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三物理学困生后期有效复习策略

2018-12-06甘肃苏巧芳

教学考试(高考物理) 2018年6期
关键词:基础知识高三规律

甘肃 苏巧芳

近几年的高考理科综合物理试题,越来越注重对考生能力的考查,使得物理学困生想要拿到比较理想的成绩,无疑是难上加难。华罗庚先生曾说过:“把一个复杂的问题‘退’成最简单、最原始的问题,把最简单、最原始的问题想通了,想透了,然后再来一个飞跃上升。”高三物理学困生欲在以能力为主的考试中得分取胜,就必须先将基础知识和基本规律想通了、想透了、也熟透了,才能有“飞跃”的资本。因此,在后期二轮复习中,还需从基础知识出发,逐步深化和拓展应用能力,才能大幅度地提高复习质量。

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调查分析,发现高三物理学困生的共性特征主要有:①基本规律生;②文字功底差;③运算能力弱;④知识掌握乱;⑤自卑心理强;⑥遗忘速度

快。针对以上问题,要想提高高三物理学困生的复习质量,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深化基础知识,概念预设问题化

进入高三,好多学校物理复习的策略都是尽量加快一轮复习速度,争取投入更多时间进行二轮、三轮的题海战术。这种复习模式,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而言,无可争议,但是,对于高中物理学困生,如果后期只重视题海战术,而忽略基础知识的再复习,最终,学生还是会“根基不稳”,给冲刺阶段的“刷题”造成不可逾越的障碍。因此,对于学困生,基础知识复习一定要勤、要细、要透、要稳,在二轮的专项模块训练中,要时时利用题目适度拓展基础知识,在题目中处处渗透基本概念和规律,进一步深化基础知识复习。

将概念的再次建立、规律的再次归纳问题化。大部分学困生都是在高一、高二的物理概念理解上和物理规律的应用上存在问题。如果在二轮复习时忽略初学时的困难,只在乎是已学过的和复习过的知识而将其跳过,那么,复习与否,效果相同。因此,在题目中涉及相关概念和规律时,基于学生已有初步认知的基础上可将其问题化,可内化为“提出问题——引入概念(规律)”“探究问题——渗透概念(规律)”“深化问题——理解概念(规律)”这三个环节。使学生在解决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过程中逐步重新渗透概念、理解概念,明确规律,使概念、规律的应用成为有源之水,应用过程顺理成章,只有这样,才能巩固概念和规律,为后期的灵活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再现所学知识,习题训练周期化

学困生的一大特点就是对知识和方法的遗忘速度过快,快于记忆速度,因此,在习题训练上可采用“做—评—考—再做”的循环滚动式训练方式。首先,所有题目让学生提前做,对所复习知识尝试应用,对每道题独立思考和解答;其次,老师及时批阅和点评(高三课时增加,完全可以做到第一天学生做,第二天教师阅和评),这样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错误,并能及时纠正和改错;再次,利用周考或月考将重点题目再考一遍,考查学生掌握情况;最后,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选择恰当的时间将出错频率过高的题目和典型题目再让学生重做一遍,每天可将重做的题目和新复习知识的题目同时穿插进行。这样长期训练,可预防学生过快地遗忘,也可加强学生对典型题目所考查知识点及解题思路的理解和应用。

三、重视阅读理解,能力提升系统化

物理学困生的另一个主要形成原因就是理解能力太差,不仅是对概念和知识点的理解,同时还存在读不懂题意,不会在题目中抓关键词,无法根据题意创设题型环境,无法构建物理模型,自然就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规律。因此,在平时的教学和习题讲解中,老师要全方位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①学会抓关键词。如有些题目中的“缓慢”“恰好”“刚好”等所隐含的临界条件,要求学生必须理解并熟记其含义。 ②读题时养成圈点勾画的习惯。对有些关键信息和条件,在题目中用明显的符号勾画出来,起到关键警示作用,否则就会被读题速度过快或粗心的学生遗忘或漏掉。 ③熟记物理规律和概念。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根据题目已有信息在大脑中快速筛选出与之相似的物理规律和模型。④养成反复读题的习惯。一道题至少仔细阅读三遍之后再解答,这样长期坚持不懈,便可提高大部分学生的读题、审题能力。

四、重视规律总结,知识归纳板块化

由于学困生基本规律不熟练,遗忘速度又过快等原因,在进行二轮复习时,一定要适时利用题目所涉及的知识点,“以点扩面”,训练学生及时归纳总结的能力,并画出整个章节或模块的知识网络图,然后由教师进行认真修改和补充,这样既可以防止学生过快遗忘,还可使零散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学生应用起来更顺手、更熟练,对知识点的理解更上一个层次。比如直线运动和能量的知识网络图:

