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单亲家庭学生人格魅力措施探析

2018-12-07丁时磊吴惠珍

新一代 2018年15期
关键词:探究分析单亲家庭学生

丁时磊 吴惠珍

摘 要:由于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人们的独立性也逐渐增强。婚姻观和家庭观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离婚率的提高不但会造成社会不稳定,对其子女也造成情感上和生活上的创伤。这些单亲孩子的教育问题和心理健康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如何培养单亲家庭学生正确的人生观、提高单亲家庭孩子的人格魅力成为学校和社会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将对单亲家庭孩子的现状和表现进行分析,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和具体解决办法,以促进单亲家庭学生能够树立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健康成长。

关键词:单亲家庭;学生;任何魅力;探究分析

一、单亲家庭学生行为的日常表现

单亲家庭的的孩子由于缺乏心里调控能力和社会导向能力,经常会体现出一些不良的心理特征:胆小自卑。因为家庭结构不健全,完成孩子在心里上出现缺失,使得单亲家庭的孩子总是觉得自己不如别的孩子。他们在学校里的具体表现是:缺乏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成绩也是摇摆不定的,对于学校组织的一些课外活动也不愿意参与。这类孩子不愿听从别人的意见,不仅厌学,还刻意去学习一些不良的思想和行为。

二、单亲家庭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社会发展越来越快,市场经济越来越繁荣,离婚率与日俱增,单亲家庭孩子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在校园里,我们常常发现单亲家庭的学生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父亲或母亲的教养态度发生变化。只存在亲子关系的单亲家庭,在教养态度上因心态的改变而失衡。一方面,表现为父亲或母亲把所有的期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对孩子的要求更高、更严格,使孩子生活在重负之下,感到紧张、焦虑,甚至滋生厌学情绪。另一方面,家长的自我封闭导致孩子因缺少社会交往而自卑、压抑。有的单亲父母因家庭问题感到自卑,不愿与外界接触,也不愿孩子与别人来往。这种心态影响到孩子,会使孩子变得自卑、压抑、孤僻、不合群,影响孩子的个性发展。

三、单亲家庭影响学生人格的实例

刘某,男,16岁,高中一年级学生,父母在其4岁时离婚。其后一直随爷爷、奶奶在钦州生活,升入高中时因为爷爷身体欠佳,回到南宁和父亲、继母、弟弟一起生活。自新生军训的时候就离群居所,还因为仪容仪表不合格和教官发生冲突。开学后多次以请假到校医室看病为名逃课,迟到2次,缺交作业12次。刘某产生这些人格缺陷的原因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来自于家庭的影响,即使老人也疼爱孩子,但只是满足了其物质上的需要,加之老人文化水平不高,所以没有办法对刘某实施正确的思想教育。

四、提高单亲家庭学生人格魅力实施策略

(一)建立完善单亲家庭子女学生的档案

从新学生入学起,我就开始建立单亲家庭子女学生的档案,加强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行为的调查了解,并详细记录。

(二)教师及家长耐心教导学生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理发出来,才能触动到心灵深处。”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是一种以心换心的活动,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对那些单亲家庭的孩子来说,更需要教师注入无私的爱来抚慰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创伤。表扬和鼓励是剂良药,在学生久學不进,心生郁闷时,教师要蹲下身子,睁大眼睛去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地毫不吝啬地给予表扬和鼓励。

(三)注重学生心理特征的发展变化

虽然离异孩子有其心理行为方面的共性,但是也有其个性。因此,“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教育转化单亲家庭子女,要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同时,要善于抓住教育时机,捕捉闪光点,尽可能发挥他们的特长,才能取得教育转化工作的最佳效果。

由于社会的进步,人们婚姻观和家庭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代化城市中的人们独立观念增强,离婚率日渐提高,随之而来的是单亲家庭中孩子的教育和成长问题,在对这些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尤其注意其人格的塑造和心理健康问题的疏导。经常带领他们参加团体活动,在生活和学习方面及时沟通和交流,积极与学生交朋友解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只要家长、老师和学生共同努力,一定可以培养出人格魅力强大、心理健康、素质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杨金金.家庭离异对初中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研究[D].导师:周彬.华东师范大学,2017.

[2]吴锡昌.中职学校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研究分析[A].百川利康(北京)国际医学研究院.2015年教育探索与实践学术论文集[C].百川利康(北京)国际医学研究院:,2015:16.{11}.

猜你喜欢

探究分析单亲家庭学生
基于需要层次理论的职业学校单亲家庭学生教育研究
赶不走的学生
基于整合高校礼仪教育与道德教育的思考分析
学生写话
网络媒体下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探究
基于年级差异化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的路径探析
新医改环境下医药企业财务管理探析
单亲家庭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单亲家庭幼儿在幼儿园学习过程中的个性表现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