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近代史教育在大学生品德修养中的作用

2018-12-08王琼郑州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

新商务周刊 2018年11期
关键词:近代史充分利用大学

文/王琼,郑州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

中华民族的历史素材丰富多彩,源远流长,大学近代史的教育可以综合和整理一八四零年至一九四九年这一历史阶段的丰富的历史史料,历史思维,历史人物,把这些生动的历史史料,丰富的历史思维,丰满的历史人物形象巧妙地融入大学近代史教育之中,让历史的品质去锻造和修炼现代的人才。历史课程的人文性、科学性、思想性和政治性决定了大学历史教育是可以充分承载起大学的德育场的功能的,是可以充分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十分可贵的教育素材的。笔者你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高等学校在开展中国近代史历史教育过程中,如何充分利用历史素材和历史美丽,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1 充分利用大学近代史教育,逐渐培养学生用正确的观点、方法观察分析历史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历史与现实本来就是相互衔接和贯通的。古人讲,以时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我们可以从历史当中学会很多知识,包括治国理政、人生修养,历史规律,为人处世等等。开展大学生近代史教育,就是要教会大学生如何在近代史的学习中,如何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如何充分挖掘历史事件里面的活的灵魂,用这样的活的灵魂指导自己的思想和现实生活,培养学生用正确的干点和方法贯彻历史分析历史、审视历史,同时,可以再分析历史和审视历史的同时,对照自己的生活,修正自己,提升境界。中国有句古话,叫做“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必须“居安思危”, “以古(历史)为镜”,因为我们后人传承历史人物优秀的思想,我国古代历史上出现了“贞观之治”、“康乾盛世”。这就是著名思想家、历史学家、作家、诗人王夫之曰“一部历史,得可资,失亦可资也!”毛泽东主席十分喜欢研读《资治通鉴》,在上面做了很多批语,也十分喜欢王夫之的评价,正式善于用历史的眼光总结历史问题,所以近代史上,毛泽东同时利用正确的分析历史和归纳历史的方法,认真反思和总结了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以后的历史经验,正确地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邓小平同志探寻的改革开放之路,也是认真总结了当时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事实,认真分析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做法,及时用正确的历史思维和历史眼光纠正了错误,,大胆地提出了搞改革开放的路子。所以,只有了解历史,我们才会认识国情,只有认识国情,才会探寻出适合中华民族的道路和制度。

2 充分利用大学近代史教育,逐渐培养学生改革创新精神

中国的近代史曲折和复杂的发展给我们一个十分重要的启示,就是改革是一个民族的出路,创新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得以长足发展的不竭动力。所以,江泽民主席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近代史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大致经过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即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历史学家把这一部分称之为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历史学家把这一部分称之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这两个阶段历史我们都知道,清政府因为没有创新,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完全与外界国通,夜郎自大,认为自己的国中之国。殊不知其他国家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科技革命,而我们还在自己做自己的黄粱美梦。五四运动后,中国有了革命的种子和希望,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有了建设新中国的领导核心的雏形,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第一批中国共产党人,创新思维,科学客观地判断当前的中国国情、内外环境,拟定了纲领,带领中国人民搞革命,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曲折复杂的近代史证明,创新才会发展,社会才会进步。因此,在开展大学生近代历史的教育实践中,我们要充分利用丰富的近代史料,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 充分利用大学近代史教育,逐渐培养学生对国家的情感认同

大学教育阶段正式青年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逐渐形成并固化的阶段,这一阶段要充分历史近代史中历史名人典范,培养大学的民族节气,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在历史课程的教育实践中,利用历史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迹,深化学生对于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于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对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认同。让大学生们在历史素质教育中,真切感受到历史人物的脉搏跳动与生命气息,真正激发青少年“有为者亦若是”的豪情壮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情怀,激发青少年的爱国热情,构建坚定的理想信念,从而肩负起“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神圣使命。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是我们力量的源泉,凝聚了优秀的中华文明,凝聚了千千万万炎黄子孙的思想、感情、智慧、意志、力量。

一言以蔽之,大学近代史教育的开展,必须要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贯串始终,让我们的优秀历史文化与传承真正在青年一代人身上流淌和继承。

猜你喜欢

近代史充分利用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充分利用妇女之家做好妇联家庭儿童工作
浅析中外合作办学的历史进程
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对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
透过李鸿章看中国近代外交史
关于启蒙运动教学的几点想法
晚清政治学学科发展研究:1899~19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