五、遵循认知规律,问题设置层次化

有些综合性较强的题目,问题的设置跨度太大,学困生无法一步由问题出发快速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因此,老师可将原有问题进行“微处理”,逐步分层设问,便于学生理解和解答,逐步建立此类问题的物理模型和解题规律,达到大题小做的目的。

【例题】在如图1所示的竖直平面内,物体A和带正电的物体B用跨过定滑轮的绝缘轻绳连接,分别静止于倾角θ=37°的光滑斜面上的M点和粗糙绝缘水平面上,轻绳与对应平面平行。劲度系数K=5 N/m的轻弹簧一端固定在O点,一端用另一轻绳穿过固定的光滑小环D与A相连,弹簧处于原长,轻绳恰好拉直,DA垂直于斜面。水平面处于场强E=5×104N/C、方向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已知A、B的质量分别为mA=0.1 kg和mB=0.2 kg,B所带电荷量q=+4×10-6C。设两物体均视为质点,不计滑轮质量和摩擦,绳不可伸长,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B所带电荷量不变。取g=10 m/s2,sin37°=0.6,cos37°=0.8。

(1)求B所受静摩擦力的大小;

(2)现对A施加沿斜面向下的拉力F,使A以加速度a=0.6 m/s2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从M到N的过程中,B的电势能增加了ΔEp=0.06 J。已知DN沿竖直方向,B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求A到达N点时拉力F的瞬时功率。

这道题如果让学困生直接去解答,好多学生可能不知从何下手,但是,如果将问题层层分解,降低难度,做如下微调和设置,大部分学生就会一步步逐层解答了。

①画出A、B静止时的受力分析图;

②求B所受静摩擦力的大小;

③求物体A从M点到N点的过程中,A、B两物体的位移x;

④物体A到N点时,求拉力F;

⑤求A到达N点时的速度及拉力F的瞬时功率。

这种“低起点、缓坡度”的处理方法,既可让学困生顺利解答问题,熟练掌握规律,也可提高学困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增强学习物理的自信心。

六、总结解题思路,问题处理程序化

高中物理问题的关键是力和运动,而高考又一般考查多过程的运动,对于学困生而言困难在于运动过程的分析和从一种运动到另一种运动的过渡,很多学生由于不能分析出整个运动过程从而对这种计算题处于空白。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总结出解决典型多过程问题的办法:分析过程,理清实质;运用规律,解决问题;速度是联系两种运动过渡的桥梁。比如:带电粒子在组合场中的运动:

进入匀强电场中:匀加速运动规律(有F无v或F与v共线为匀加速直线,F与v不共线为匀加速曲线 )→动能定理(或牛顿运动定律)

进入匀强磁场中:匀速圆周运动规律→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

联系:进入磁场(离开电场)时的速度大小和方向

对于学困生而言,能分析出一种运动过程,并选择恰当的规律解答,便能得到相应的分数,通过多次引导,使此类问题熟练化、程序化,就能走出学困生计算题得分过低的困境。

七、研读考试纲要,知识讲解条理化

对于高三物理学困生来说,时间就是效率,如果所有知识和所有题型都面面俱到,一是时间根本不够,二是消化不掉。所以,一定要对知识点和相关题型进行筛选和取舍,不考的知识不讲,太难的知识不讲,能力要求过高的知识不讲。具体来讲,即①高考重点考查的知识点、规律模型、学生容易掌握的知识点精讲、细讲、反复讲,题目中及时渗透。②考查频率低的知识点、太难的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点,对能力要求过高的规律模型大胆舍弃。③对高考题的得分点做详细规划,哪些是必须要拿分的题,哪些是要大胆舍弃的题,哪些是有时间才去尝试解答的题,所有这些,都要根据每个考生的不同程度,在每次模拟考试前给学生分析清楚。

八、扫除心理障碍,思想沟通常态化

高三物理学困生的形成,大部分来源于高一、高二的学习中长期成绩不理想造成的自我心理暗示——物理太难,学不懂,因此缺乏兴趣和自信心,学习的主动性不强,积极性不高,这就要求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时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和心理疏导。

1.爱心引导。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想学生所想,想学生所疑,想学生所难,想学生所错,想学生所忘,想学生所乐,从情感上融入他们,向他们奉献一片诚挚的爱心。

2.兴趣引导。降低要求,使他们在课堂上能解决力所能及的问题,从中获得成就感,同时利用语言、变式、活动等方式提高他们二次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3.目标引导。利用课余时间常与学生沟通交流,鼓励他们每天一个小目标,每周一个短目标,一月一个长目标,一年一个大目标,有目标才有动力,在目标的驱动下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猜你喜欢

基础知识高三规律
高三一轮复习检测题(选修3—1、3—2)A卷
清律的基础知识
规律睡眠中医有妙招
找规律 画一画 填一填
找排列规律
高三·共鸣篇
掌握基础知识
巧解规律
我把高三写成诗
基础知识:“互联网+”的基本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