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学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育与职业素养提升策略

2018-12-08陈楚瑞戴馥心

肇庆学院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校企核心院校

陈楚瑞,戴馥心

(1.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 中共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党委,广东 广州 510640;2.广东科贸职业学院 经贸系,广东 广州 510430)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这是高职院校未来一个时期人才培养的根本遵循。

面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时代使命,高职院校如何树新念、破新题、创举措?对“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而言,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与职业素养这些关乎学生就业与职业发展的“软实力”,是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题中应有之义。

一、职业核心能力与职业素养的内涵

关于职业核心能力与职业素养的概念界定,从大量文献资料可知,研究者们从整体指向而言,具有一致性,但在具体厘定中,仍有较大差异。在众多研究中,笔者更为认同以下观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职业技术教育的建议》中阐明了职业核心能力的涵义:职业核心能力是使受教育者获得在某一领域内从事几种工作所需要的广泛知识和基本技能,使之在选择职业时不致受到本人所受教育的限制,可以从一个活动领域转向另一个活动领域。职业核心能力通常包括学会学习的能力、交流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组织和管理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五种能力[1]。

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从业人员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是职业要求和规范在从业者个体身上的内化,它能很好地衡量从业者是否适应、胜任所从事的工作岗位。职业素养包括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两个方面,人们常用职业素养的高低评价一个人在从事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质量。正如美国学者莱尔·M·斯潘塞提出的素质冰山理论所描述的那样,职业人像漂浮在水中的冰山,露出部分是行为、知识和技能等,是显性职业素养;隐藏在水下占个体素质7/8的部分则是由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作风和职业态度等构成的隐性职业素养,是鉴别绩效优秀者和一般者的重要标准[2]。

从上述观点可知,职业核心能力和职业素养均有自身清晰的概念界定,两者之间不是包含或被包含关系,但有着一定的内在关联性和内涵指向的一致性。笔者认为,如果把专业能力看作高职学生就业和职业发展的“硬功夫”,那么职业核心能力和职业素养就是高职学生就业和职业发展的“软实力”。职业核心能力影响了高职学生职业领域的发展宽度,职业素养影响了高职学生职业领域的发展高度。

二、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育与职业素养提升的必要性

(一)提高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和终身发展潜力的需要

从众多职场成功人士和社会精英的成长案例可知,影响一个人职业发展高度,更为关键的是其“软实力”。然而,由于培养定位和目标的不同,高职学生相对于本科生,综合实力特别是职业核心能力与职业素养相对偏弱,在求职择业和职业发展中,竞争力不强。因此,在求职过程中,容易处于劣势。在后续职业发展中,更容易显露出潜力不足。鉴于此,培育职业核心能力与提升职业素养,补齐高职学生“软实力”这一短板,势在必行,迫在眉睫,这也是提高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和终身发展潜力的现实需要。

(二)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

立德树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是时代的呼声,是高职院校的使命,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题中应有之义。随着我国高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创新发展,侧重于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和技能的传统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和理念,已与时代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与学生的成才需求不相匹配。因此,在高职院校全面加大职业核心能力与职业素养培养力度,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是高职院校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选择。

(三)提高企业竞争力和效益的需要

从近十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各类别的比例来看,高职学生几乎占了每年高校毕业生的半壁江山。这些高职毕业生是各企事业单位生产、经营、管理、研发的生力军,也将是未来企业发展的中流砥柱。可以说,高职学生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一线人才的素质。企业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企业竞争力和效益这些显性指标的高低,其背后是受人才的优劣程度影响的。所以说,提高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和职业素养,不仅是高职学生成才发展的需要,从更深层次和更宽视域讲,也是提高企业竞争力和效益的迫切需要。

(四)落实国家人才强国战略的需要

2014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指出:“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显。”党的十八大以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央提出了一系列强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是实现国家强盛的第一战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人才资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资源的特征和作用更加明显,人才竞争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没有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难以顺利实现”。没有人的全面发展,就没有国家的全面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系列重要论断,深刻地揭示了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职教育,不断提高学生职业核心能力与职业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已上升到是落实国家人才强国战略需要的高度。

