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因材施教案例教育方式的高职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研究
2018-12-07张智
【摘 要】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是建立在“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基础之上,通过案例教学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的优势特点,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已成为目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锻炼和提升的有效途径。本文主要从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创业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培养的思路等方面展开分析论述,最终总结如何采用因材施教的理念进行教学过程的设计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因材施教;高职学生;创业能力
高等教育已经不再是传统的学识教育,也不再满足于对学生技能的培养,更多的是一种意识和模式的养成教育,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毕业后选择不是就业而是创业。所以,如何采用创业式这样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来引领学生去更好的创业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提出了“因材施教教育方式促进创新创业培育”的新思路,为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新的教学改革思路。全文主要集中在教学实践的应用层面,以教师的教学实施方式为视角。但不能忽视的是,教师的教学只是微观层面的。作为一个系统的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培养需要整个教育体系,甚至是社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精心策划,以推动它向前发展。从健全的制度、平台建设、文化建设、氛围等多方面入手,很可能成为创新创业的培训基地,也有可能突破。
一、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
近年来,国内高校越来越重视这一领域。在创新驱动的战略发展目标下,国内的各大高校都在积极开设创业课程,引进创业人才担任专业的大学生创业导师,也制定了一系列的创业扶持计划,增设了创业基金等。目前,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案更多的是看重学识教育和能力教育,而为了适应现在创新驱动模式下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有经验的教师可以坚持“创新创业发展”的理念,其不仅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还制定了自主创业课程学习培养体系结构的创建项目,并且编写了针对创业的自编教材和指导书,更有高校甚至成立了专业的院系和培养中心机构等,这所有的一切都是以大学生创业服务作为中心目标。当然,实施过程的决定性因素是教师对教学方法的优化和课堂教学的设计与控制。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几点不足
(一)学生缺乏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创新与创业,实际上更是一种意识形态的转变,因为传统的教育模式根深蒂固,造成了当代大学生缺乏创新意识的弊端,也很少有学生可以具有一个相对清晰完善的创业目标和思路,通常是以提升就业率作为出发点。传统的教学主要以知识讲解为主,学生创新的潜能被长期束缚,无法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创新内容产生深刻的理解。
(二)创业教育缺乏实践教学。虽然我国部分高校在多年前就已经开设了创业课程,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大学生创业活动,但是多停留在理论研究之上,缺乏实际的操作平台和具体实践的环境。目前,多数采用的是以创业竞赛等形式来引导学生对创业实体开展锻炼,但是只有少数学生可以从中学习到大量的宝贵经验。
(三)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不足。创业教育在整个人才培养方案中所占的比重过低,往往作为选修课的身份出现在大学生的面前,而在整体的教学内容安排上,理论知识过多、和实际脱钩、探讨分析的案例大而全等,这些都造成学生对创业教育课程的重视程度不高,根本无法达到激励学生培养创业素质的兴趣和动力。
三、 因材施教教育方式下的高职学生创业教育的几点思考
(一)因材施教教育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由于都是根据学生以及课程的特点选择实践案例,可以通过收集信息、分析信息、整理逻辑、建议(或评估)、写报告和一套过程,对每个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加以训练。另外,学生还可以构建一个个实践小组,每个小组都被鼓励根据成员的优势来划分他们承担的工作,所以能通过集体智慧完善团队计划,学生对未知领域探索的精神将被极大的激发,教师的及时指导会促使学生愿意培养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作为创业精神基本要素的信心和能力,也将得到更多的锻炼。
(二)创新与创业的质量与因材施教教育方式专业素养之间的顺畅联系。大学生创新创业应以优秀的专业精神为基础,因材施教教育方式是促进两种素质教育融合的良好途径。教师只是课堂内容的引导和组织者,学生本身才是研究的主角。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就不那么重要。相反,教师需要更有能力组织和管理。首先,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創新意识和创业能力,有意识地在设计、组织和实施教学过程中穿插各种环节和细节。教师应该把时间安排成一个完整的时间和困难、长度的情况。总之,教师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在认真研究和试验总结的基础上,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开展个性化的案例教学能力。
