门坠胀、排尿困难、痔黏膜、痔核大小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除肛门疼痛、排尿困难积分外,试验组患者其他症状、体征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症状、体征积分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术后7 d,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平均秩次可以认为试验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3.3 两组随访情况比较 术后3个月,两组共165例患者完成随访,脱落15例,脱落率为8.33%。主要脱落原因:①偏远地区患者无法复诊;②电话多次(≥5次)未接通。试验组脱落3例,其中冠县人民医院脱落1例,盐田区第二人民医院脱落1例,共95例患者完成随访;对照组脱落12例,其中望京医院脱落5例,冠县人民医院脱落3例,盐田区第二人民医院脱落4例,共70例患者完成随访。
试验组无患者发生局部硬结和排便困难;对照组有15例患者出现局部硬结,6例患者出现排便困难。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27,P<0.05)。
4 讨论
许多中医典籍对痔病的病因、病理、症状、治疗均有广泛而详尽的论述。至近现代,治疗痔疮的方法众多,而注射疗法为治疗痔疮的重要方法之一。最早发现并应用于痔注射治疗的药物,一般认为是硫酸亚铁[4],随后注射药物逐步丰富,例如5%鱼肝油酸钠、石炭酸油、6号枯痔液、内痔枯脱油、奎宁乌拉坦、矾黄注射液、消痔灵注射液,主要为硬化剂和坏死剂两类。目前除消痔灵还有一定应用外,其他痔注射药物临床应用较少[5]。
消痔灵注射液作为硬化剂代表,其主要成分为明矾、鞣酸,辅料为三氯叔丁醇、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枸橼酸钠、亚硫酸氢钠、甘油,每10 mL消痔灵注射液含有0.4 g硫酸铝钾。其作用机制主要是在局部产生无菌性炎性反应,炎性刺激使成纤维细胞聚集,胶原纤维增多,血管闭塞,使其达到纤维硬化黏连,而防止痔脱出、出血的目的。注射后容易形成溃疡、硬结、甚至大出血、直肠狭窄等不良反应,消痔灵注射液所含铝制剂,临床应用后有铝中毒的报道[6-9]。
本研究结果显示,芍倍注射液注射内痔后,能明显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便血、肛门坠胀及排尿困难等不适,且软化萎缩治疗内痔效果明显。临床观察显示,注射后10 min痔核即明显萎缩,术后3 d痔黏膜恢复正常,痔核完全萎缩,肠腔显露,疗效明显优于消痔灵。在随访疗效方面,术后3个月消痔灵局部硬结和排便困难发生率明显高于芍倍注射液。
芍倍注射液为纯中药注射剂,不含重金属[10]。依据内痔“经脉扩张,血液瘀滞”的核心病机,以收敛化瘀为理论基础[11],以乌梅、五倍子主“收”,又以赤芍主“散”,既能针对内痔脱出而收敛,又能依据内痔便血鲜红的特点而凉血散瘀,收敛与化瘀相反相成,同时解决内痔“经脉扩张”“血液瘀滞”的核心病机,使收敛而不留瘀,化瘀而不伤正。解决了硬化剂仅以“收敛固涩”为治则导致的过度收敛留瘀而产生硬结狭窄的不良反应。
芍倍注射液注射治疗内痔,疗效确切,未见局部硬结、排便困难等不良事件,安全性好,效果明显,尤其能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便血、肛门坠胀及排尿困难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