三、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和职业素养的现状和成因分析

(一)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与职业素养培养现状

1.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与职业素养培养尚未落到实处

近年来,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人才培养理念的持续更新,高职院校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与职业素养的培养愈发重视,甚至有些高职院校已将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与职业素养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然而,总体而言,高职院校的育人自觉还有待加强,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与职业素养,在高职院校还只是“软任务”,并非“硬指标”。一方面是“木偶式”育人的现象依然存在。个别高职院校一切课程、教育活动都仅仅围绕评价要求来开展,评估没要求的不做,评估不需要考核的不做,文件没明确的不做。在学生职业核心能力与职业素养的培养方面,更是主动提出的少,上级要求的多;完成规定动作的多,主动自选动作的少。另一方面是“雷声大雨点小”,说起来重要,忙起来次要,做起来不要。有些高职院校宣传和动员讲得很精彩,培养方案和体系写得很漂亮,制度规定的内容也很到位,但真正开展起来,华而不实,实际培养成效大打折扣。

2.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与职业素养培养与市场脱节

高职院校围绕专业建设、技能培养等方面与企业紧密合作的多,以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与职业素养为重点与企业开展合作的尚不多见。因此,就容易存在高职院校实施的学生职业核心能力与职业素养培养,与企业用人所需要的脱节,出现供需不畅、匹配不精准、“所培非所需”的现象。换言之,学生职业核心能力与职业素养培养,本身就应该与职业活动紧密结合、深度融合,但现实中,高职院校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与职业素养的培养却往往是置之于职业活动之外,脱离企业进行培养。

为提高研究的信度与效度,笔者及其研究团队,对珠三角地区30家企业开展了“高职毕业生职业核心能力与职业素养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30家企业近2年招聘高职毕业生连续就业6个月以上的情况如下:单个企业招聘高职毕业生最少的为2人,单个企业招聘高职毕业生最多的为27人。30家企业招聘高职毕业生总人数为159人,30家企业招聘高职毕业生平均数为5.3人。

珠三角地区30家企业对这159名高职毕业生职业核心能力与职业素养满意度情况如下:对高职毕业生职业核心能力与职业素养表示“非常满意”的占8.2%,对高职毕业生职业核心能力与职业素养表示“满意”的占39.2%,对高职毕业生职业核心能力与职业素养表示“不太满意”的占51.4%,对高职毕业生职业核心能力与职业素养表示“非常不满意”的占1.2%,如图1所示。

图1 30家企业对159名高职毕业生职业核心能力与职业素养满意度调查情况

(二)成因

1.学校层面

一是随意性大。大部分高职院校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与职业素养培养缺乏系统设计,对“培养什么、如何培养”未能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循序渐进,而是想到什么做什么,指到哪抓到哪,随意性较大。二是重视不足。一些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和职业素养方面处于无机构、无专业队伍、无培养方案的“三无”状态。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与专业教学方面的投入相去甚远。“职业素养培养的边缘化表现在职业院校对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持漠视或消极态度,职业素养在学校整个课程体系中处于边缘化地位。”[3]三是办法不多。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与职业素养培养的规律性研究和实践探索不足,依然采用传统的培养方式,“换汤不换药”。或是简单生硬地复制国内外其他高校的做法,脱离本校学生实际,生搬硬套,步他人之后尘。四是培养方式泛化。把学生职业核心能力与职业素养培养泛化,简单的将开展校园文体活动、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等同于学生职业核心能力与职业素养培养。

2.学生层面

一是成才观片面。“一技在手,就业无忧”的观念在高职学生中仍普遍存在,认为职业核心能力与职业素养等“软实力”是次要的,甚至是可有可无的,只要专业技能过硬,就不愁无业可就。二是发展规划短浅。为数不少的高职学生缺乏长远的职业生涯规划,对未来的发展是迷茫的,甚至是毫无规划可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因此,对影响和决定其未来职业发展宽度和高度的职业核心能力与职业素养,从不关心,似乎于己无关。三是缺乏培养自觉。部分学生能清醒地认识到职业核心能力与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性,他们知道自己要什么、缺什么,所谓知易行难,就是缺乏付之行动的自觉。或者三分钟热度,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缺乏自觉培养职业核心能力与职业素养的行动和毅力。

3.企业层面

一方面是片面追求利益最大化,大部分企业都希望用“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人才。职业核心能力与职业素养达不到企业用人标准和要求的高职毕业生,难以受到企业青睐。另一方面是担心“为他人做嫁衣”,怕自己花了大量人力物力培养成才的高职毕业生,转眼就被其他企业甚至是竞争对手挖走,得不偿失。因此,大部分企业不愿意主动承担培养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与职业素养的责任。企业缺乏算“大账、长远账、整体账、综合账”的思维和眼光,“怕吃亏”的心理作祟,使得在开展校企合作过程中,往往容易出现高职院校热企业冷的尴尬局面。