(三)采用个性化教育,提升学生的创新和创业能力。实际上所谓的个性化教育来源于教育的祖师孔子的“因材施教”。它的目的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在熟悉学生的专业特点、知识基础、能力差异和心理特征的基础上,对学生开展教育。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制定不同的教学大纲和计划,选择不同难度的教育方式。学生也可以参加课程大纲的修改,这样,他们就可以独立自主地进行管理。应该适当减少理论课的课时,增加课堂上的实践环节,让学生从繁重的课程中解脱出来,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提高学生的素质和潜能,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
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建议
(一)创业教育实践的多样性。目前主要通过实践来丰富创业教育的多样性,具体采用帮扶制、师徒制、创业导师制等方式针对个别有创业想法和创业条件的学生个别辅导,创业引领推动创业项目走向社会。当创业大学生在个性化需求与创业中发生碰撞的时候,要更多的采用实践方式来验证,从而提高创业项目的质量。同时也能提升学生的个体性与主观能动性,除了具有良好的创业意识意外还要有良好的创业心理素质,可以经受住打击与波折,使得学生的整体的开创性得到全面发挥。
(二)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在传统教学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之上更新优化课程体系,将整个创业思维融入到各个基础课与专业课之中去,同时也不断加强创业导师队伍的建设,注重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创新与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的公共课程,让学生了解创业的基本方法和途径的创业活动的基本规则。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专业的创业课程与讲座构建一个立体的课程平台,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一个更加完善的创业环境,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创业理论,也可以让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知识更丰富。
(三)加强校企合作的力度,合理利用资源。高校聘请社会上的創业成功人士或者是具有一定创业经验的先驱者,让他们来进行更加科学化更加专业性的创业技能指导,可以叫创业的学生少走弯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大学生的创业团队更加容易存活下来。还可以将大学生创业教育与互联网相结合,增加整个教育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开拓学生的视野,深度融合多方面资源更深层次的互补合作。
总结
传统教学通常以“被动学习模式”为基础,即“教师的发言、学生的听力、教师的提问和学生的回答”。教师不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盲目地灌输知识,如被置于“知识、话语霸权”的地位,将形成一种抑郁、机械疲劳的课堂气氛,极大地抑制了学生创新创业思维的发展。因此,采用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可以让学生了解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概念和理论,并根据自身的特点去开展创业活动。我更多认为创新就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的人生规划,这个是需要作为高校教师以一种创业导师的身份去引领学生,要让学生理解创新可以是一种对自己全新的尝试,并不是全部都要重新另起炉灶,可以借鉴吸纳他人先进的、优秀的观点,要勇于尝试、敢于拼搏,所以在这样一种全新创业式的教育模式下培养学生,学生在走上社会后才会具有更强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金建华.新时期下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践及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4):27-28
[2]胡琪哲,黄智钊,林志维,等.互联网+校园创业项目的设计与应用研究[J].成才之路,2017(21):18-20
[3]陈红兵,赵丽娅,卢进登.新形势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培养模式的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7(15)
[4]唐蕊.微生物教学中大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培养初探(2)[J]
[5]杨杏芳.个性化教育源流初探[J].速读旬刊,2014(1)
[6]邹欣欣.职业院校学生创业培训的基本途径与基本方法浅探[J].职业教育研究,2014(9):92-96
[7]张羽.英国高校创业教育经验及其启示[J].黑河学院学报,2017.8(4):19-20
[8]冯爱莲.突出学生主体 尊重个体差异[J].学苑教育,2010(14):14-14
【作者简介】
张智(1982.3-),民族:汉,籍贯:重庆,职称:中级,单位:海南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
(课题名称:因材施教,提升高职生就业创业能力的研究(编号:QJY201710105)。本文是海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