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古诗十九首》的比兴手法

2018-12-06孙军

新一代 2018年16期
关键词:古诗十九首

孙军

摘 要:本文通过对《古诗十九首》中比、兴手法的运用,以及运用的显著特征的论述,探索“比”“兴”手法在古体诗歌当中的运用规律。

关键词:古诗十九首;比兴手法;情感特征

南朝萧统收集、选录汉代文人流传下来的五言古诗,命名为《古诗十九首》,因这组五言古诗艺术性很高、风格相似,后人就将其视为一个整体。《古诗十九首》虽非一人一时所作,然其朴素自然之语言、生动真切之描写等却大抵相似。《古诗十九首》在文学史上地位极高,钟嵘评价道:“温文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一、以“比”抒情情更明

朱熹《诗集传》中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直言之,他认为“比”即比喻。刘勰对“比”的解释则更为全面、细致。他认为:“故比者,附也”、“附理者切类以指事”。然这些定义还较为抽象,比较具体的解释还可见刘勰之详细论述:“盖写物以附意,飏言以切事者也。故“比”就是立象以传言不尽之意,也即以某种具体事物作比喻去表达抽象的某一思想或某種道理,如用“金、锡、珪、璧”来比喻“圣人们的美德”。

《古诗十九首》主要内容大致反映了汉末下层士人的生活和思想感情。情,多指心理状态,主要指外界事物所引起的喜、怒、爱、憎、哀、惧等心理状态或专指男女相爱的心理状态及有关的事物。《古诗十九首》所抒之情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描写游子思妇的相思离别之情,一类是写追求功名富贵的强烈愿望与仕途失意的苦闷哀愁之情。其情感一以贯之,即通过对闺人怨别、游子怀乡、游宦无成、追求享乐的描写,表现出浓重的对人生易逝、节序如流的感伤。《古诗十九首》所抒之情较多通过“比”的手法得以再现出来。十九首中出现“比”这一表现手法的诗歌共十一首。其中八首仅是诗中一两句含有“比”。

《行行重行行》中“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两句为“比”。前一句作者以胡马依恋故乡的北风,越鸟选择可以遥望故乡的南枝筑巢来暗喻游子应该懂得留恋家乡,借比喻予以暗示,写出了思妇对游子的思念之情。后一句则以“浮云”比喻迷惑游子的世俗名利(也可能指“异乡花草”),“白日”指代的当是游子。此句描写了思妇对远游不归之人的猜疑心情。这种猜疑心情正是刻骨相思中迷离恍惚的心情的反映,更能衬出思妇的相思已达到痴迷的程度。此事此情格外给人一种愁苦至极的感觉。

由对上述诸诗篇和诗句的品味可知:《古诗十九首》中用“比”之处非常广泛,且“比”中皆有“情”,“比”、“情”密不可分。用“比”之诗、句之间的区别仅在于是明是暗、是直接是间接的为诗文的抒情功能服务而已。“比”的手法的运用将人物内心原本不可道之种种微妙情感,通过立与之神似的“象”兴起并引起人物内心的共鸣达到“尽言”、“尽意”目的,或以实写虚、或以物喻情,人人心中有,人人笔下无的内在感情和意蕴便能呈现在视觉中、巧妙地传达出来了。

二、以“兴”抒情情更浓

朱熹称“兴”为“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要做到这一点,“兴”必须要求先言之他物与所咏之词应有某种关系,故“兴”相对于“比”应为暗喻,即刘勰所谓“比显而兴隐”者也。“比”和“兴”一为明喻,一为暗喻,比喻的事物和被比的事物需截然不同(像麻衣和雪实为两物),但又必须有极相似之处(如麻衣和雪同为白色)以达到完全融合、和谐之态,即刘勰所谓“物虽胡越,合则肝胆”。《古诗十九首》用“兴”所抒之情与上文所述用“比”所抒之情大抵相类,只是更为隐晦,美学特征更为突出,所抒之情也显得更加含蓄、细腻、婉约、温文尔雅。十九首中出现“兴”这一表现手法的诗歌共十三首,其中十二首是诗中一两句含有“起兴”手法,诗人用精心选取的兴象传递了诗人内在的思想感情,读起来显得深沉含蓄、余味无穷。

《青青河畔草》中“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描绘出了一幅春暖花开、万物烂漫的春光图。此诗以青青之草烘托出蓬勃的生机,兴起春愁之思。“柳”,留也,古人有折柳赠别、寄情的风俗。此句为下文铺陈出生机盎然的意境、奠定了浓浓的相思和青春难耐、孤寂的感情基调。

较之上述单句“起兴”诗篇,起兴手法的抒情功能在通篇“起兴”的《冉冉孤生竹》中表现得更为突出。

《冉冉孤生竹》通篇用起兴,上文已从“比”之视角分析过此诗。从“兴”的视角看,此诗也有很高的鉴赏价值。《冉冉孤生竹》前四句分两个层次起兴。“冉冉孤生竹,结根泰山阿;与君为新婚,菟丝附女萝”两层之间有递进的关系。以柔弱的“孤生竹”和雄伟高俊的“泰山”兴起两位主人公的关系及女主人公对丈夫的依附。“菟丝生有时,夫妇会有宜”以及时而生、定时绽放的菟丝兴起对夫妇相聚的期盼。

由对上述诸诗篇和诗句的品味可知:《古诗十九首》中用“兴”之处较之用“比”之处更加广泛,对增强诗文的抒情功能也同样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兴”的手法的运用不仅凭借精心选取的兴象传递出诗人原本难言的内在思想感情, 并兴起作者内心的共鸣,借此起到象征、联想、比拟和创造意境烘托气氛的效果,从而使诗篇欲抒之情更为浓郁、深沉、含蓄、细腻地表现出来。

猜你喜欢

古诗十九首
浅论《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底色
论《古诗十九首》的隐喻意象群
由《行行重行行》品《古诗十九首》的游子思妇之情
论《古诗十九首》的生命悲情主义与价值追求
《古诗十九首》的诗性精神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启迪
《古诗十九首》的色彩
《古诗十九首》教学实践初探
《古诗十九首》思想新解
试论《古诗十九首》的闺怨孤独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