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军民融合发展道路 促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

2018-12-08何玉梅

经济研究导刊 2018年27期
关键词:民用军民融合

彭 洁,何玉梅

(成都理工大学商学院,成都 610059)

一、相关背景及研究综述

纵观各历史时期,我国对于军民融合的探索大概经历了四个阶段,即“军民结合”阶段、“平战结合”阶段、“寓军于民”阶段到现在我们实施的“军民融合”阶段。得益于军民融合的逐步发展,我国的经济和国防建设取得了丰富的发展成果。尤其是最近几年,有关军民融合的推进和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习近平总书记近年来一直强调要坚持军民融合协调发展,强调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是我们实现富国强军的必经之路。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重要原因在于实体经济。过去我国发展实体经济,主要依靠需求侧管理,随着其产生的副作用越来越明显,与效益的逐渐降低,提升实体经济的有效供给成为拉动经济的重要途径。为此,有效促进产业的结构调整与转型发展对实体经济的提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内外许多历史经验表明,推进军民融合的发展有利于新兴产业的发展和高技术产业的推进,特别地对于地区的产业结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与军事演变,各国纷纷实行军民融合的发展战略,肩负起国家的军事、政治和经济发展的重任。曾经,美国国防部建立了一个非常封闭的国防科技研发体系,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批评。他们认为,国防需要注入更多的外部技术来巩固,同时军工产业与民用领域产业都需要更加深入的技术的交流与融合,来推动经济的发展,提高社会福利(Benoit,1978)。随着时代的变迁,Gansler(1989)研究发现,越来越多的民用领域技术水平和发展程度已经超过了相应的军事领域的发展,为国防领域吸收民用技术创造了可能性。通过军民融合的推进,军工和民用两类企业能够利用彼此的技术优势和资源优势,来实现共赢(阮汝祥,2009)。并且,军民融合与产业结构的协同推进是地区经济与国防经济和谐发展并实现包容性增长的强大助力(张兆垠,2011)。许达哲(2015)通过理论分析发现,军民融合是调整优化船舶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重要举措,是我国发挥军工辐射带动作用和推动国防科技工业“走出去”的关键。从技术转移的视角来看,基于国防科技的所涉领域之广与高精尖的技术特点,通过军民融合的推进可以实现先进技术转移,能够有力地推动军民融合产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尚涛,2015)。湛泳、赵纯凯(2017)通过两阶段系统GMM估计法,建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军民融合对于第二产业的正向发展有积极作用,而对于第三产业的影响较小,同时对于高技术产业具有一定的挤出效应。并且,军民融合对产业的影响程度因地区经济发展情况、资源地区优势以及各种内外部环境而异。

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整理发现,我国有不少学者对推进军民融合如何影响产业发展进行了研究,并且大量研究证明,推进军民融合的发展对于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与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同时可以看出,有很大部分的研究是偏向于军工产业,偏重于军民融合的发展对国防事业的影响,而对于军民融合如何影响民用产业关注相对较少。并且通过现有文献我们发现,关于军民融合对地区产业的影响多是产业针对性很强的研究,对于军民融合如何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发展很少有一个比较系统与全面的梳理。为此,本文在基于现有的研究基础上,同时针对于军用和民用产业,对军民融合的推进如何综合影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进行了理论分析,丰富现有的研究成果,并希望能够对我国探究具体实现路径有所启发。

二、军民融合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

1.优化军民资源配置。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强调,分工是增进国家财富的主要来源。他提到,单个的个体只能够做十分有限的工作,要达到提高生产效率,增加社会产出剩余的目的,可以通过分工提高生产技能,减少活动间的转换时间来实现。据分工产生报酬递增的基本原理,从整体来看,经济体的生产可能性边界是可以随着分工合作的规模与不同部门组织间的依存度增大而发生扩张的(孙广振,2015)。资源是有限的,但是通过社会的合理分工和有效的组织管理模式,可以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这为军民融合是否能够实现产生报酬递增从而促进经济增长提供了理论基础。20世纪,我国一直实行的是计划经济,由政府主管所有的资源配备,所有的国防科技成果也都仅仅是为国防事业服务。这就造成了我国曾经资源配置低效率,产出能力薄弱的结果,无法满足人们基本的生活需求。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资源配置效率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人民生活也开始逐渐向好发展。在军民融合逐步推进的过程中,多余的军用资源转向民用领域,得以充分利用,各方面逐步赶超军用技术的民间技术得以应用于军事领域,有力地推动了军民两用产业的发展。军民融合的推进极大地促进了军民之间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了军地间高新技术的双向流动,为军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促进了军用与民用领域的资源与技术的相互融合。

