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下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探究
2016-11-28张海燕
张海燕
摘 要:目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媒体正以其便捷而资源丰富的特征,受到越来越多大学生的青睐,与此同时,大学生思想教育、认知与意识,甚至是行为方式,都深受网络媒体的影响,因此,如何在网络媒体背景下,做好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值得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去进一步探究分析。本文在对网络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意识形态表现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分析结果,给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网络媒体;意识形态;探究分析;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 G641;G2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1-122-2
0 引言
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造成了深刻的影响,大学生在对网络媒体进行应用时,能够使其视野得到增强,思维模式得到改变,为大学生提供了创新实践的重要平台。然而,在网络媒体在创造一切积极因素的同时,也会对大学生思想与精神造成深刻的影响。因此,在此背景下,高校应当在对网络媒体特征做到充分把握的前提下,不断强化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教育,使其能够找准方向,树立正确价值观,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创造出自身价值。
1 网络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现状及问题分析
1.1 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面临挑战更大
网络媒体出现之前,高校在对学生开展意识形态教育时,均是利用教材、报刊、板报、谈话等办法来进行开展,这些宣传与教育内容,都是认真筛选的结果。然而,网络媒体出现之后,因为传播速度较快、同时内容广泛、覆盖多个领域,因此在信息传播时难以对其内容做到有效筛选,这种空间自由背景下所传播的信息,其内容好坏难以辨别。所以,网络媒体受到各种意识形态与价值观的追捧。而对于大学生来说,在接受高等教育阶段,正是其道德观念得到成熟化与固化的关键阶段,他们的对败坏价值观的辨别能力不强,如果长期接受负面信息的感染,便会使其价值观出现扭曲,并使其内心矛盾加剧,从而逐步偏离正确价值观的轨道,甚至使其理想与信念出现变动、价值观沦丧、法制意识淡化,这些问题,都给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开展提出了巨大挑战。
1.2 意识形态教育话语权被逐步削弱
网络媒体倡导的自由民主,不乏会使得各类负面信息也借此得到传播,这些代表着不同利益,颠倒是非观念的意识形态,也会借助网络媒体的外衣,大肆渲染,进而使得原本正确的意识形态,在表达话语权时,其影响力与主导地位得到不断的削弱。同时,网络媒体的私密性与虚拟性,也会使得一些负面内容,借此机会得到传播,从而为其反主流思想与负能量传播上,创造了极大的便利。
1.3 意识形态安全稳定发展遭受破坏
意识形态上的安全稳定发展,不仅是高校安全稳定、创建平安效果,完成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更是国家安全稳定的关键性内容。因此,意识形态安全稳定,对校园稳定、社会稳定及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上,有着决定性作用。网络媒体出现之后,部分欧美国家,借助网络媒体来妖魔化中国,向中国的青年学子传递影响国家安全的负面信息,甚至胡编乱造一些违背事实的新闻,借助这种方式,将一些违背主流价值观的思想,渗入到广大学生群体当中,利用网络媒体,造谣生事,激发一些学生的种族情绪与宗教情绪的爆发,妄想使高校的意识形态教育得到崩溃,进而影响到意识形态教育的安全稳定发展。
2 网络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开展对策
2.1 发掘网络媒体资源,引导学生关注意识形态教育
由于政治色彩过于浓厚,因此使得一些学生刻意避免意识形态教育。然而,接受过传统意识形态教育的人,会深刻地感受到,在传统教育过程中,教育信息存在的局限性,在这种情形下,教师与学生只能唯书本论,这种按部就班的意识形态教育方式,不仅让学生感到被动,甚至十分乏味,进而难以收获有效效果。在网络媒体背景下,这种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好奇心,学生寄希望于意识形态教育可以与自身熟悉的方式联系起来,因而,其对高校思政教育者,提出较高的要求。
首先,是要求高校教育者不断开拓途径,将意识形态教育与网络媒体结合起来,利用网络媒体的特征与功能,“以引导式、体验式、互动式和渗透式等方式来开展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实现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的和谐与统一” ,隐蔽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媒体环境下的运用。其次,在网络媒体的帮助下,师生间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利用个人微博、微信朋友圈、QQ 群等各类网络媒体平台,思政课教师们可以及时了解大学生群体的最新关切,通过网络媒体与学生加强沟通与交流,进而引导他们向正确的方向前进,将当代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大学生群体的思想融合在一起。再次,网络媒体可以作为校园文化的有效补充。思政课教师团队可以有效利用网络媒体优势,通过多种方式和手段,努力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净化高等学府的文化传播,营造健康积极、乐观向上的文化气氛,帮助当代大学生群体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2 深刻认识网络媒体,提升师生媒介素养
所谓的媒介素养,其是人们在接触、解读与使用媒介时。表现出来的素质及修养,其分为三个层次,意识与媒介相接触,完成信息获取;二是对媒介进行解读,对媒介信息进行合理批判;三是借助媒介来完成学习与生活,利用媒介维护自身的利益。作为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直接践行者,思政教育者的媒介素养,将与教育效果的好坏,有着直接联系。因此,对思政教育者媒介素养的要求,便是确保马克思主义教育的正确方向,就必须提高教师队伍的政治与道德素养,勇于担当担责。
而作为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对象,一些大学生会因为各类因素的存在,从而表现出媒介素养水平不够,从而使其在对网络媒体进行应用时,缺乏对不良信息的有效辨别,进而使得网络媒体在意识形态教育中的作用难以发挥。提高当代大学生群体的媒介素养必须在课堂上入手,教师要通过对各种基本原理的详细宣讲,全面提高当代大学生群体的媒介素养水平。
2.3 全面规范网络媒体,构建相关管理制度
网络媒体出现以来,一直缺乏相适应的管理制度。要想使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开展效果得到提升,就需要借助有效的管理制度,来对网络媒体实施管理与监控。首先,对于高校本身来说,其应当对网络媒体有所重视,通过组织管理结构的有效构建,来使学校对网络媒体的马克思主义主流教育价值能够做到充分把控,使网络媒体能够对意识形态教育租到深层介入。其次,要想使意识形态教育环境得到优化,就必须对现如今的网络环境实施有效监管,通过对网络媒体实时监管制度的建立,来创造高校网络媒体的新环境,并对大学生参与网络媒体的行为做出有效规范,避免其在对网络媒体应用时,受到不良信息的错误引导。现如今,我国网络媒体相关法律体系建设不够完善,因此,对于高校来说,其在对国家要求做到严格贯彻与执行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状况,完成网络媒体监管制度的构建,同时借助人性化方式来实施管理。最后,要想网络媒体所处的环境变得更为健康与和谐,就需要得到法律、行政与技术等方面的有效支持。因此,高校可以通过努力,创造一批有能力、有责任、有朝气的网络媒体师资队伍,做好人才第一优势的充分发挥。高校还应该通过一系列政策引导、资金投入方式的开展,来让网络媒体对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产生更多的积极影响力。
参 考 文 献
[1] 王秀林,郭鹏杰,张贺祥,雷延峰.列宁“灌输论”与提高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性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18).
[2] 李鹏.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刍议[J].戏剧之家,2016(15).
[3] 陈晓静.“两个必然”思想对新媒体时代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启示[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3).
[4] 马海燕.新形势下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困境与选择[J].江西科技学院学报,2015(04).
[5] 赵楠.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J].高教论坛,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