四、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育与职业素养提升策略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这是国家确立的人才培养目标,更是对高职院校提出的明确要求。因此,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育与职业素养提升,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企业“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培养事业发展所需人才和承担社会责任的“必答题”。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协同育人,不应仅仅是理念,而应成为实实在在的行动。笔者认为,可以采取如下策略:

(一)课程校企共建

抓好课程建设是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与职业素养培养系统化设计、规范化实施的重要环节。校企双方共同参与课程建设,是培养内容切合企业所需的有力保障。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高职院校应主动邀请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作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纲”,如果缺少了企业的“出谋划策”,那么校企合作的“根”就不会扎实。因此,高职院校亟需让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使校企合作真正从源头抓起。二是企业应主动参与高职院校职业核心能力与职业素养课程的开发。企业参与职业核心能力与职业素养课程开发,就是要让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与职业素养培养脱虚向实,出实效,就是要让职业核心能力与职业素养的培养真正回归职业活动本身,让课程内容真正体现企业需要,让授课方式或培养手段真正成为学生这一未来职业者自我学习和终身学习所应具备的学习方法。三是高职院校应在其他课程中渗透职业核心能力与职业素养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与职业素养培养不是孤立存在的,它需要校企双方全方位、全过程培养。专业课程及其它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是学生职业核心能力与职业素养培养的有效载体,因此,必须把学生职业核心能力与职业素养培养渗透到学校所有课程教学中。

(二)师资校企共融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育者本人也要受教育。没有基于企业所需的职业核心能力与职业素养的教授能力,哪来学生的学有所获?因此,校企共同打造师资队伍是关键。一是高职院校应建立机制、创设条件让教师有更多的机会到企业参与实践,切实培养“双师型”教师。要让教师有意识的带着目标任务锻炼职业核心能力与职业素养的教学能力,或在企业实践的耳濡目染中使职业核心能力与职业素养教学能力得到内化与提升,并付之于教学实践。二是邀请企业人员到学校为学生授课,着重以案例教学为主,弥补高职院校教师“从理论到理论”的传统教学的不足,并为高职院校师生带来企业一线、市场前沿的最新理念与成果。三是聘请企业能工巧匠、优秀技能人才、管理人员作为学生职业核心能力与职业素养“导师”,设立校内导师+企业导师的“双导师制”,打造立体交互式的职业核心能力与职业素养培养模式,实现1+1>2的培养成效。

(三)资源校企共享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与职业素养的实践保障。单纯的学校培养,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与职业素养培养而言,始终是“纸上谈兵”。因此,必须通过引进企业、开展校企合作来落实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与职业素养的实践培养。一是通过工学结合、实训、实习,甚至建立校企合作办学实体,为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与职业素养的实践培养搭建平台,让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锻造和提升职业核心能力与职业素养,为将来迎接求职择业的激烈竞争和职业发展的严峻考验,开展真刀真枪的实战演练。二是通过与企业工会、党团组织等合作,把企业职工文体活动与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相结合,既能解决企业开展职工文体活动缺场地、缺人员等问题,又能开阔学生视野,更能“将企业文化中优秀的创新意识、竞争意识、质量意识、责任意识、敬业精神及团队精神等引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并渗透到学校的校风建设、学风建设当中,形成良好的职业教育氛围,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4]

(四)评价校企共认

评价标准与体系,是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与职业素养培养的“指挥棒”。因此,把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与职业素养培养的评价标准与体系设置好,至关重要。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应设置职业核心能力与职业素养学分,让培养职业核心能力与职业素养成为学生大学学程中的“硬指标”,把职业核心能力与职业素养培养落到实处。同时,职业核心能力与职业素养学分考核应由校企共同完成,建立学分校企共同评价机制,让基于校企合作的职业核心能力与职业素养培养体现在全过程,并忠实于结果导向。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倒逼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与职业素养培养的规范化与实效性。

结语

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育与职业素养提升,源于学生顺利就业和职业发展的真切需要。高职院校要站点更高、落点更实,把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育与职业素养提升落到实处、引向深入,为办好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担当时代之责。

猜你喜欢

校企核心院校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校企合作对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探索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