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风险控制策略研究
——以某农商银行为例
2018-12-07王文靖
王文靖
(山东大学 商学院,山东 威海 264209)
近年来,各地农村商业银行不断出现的内部管理不善问题,使得农商银行时有发生信贷风险的情况。信贷风险的陆续出现,导致了农商银行发展受到了限制。本文采用实证研究方法,以某农商银行作为案例分析对象,根据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理论、小微企业信贷管理理论以及巴塞尔委员会、人民银行制定的风险管理和评价标准,对其信贷风险进行深入分析。
一、某农商银行整体概况
1.基本概况。经中国银监会批准,某农村商业银行于2005年8月25日成立,是一家地方股份制商业银行。某农村信用社前身是上海农村信用社,至今已走过了五十多年的发展历史。截至2015年末,集团总资产5 870亿元,比年初增加1 017亿元,增幅20.96%;存款余额4 504亿元,比年初增加547亿元,增幅13.82%;贷款总额2 986亿元,比年初增加381亿元,增幅14.63%;实现净利润58.07亿元,增幅15.84%;资产收益率(ROA)1.08%,资本收益率(ROE)14.3%,资本充足率12.5%;不良贷款余额40.96亿元,不良率1.38%,比年初上升0.1个百分点,贷款拨备率2.79%,贷款拨备覆盖率为202.42%。某农商银行各项存款呈现出平稳较快增长,贷款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经营效益持续改善,中间业务发展进程加快,发展势头强劲。
2.贷款结构情况。至2015年末,某农商银行各项贷款余额2 841.75亿元,增幅为18.44%。其中,小企业、自然法人以及普通农户贷款占比分别为74%、13.5%、12.5%。在某农商银行授信业务中,小型微型企业贷款占全部授信业务的74%,小微企业已经成为该行的主要客户。
二、某农商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内部控制现状
1.某农商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架构。某农商银行为有效控制和管理风险设置了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管理层,他们负责控制和管理风险;第二套防线是监事会,他们负责对风险进行监控;第三道防线是董事会,他们负责承担风险。为确保各道防线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每一道防线都设置了一些具体部门,例如在第一道防线中设置的部门包括采购管委会、财务管委会、风险管委会等;在第二道防线中,提名委员会发挥了有效作用;在第三道防线中设置了审计委员会、投资委员会、信息委员会、控制委员会等。
2.某农商银行小微企业信用评级体系。当前,某农商银行在管理小微企业贷款风险时,其管理能力与贷后监管工作有着紧密的关联。该行在办理信贷业务时,信贷专员应全面调查和评估小微企业的情况,同时提交评估报告,报告要详细列出小微企业在发展中存在的风险,并结合小微企业所在地的现实情况对其进行考察评估。某农商银行为小微企业划定的信用等级是由客户经理按照本行编写的评定表为企业打分之后确定的。该行编写的信用评定表主要应用了5C评级法(见下页表),这份评定表囊括了小微企业的所有信息,能够对小微企业存在的风险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但是,它也具有一个明显的缺陷,易受到主观思想的影响,使用的风险指标较单一,容易引发操作风险。
3.某农商银行小微企业信贷内部控制机制。贷前风险内部控制的关键就是做好贷前调查。贷款流程当中贷前调查是非常重要的,其往往能够对整个环节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某农商银行所采取的贷前调查方式是双人调查制,这种方法其中一人是负责人,另一人则是辅助人。如果出现贷款申请时,那么作为贷前调查的两个人将会从三个方面着手去对借款人进行调查和分析。
三、某农商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
1.某农商银行风险制度落后。某农商银行开展的风险管理工作存在以下问题:(1)信用评级制度缺少合理性,评价指标单一,导致信贷资金的使用与信贷合同相背离;(2)银行采用的监控方法较少,无法对借款人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一些借款人的还款意愿较低,导致银行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和损失;(3)银行没有建立完善的预警体系,出现风险后,银行无法及时发现风险并对其进行控制。
2.小微企业信用评级体系不完善。某农商银行在评价小微企业存在的风险时,通常会按照本行编写的等级评定表为小微企业打分确定等级。观察该银行制定的评定表可知,该表是按照5c评级法制定的。这种评价方法缺少合理性和规范性,它评价的内容过少,主要是对借款人的资本、经营状况、抵押担保、品德、经营能力进行评价。利用该方法能够对借款人的综合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尽管该方法分析了多种影响因素,但主要是利用主观方法做出判断,银行设定的分级标准和权重缺少合理,无法开展横向比较工作。
3.信贷业务内部控制的监督与检查机制不完善。银行在办理信贷业务时,会对借款人的资金使用方式和目的进行调查分析,只有符合规定才能发放贷款。小微企业是否按照合同规定使用贷款直接影响到银行面临的信贷风险,为有效控制风险,银行在发放贷款后必须跟踪调查企业使用贷款的情况,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加以控制。某农商银行缺少风险管理意识,他们将不良贷款的控制作为主要工作,没有对风险进行全面的管理,客户经理在开展贷后管理工作时,只重视贷款业务,忽视了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他们开展的跟踪调查工作难以发挥有效作用,不能及时发现企业存在的风险。
四、完善某农商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控制的对策
1.完善信贷风险管理制度。风险管理是一项需要持续开展的工作,需要站在多个角度对各环节的风险进行全面分析和管理。银行应该以内部信息循环作为基础建立风险管理体系,确保银行制定的决策和现实情况相符,将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当银行构建科学规范的风险管理体系后,可对风险进行有效的抵御和控制,银行将风险管理融入到企业文化中,能够增强全员的风险管理意识,可避免出现各类违规操作现象。在各阶段,各部门管理和控制风险的水平并不相同,所以银行应该制定风险评估制度。
2.建立完善的小微企业信用评级制度。某农商银行可采用定量和定性结合的方法开展风险评估工作,避免风险评估受到信贷专员主观判断的影响,采用科学有效的方式评价借款人的信用水平,并对其进行合理分类,按照风险等级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管理和控制风险。在采用定性方法评价借款人时,主要对其经营状况、管理能力、发展潜力等进行评价,定性评价能够弥补定量评价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可使评价更加客观公正。
3.加强对信贷业务内部控制的监督与检查。(1)要明确稽核部门和工作分工及责任。稽核部门应发挥积极的作用,该部门可独立行使决策权,稽核部门在开展工作时不受其他部门和人员的影响,这能确保各项稽核制度得到落实。(2)优化配置稽核人员。银行要想改善审计效率,必须建立完善的审计队伍体系。可利用多种方式引进和培育人才,从外部招聘一些责任意识强、专业水平高的信贷人才,壮大审计队伍规模,提高审计水平,严格管理和控制风险。(3)合理运用审计结果。管理人员是否重视内审工作,直接影响到内审取得的效果。某农商银行应该建立审计结果运用机制,部门领导要对审计工作投入足够的重视,确保审计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一些部门经常出现问题,但却没有采取科学方法解决问题,内审部门应该对这些部门进行严格的审查,确保他们能够按照规定认真开展工作,减少信贷风险。银行在考核个人和部门业绩时,可将审计结果作为一项考核指标。
[1]尹志超,马双.信贷需求、信贷约束和新创小微企业[J].经济学报,2016,(3):124-146.
[2]薛华溢,马德伦,范大路.商业银行信贷资产定价的实证研究——基于中小微企业信贷资产定价配置的视角[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6,(8):1-5.
[3]张晓玫,梁洪,蒋昊然.区块链金融模式与小微企业信贷配给[J].上海金融,2016,(7):35-40.
[4]陶士贵,许艺琼.基于互联网金融的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模式创新[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4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