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意义和策略

2018-12-07丛志贤鞍山市卫生与人口信息中心

新商务周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内部会计行政规范

文/丛志贤,鞍山市卫生与人口信息中心

行政事业单位承担着公共事业的管理及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这种公益性职能决定了行政事业单位在内控工作中,无法向企业一样将生产、销售、投资作为控制重点,而是应将保证国有资产安全、完整及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作为控制重点。目前,我国绝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已经按照《行政单位内部控制规范》、《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要求建立符合自身财务管理需要的内控制度,并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规范核算、降低风险、避免舞弊的目的。

1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对预算管理的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如:完善了职务分离制度。资产账务管理与实物管理分离,出纳与会计分离,审批与执行分离,有效地防止了错误行为;完善了外部监督制度。国库集中支付资金的拨付通过财政一体化,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财政对财政资金实行动态监控管理,体现了资金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单位各项收入通过财政票据电子化,遏制了提高收费标准或扩大收费范围,有效的防止了资金的不合理收支;多数单位采用了会计电算化,财务人员根据工作岗位、职责、权限设置密码,保证了资金的安全。但也存在许多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1.1 内部会计控制意识与专业人才匮乏

首先,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将主要工作重心放在争取专项资金、处理举报案件等方面,未能给予内部会计控制工作必要的重视,错误地认为内控工作只是财务部门的审计职责,未能在单位内部就内控作用进行广泛宣传。同时,由于领导的漠视,未能在机构配备、运行经费及人才配备等方面给予内控工作支持,造成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工作无法有效开展。其次,行政事业单位出于人员编制数据限制等考虑,特别是一些基层预算单位人员数量有限、工作量大,往往只是指派个别工作人员兼职负责内控工作,在上级部门对内控执行检查时,才对内控相关工作进行汇报,阻碍着内部会计控制的正常开展。再次,内控工作人员自身业务素质低下也是阻碍内控工作推进的一个因素。

1.2 风险防范能力有待提高

随着十八以来国家出台“八项规定”、营商环境改善及政府职能转变的影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风险,对行政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的规范性、工作人员纪律、领导干部作为等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目前,我国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并未意识到所面临的风险,一味争上大项目投资,争取财政专项资金,在工程施工、设备采购、经费列支等方面未能按照国家相关资金管理办法实施。同时,未在内部建立起财务风险防范机制,不旦使本单位面临被处罚、国有资产被侵害的风险,也使广大领导干部、工作人员面临行政处分的风险。

1.3 预算管理水平低下。

目前,个别行政事业单位未建立预算管理制度,尚未形成对预算编制、审批、执行及绩效评价全方位监管,造成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出现一定混乱,无法满足新《预算法》及财政部门对于细化预算编制要求。例如,个别行政事业单位在编制项目支出预算时未按照零基预算要求编制、未编制政府采购预算、在无预算的情况下随意支出。同时,财政部门未能对预算单位进行有效的绩效考核,也是阻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

1.4 资产管理不到位。

虽然行政事业单位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 》及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规范要求建立资产管理相关制度,但在具体执行中却出现资产未定期盘点、擅自报废国有资产、资产账实不符、重复采购造成财政资金浪费等问题,同时,个别资产管理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划分不清也是阻碍资产管理 水平提升的影响因素。

1.5 未建立信息化监督体系。

首先,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对信息化管理缺少必要的认识,加之项目经费等压力,未能在内部建立科学、有效的信息化管理 系统,给行政事业单位相关各项管理工作造成一定的不便,极易出现管理漏洞。其次,行政事业单位未建立内部监督体系,未能真正发挥内部监督对于规范核算、提高管理效率的作用。同时,各级审计、财政部门未能对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设立与执行工作进行专项监督。

2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策略

2.1 为内部会计控制运行提供环境。

首先,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应强化内控意识,结合自身财务管理需要在内部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并为了内控制度能在单位内部有效执行,应督促各处室、工作人员认真执行内控制度。其次,在人、财、物方面给予内控工作必要的支持,指派专人负责单位内控工作,各业务处室也应指定内控联络人员,积极为财务部门开展内控工作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

2.2 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为降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应在内部建立风险防范机制,明确各业务处室、工作人员在风险防范工作中的具体岗位。例如,设置基建等投资项目审核岗位,在向发改委申报材料前,应组织专家对该项目在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可行性分析,避免财政资金浪费。再如,将合同签订与经办人员岗位进行分离,避免由一名工作人员经办所有业务出现贪污腐败。

2.3 规范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

首先,行政事业单位应按照新《预算法》、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等相关政策文件,并结合自身预算管理需要制定预算制度,以规范本单位预算管理活动,充分发挥预算的约束、规范作用,提高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水平。其次,建立预算执行考核机制,将预算执行结果作为考核领导干部业绩、工作人员奖金发放的重要参考标准,以此鼓励行政事业单位各业务处室、全体工作人员参与预算管理的积极性。

2.4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

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及相关内控制度,针对资产采购、审批、报废过程中存在的风险点设置控制制度,在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活动的同时,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例如,建立资产日常盘点制度,以保证资产账实相符;建立基建投资调查、审批制度,以避免因基建项目投资失利而给财政资金造成极大的浪费。

2.5 建立信息化监督体系

行政事业单位应充分利用电子计算机及互联网信息化技术,在内部安装预算管理 、资产管理 、财务核算、非税收缴、国库集中支付等系统,实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提高财务数据的共享性及财务管理效率。

事业单位作为社会运行中的一部分,其财务运行对社会经济有着一定的影响,为此必须要通过有效的手段对其进行控制,而会计内部控制则满足了事业单位在发展中的这一要求。对于会计内部控制效果的提高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加强,从而保证事业单位内部经济可以良好的运行,保证资金物资的完整,使各项收支更加清晰明确。对于加强会计内部控制还需从实践中总结及积累经验,进而保证会计工作的标准化及规范化,以此来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猜你喜欢

内部会计行政规范
大型施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构建
关注《行政与法》方式
来稿规范
来稿规范
PDCA法在除颤仪规范操作中的应用
来稿规范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行政调解的实践与探索
行政为先 GMC SAVA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