2.推动企业内部结构优化升级。从产业层面来讲,军民融合包含了两层含义,即“军转民”和“民参军”。所谓的“军转民”,就是军工技术与资源推广应用到民品生产中去;“民参军”,指的是民营企业融入到军品生产过程中。在此过程中,两类企业的技术和资源相互融合,优势互补,实现共赢。根据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军工企业与民用企业都有各自的绝对优势,故通过优势互补可以实现两者的共同进步。民营企业因其广阔的市场环境与相对较小的保密限制,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企业发展机制与管理模式,具有一定的绝对优势,能够为较为封闭的军工企业提供先进的管理发展模式借鉴,促进军工企业的管理结构升级。而军工企业得益于历来具有的丰富生产资源与积极的政策支持,逐渐形成了自己先进的生产技术。通过历史经验我们也可以发现,很长一段时间里民用技术都要落后于军用技术。军工企业拥有绝对的技术优势,能够为民参军企业提供很好的技术借鉴,促使企业技术得到有效升级。以美国为例,作为率先实行技术上军转民的西方国家,军民企业技术的融合,大大地提高了其社会生产力,使得社会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获得了极大的社会利益。从人才交流的角度来看,军工企业与民用企业拥有各自具有绝对优势的人才,如技术型人才、知识型人才、经验型人才与管理型人才等等。通过军民融合的推进,可以促进企业间的人才交流,提升企业的软硬实力,促进企业内部结构的优化升级。

3.优化产业内部结构,激发市场新活力。根据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军工企业和民用企业不一定都具有生产的绝对优势,但他们一定具有自己生产的相对优势。为此,在军民融合推进的过程中,军工企业和民用企业可以利用自己的相对优势进行生产的选择,降低生产成本,使得社会分工和产业结构更加高效合理。同时,通过军民融合,许多原本是由军事系统进行自我经营管理的领域,可以逐渐地交给经济市场去做。这不仅能够释放出巨大的市场需求,也有利于市场经济持续动力的形成。特别是未来军队大力发展信息化和机械化的趋势,将会加大国防和军队建设对经济社会资源的需求力度。其次,经过了长期发展积淀的军工系统,积累了大量的优质创新资源和技术。通过军民融合的推进,一旦将这些资源与技术向民用领域开放,再结合旺盛的市场需求,就会碰撞出无限的创新活力,涌现出一大批的创新技术与产品,促进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在这转型升级的过程中,落后古板的企业将不断被淘汰,具有创新活力的新兴企业将不断涌入市场,为市场提供着源源不断的新动力,并为我国推进深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强大助力。在这方面,许多西方国家具有较为丰富的发展经验,对我国推行军民融合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三、结论及建议

许多历史经验证明,一个国家的兴盛和衰败,很大一部分原因取决于经济和军事两方面的协调发展。我国将军民融合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地位,也正是应了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相统一的战略需求。为促进军民融合对经济产业结构的有利影响,可以从其影响途径进行逐步突破。为此,通过上文的分析,本文给出以下几条建议。

1.发挥政府的作用,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条件背景下,适当有效的政策制度是军民融合推进产业发展的重要纽带。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历来民用产业相对于军用产业来说都处于弱势地位,虽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民用产业领域已经逐步凸显出自己的优势,但在政策支持力度上,还是明显弱于军用产业。尤其是在军民融合发展过程中,相对于“军转民”来说“民参军”的过程要更加艰难。为此,我国政府应当借其独一无二的权威性、公信力以及执行力等优势,明确各种政策规定,重新制定更加公平有效的市场资源互通机制;明确要求,弥补机制缺失造成的各种问题;统一规划和设计,在公平有效的市场上使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合理分工,使效用达到最大化,为军民融合产业长效健康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2.搭建与完善军民融合企业间的交流平台,更好地实现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创新一体化。为加速促进企业间的技术融合、人才融合与管理模式的融合,建立一个相对开放与完善的信息交流平台尤为重要。在平台的建立与使用过程中,政府应借其权威性充当信息交流的媒介,促进双方的技术交流、经验交流与管理模式借鉴等。同时,政府还应当充当好这其中的监督者,制定适当的法规条例。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是建立在一定的环境背景下的,军工产业具有其特殊性,关系国家安全。因此,在建设军民产业交流平台的同时,还应重点明确一系列有关国防的专利和技术秘密等国防知识产权的权利归属,建立更加有利于经济和国防事业发展的交流平台。

3.完善市场准入准出机制,助力产业创新。在产业优化升级的过程中,要保证产业的蓬勃发展,必须为产业不断注入新鲜血液,提供源源不断的新动力,这就涉及到落后企业的退出与新兴企业进入的问题。为更好地实现产业的新陈代谢,政府可以制定相关的准入准出机制,提高企业进出效率,减少审批,缩短产业调整的周期;对具有创新活力的企业给与一定的政策支持,激发企业的创新热情;同时鼓励搭建技术创新联盟,促进军民企业间的融合交流,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还需注意的是,由于地区与地区之间、各产业之间存在很多差异,导致军民融合的推进对于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产业的影响会有所不同。因此,在制定相关政策的时候还应考虑到这些因素所带来的影响,才能够为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带来更好的效益。

猜你喜欢

民用军民融合
新形势下军民融合防救体系建设探索
国外先进民用直升机FMS导航模式研究
三张捐款收据见证军民鱼水情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浅谈推进网信军民一体化发展
融合菜
美军在武器装备采办领域推行军民协同发展的主要做法及启示(上)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民用直升机在反水雷中的应用探讨
《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