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时代意义

2018-12-08胡晓丹

北方经贸 2018年11期
关键词:薪资用工管理系统

胡晓丹

(舞阳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河南舞阳462400)

计算机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普及、广泛应用,为人力资源管理机构建设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创造了必要条件,奠定了技术基础。在“互联网+”时代,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与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人力资源管理机构要想更好地服务社会、更好地体现出服务社会的职责、职能,就必须要与时俱进,在管理工作中融入现代化的计算机通信技术,以实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水平与时代的同步前进。

一、信息化建设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的历史演进

信息化建设是现代社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前进发展的必由路径和不二选择,将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对于人力资源管理机构社会服务功能的提升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促进了人力资源管理机构社会服务功能的高效化和实效化,极大地满足了人们随时随地查找人力资源信息的需求,为人力资源管理单位、社会用工单位和社会劳动者等提供了公平、透明的信息交流平台,助推了人力资源管理效率的提升。信息化建设过程是对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进行变革和创新的过程,信息化管理模式“是以计算机信息处理和网络通信技术为载体,以信息管理为导向,以网络化、流程化业务协作为核心,以服务为形式,将先进的管理理念、方法、流程等结为一体的新型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不是简单地将网络链接上就能实现的,它是对传统人力资源管理信息与现代化的高科技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它首先需要人力资源工作者在思想上和心理上做好准备,迎接新的管理时代的到来,然后人力资源管理机构才能借助信息化这一新兴技术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进行统筹安排,各归其类,保证前来求助的社会用工单位和社会劳动者在信息化的管理模式面前很快就能“对号入座”,各取所需。

从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历史进程来看,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是薪资计算系统阶段。该阶段兴起于上个世纪60年代,当时计算机技术发展水平已经能够一定程度的满足某些实践应用了,西方发达国家为了解决因手工计算和发放薪资既费时、又费力、又非常容易出差错的问题,尝试将计算机良好的运算功能应用于工人薪资的计算和发放,薪资管理系统由此诞生,计算机薪资计算阶段初步到来。

第二是薪资管理系统与人事管理系统并存阶段。上个世纪70年代,计算机在薪资计算和发放技术领域中又有了新的发展,在原来的薪资计算和发放的基础上,工程技术人员又赋予了计算机记录工作人员基本信息和历史数据的功能,并开发出了报表生成和薪资数据分析功能,这便是计算机薪资管理系统与人事管理系统的并存阶段。

第三是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阶段。这一阶段形成于上个世纪的90年代初期,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得到较好的发展,人们已经开始注意到人力资源管理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于是,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中广泛应用具有先进性能的计算机通信技术对于推动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重要意义引起了社会各界学者的高度关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迎来了创新变革的大好时机,迎来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即: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阶段。

第四是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阶段。在21世纪初期,人本主义的管理理念受到了社会的追捧,人力资源管理理论较20世纪90年代获得了更进一步的发展,与此同时,internet技术和intranet技术也发展得更加成熟,这两项技术的成熟发展使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快速响应组织内部和外部的各种要求与变化成为可能,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取得了划时代的突破,人力资源管理从此迈入信息系统阶段。

二、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时代意义

所谓“人力资源管理”,是对“在经济学与人本思想指导下,通过招聘、甄选、培训、报酬等管理形式对组织内外相关人力资源进行有效运用,满足组织当前及未来发展的需要,保证组织目标实现与成员发展的最大化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内容涵盖了诸如组织对员工的考勤、绩效、薪酬、业绩、激励以及职业规划等方面,职能性人力资源管理机构的工作性质除了包括这些基本的内务性工作外,其更重要的宗旨、职责还在于为社会用工单位和社会劳动力资源提供信息服务,保证政府主政下的劳动力市场中人力资源管理的公平、公正和流动自由。在引入信息化系统之前,人力资源管理机构服务业务的开展需依赖手工进行,不仅效率低下,容易出错,信息对称率也低,且工作人员的个人主观意愿与喜好也常常被裹挟在服务流程之中,人力资源管理机构的服务质量、服务态度、服务效率等等问题广为社会诟病,招致社会用工单位和劳动者的极大不满,人力资源管理机构工作的公平性、公正性也常常因此遭到指责,政府职能部门的社会公信力也因此而受到侵害。进入21世纪后,由于信息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发展,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也迎来了革命性的时代,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逐渐形成,信息化系统在人力资源管理机构的应用、发展,为解决传统的在服务社会工作中因手工操作而造成的一系列问题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有力的推动了人力资源管理机构的现代化发展进程,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

(一)革新了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在传统工作模式下,人力资源管理机构的功能基本上被限制在了为社会用工单位和劳动力提供交易场所和信息这一范围内,发布的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经常被延时,发布形式也停留在纸媒阶段。引入信息化系统后,不仅传统的管理模式受到了无情的冲击,传统的管理理念也被先进的技术革新了。信息化以其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将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思想导入人力资源管理机构,人力资源管理机构从此告别了简单手工操作和场所提供的管理理念,转向了为社会用工单位和劳动者提供具有互动性的交流平台,提供流畅、便利的信息沟通渠道。人力资源管理机构这种理念上的转变,打破了信息壁垒对人力资源流动幅度和流动方向的束缚,为社会贡献了丰富的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和劳动力就业指南。

(二)推动了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型发展

在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支持下,人力资源管理机构具备了开放管理的条件,基于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搭建起来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服务平台可以不受时空限制24小时地为社会用工单位和劳动者提供交流、互动活动,在这个信息服务平台上,互动双方可以“暗通款曲”,自由交易,增进了双方信息沟通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提高了用工与就业的公平性,提高了地方主政机构的社会公信力。与传统人力资源管理不同的是,网络信息服务平台是虚拟现实架构,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机构提供的是面对面的服务,而网络信息服务平台提供的则是虚拟交流界面,这是人力资源管理机构顺应社会形势需要的一种转型发展模式,这种转型发展将推动人力资源管理机构为社会贡献更好的服务。

(三)促进了部门管理体系与主体管理体系的互通

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是人力资源管理机构整体信息化建设工程的重要部分。人力资源管理机构作为市场经济环境下不可或缺的重要职能部门,肩负着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调配人力资源流量、调整人力资源流动幅度、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结构的重任;要肩负好这样的重任,人力资源管理机构就需要建立全面、系统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将组织内部与组织外部的管理工作进行对接。无疑,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建立,促进了部门管理体系与主体管理体系的互通,促进了组织整体性工作在信息化系统支持下的协调一致运行。

(四)整合了管理资源

信息化是一种基于网络结构的管理系统,具有管理机构内部全员共同参与的性能。信息化缩短了机构内部部门与部门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工作交流路径,拓宽了机构内部部门与部门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工作交流渠道,机构员工可以不必拘于传统管理级差的限制,跨部门、跨层级、跨级别的反映自己的工作看法、主张;同时,机构内部的高管也可以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查看组织内部人力资源的配置情况和员工的工作状态,去掉了阻塞于机构高管与基层员工之间的梗阻,实现了机构内部的优化管理和资源整合,为提高社会服务效率和社会服务质量创造了有利条件。

猜你喜欢

薪资用工管理系统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智慧高速运营管理系统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智慧高速运营管理系统
基于James的院内邮件管理系统的实现
不简单以“住房薪资”引才——遵循“一步一重天”的人才发展规律
企业诚信用工问题的现状及探讨
“信息超市”精准破解用工“两头难”
在线评审管理系统的建设与实践
一方要求“涨工资”,一方期望“控成本” 小微企业犹存“用工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