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多笔渐重,开卷以修身
2018-12-07余依
余依
摘 要: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理解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对于其它科目的学习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所以研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势在必行。本文分析了当形势下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旨在为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的阅读教学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阅读教学的过程是學生、教师与教材以及教材撰写者之间的对话过程。所以阅读教学自然就成为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以及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然而由于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所采用的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导致许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对于阅读的兴趣,继而阅读教学的效率也就不容乐观。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如何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
一、发挥艺术思维,创设教学情境
阅读情境的创设是阅读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教师在阅读教学时,可以尝试利用相应的情境来使学生对教材上的内容产生共鸣。单纯的文字性内容对于年龄还小的小学生而言,会让学生感到一定的复杂感和冗长感,不利于学生直接理解文章的内容。而从教学效果的角度来分析,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的时候,还要注重情境的艺术性和时效性,通过多种渠道来提升学生的阅读效果,从而保证阅读教学的水平。
例如,在教学小学语文部编版一年级《春夏秋冬》一课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通过设置具有艺术性的教学情境来使学生进入教学氛围中。首先在课前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准备好与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相关的图片或者利用多媒体设备搜集一些与四季的变化相关的彩图等,然后提出几个小的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文章主题的教学。如:同学们知道一年分为几个季节吗?你们知道每个季节的景色特点是什么样的吗?你心中最喜欢的季节是哪一个呢?通过学生的回答,然后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的特点说出是哪一个季节,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教学中,从而可以激发学生对于教材的阅读兴趣,增强学生对于季节的认知和感受。
二、融合信息技术,提升学习兴趣
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促使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由于信息技术教学的多样性和直接性,将其引入到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过程中,也必然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对于阅读的动力。同时,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十分方便快捷地帮助学生对教材上的内容进行拓展,从而开拓学生的视野,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语文素养。当然,采用信息技术教学并非意味着要完全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而是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为其注入新的活力,促使使小学阅读教学的质量更加优化。
例如,在教学小学语文部编版二年级《传统节日》一课的内容时,由于本节课的教学是要让学生们增强对于我国传统节日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豪感和认同感。所以,在进行阅读教学时,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认识这些传统节日,教师可以在课上通过信息技术搜集一些传统节日的材料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师首先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段有关春节的图片或者视频,引发学生对于节日习俗的讨论。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自己所知道的传统节日进行交流,学生就会发现传统的节日如端午节、中秋节、清明节等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然后教师可以就可以引出阅读教学的内容:传统节日。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阅读材料的内容,进而提升阅读能力和阅读效率。
三、设置提问任务,增强深层思考
阅读的过程也是学生阅读思维能力的养成过程,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探究能力。这就在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通过设置提问的方式来促进学生对于文章内容和作者思想的深度思考,从而增强阅读教学的感染力以及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
例如,在教学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时,在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之后,教师可以通过几个简单的提问来加深学生对于文章的印象,如:文章主要讲了哪些内容?哪一个自然段总结概括了文章的大意?文章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学生们通过思考,就能够很容易地回答问题。在进行深层阅读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作者是怎样对小兴安岭的的春夏秋冬进行描写的?在描写景物的时候作者抓住了哪些特点?作者使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等问题。通过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最后对学生的答案进行指导和修正,学生就能够对文章的理解更加透彻,从而完成阅读学习的目标。
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从而最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效率,最终不断优化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马庆梅.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05):54+63.
[2]王丽梅,张立云,赵玲玲.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初探[J].科技创新导报,2013(03):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