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直接节段多频生物电阻抗技术评估血液透析患者肌肉质量
2018-12-06张家隆
张家隆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容量超负荷是临床的常见问题,发生率较高。容量超负荷与左心室肥厚、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增加、血管内皮功能紊乱、高血压、血管剪切应力升高等密切相关[1-2]。因此,长时间容量超负荷患者常可出现多种严重的心血管并发症,包括心肌纤维化、恶性心律失常等等,最后可引起心脏扩大,心力衰竭,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增加患者的死亡率。因此,如何监测尿毒症患者干体质量,对其采取积极干预,是我们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以往在临床工作中,对透析患者干体质量的评估主要通过临床症状观察,体格检查包括血压测定,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BNP检测等等来进行,医务人员的主观判断占绝大多数比例,缺乏普遍适用的指标,对医生的经验提出较高的要求[2-3]。直接节段多频生物电阻抗分析方法(direct segmental multi-frequency bioimpedance analysis,DSM-BIA)根据人体组织不同的电阻抗能准确测定机体细胞外液量[4],从而辅助判断患者的干体质量,在临床中运用广泛,但是由于其并无统一的标准,目前尚不明确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因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因此需要探讨其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干体质量评价的准确性。本次研究中,我们将应用DSM-BIA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干体质量进行评价,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7年1月至6月行规律血透3个月以上的非住院患者40例,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原发病,并测量身高。本次研究患者的纳入标准:①年龄>18岁。②每周透析2~3次,4 h/次,透析液流速为500 mL/min,血流速度为200~250 mL/min。抗凝剂为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血管通路为自体动静脉内瘘。③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近3个月内发生急性感染的患者。②患者伴有心功能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消化性溃疡和恶性肿瘤。③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④患者体内置入支架、起搏器等金属物体或器械。本次研究中入组患者共40例,其中男28例(70.00%),女12例(30.00%),平均年龄(54.04±8.73)岁。患者原发病为慢性肾炎25例(62.50%),糖尿病肾病8例 (20.00%),高血压肾病6例 (15.00%),间质性肾炎1例(2.50%)。
1.2 研究方法
1.2.1 采用DSM-BIA评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机体成分 40例患者均于透析前后分别使用Biaspace Inbody 720,Korea人体成分分析仪评价其干体质量,测量时采用“整体踝-腕关节测量法”测定患者的细胞外液量(extracellular water,ECW)和身体水分总量(total body water,TBW),比较透析前后ECW和TBW数值,计算其下降率。受试者平卧5~10 min,手臂向前伸直,与躯干保持约15°夹角,将电极连接患者的手背、腕部、足背和踝部等肢体背侧,开始测量并记录数据。
1.2.2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测定 在透析前及透析3个月后测定血浆NT-proBNP的水平,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仪器为E-601型全自动免疫分析仪。
1.2.3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居家收缩压测定非透析日让患者早中晚各静坐5 min后对其血压进行测量,将3次结果记录下来,当天的血压为3次平均值,连续记录1周,居家收缩压(home-SBP)为1周测量结果的平均值。
1.2.4 依据DSM-BIA的检查结果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肌肉质量减少 AWGS推荐的身高校正的四肢骨骼肌指数(appendicular skeletal muscle mass/height2,ASM/ht2)作为评价肌肉质量减少的指标,ASM/ht2=四肢骨骼肌质量/身高2。AWGS推荐的肌肉质量减少截点为,BIA法:男性7.0 kg/m2,女性5.7 kg/m2。研究中则依据此标准,评价血液透析患者是否出现肌肉质量减少,进而诊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肌少症。
1.2.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进行统计学分析,平均年龄、孕次、超声造影表现及参数与CDFI参数用()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t检验;病理诊断结果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DSM-BIA法测定患者透析前后容量负荷比较 采用DSM-BIA法测定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机体成分,测定患者的TBW和ECW。结果表明,透析后患者的TBW和ECW均有所降低(P<0.05),而男、女患者的TBW和ECW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DSM-BIA法测定患者透析前后容量负荷比较() 单位:%
表1 DSM-BIA法测定患者透析前后容量负荷比较() 单位:%
注:与透析前比较,*P<0.05。
项目 男(n=28)女(n=12)透析前 透析后 透析前 透析后TBW 65.36±4.24 53.53±4.29* 66.28±4.37 55.78±4.52*ECW/TBW 29.37±3.22 26.21±3.12* 27.51±3.05 25.20±3.18*
2.2 患者透析前后NT-proBNP、home-SBP水平比较 测定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前后NT-proBNP和home-SBP水平,发现透析后男、女患者的NT-proBNP、home-SBP均明显降低 (P<0.05),但男、女患者的NT-proBNP、home-S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患者透析前后NT-proBNP、home-SBP水平比较()
表2 患者透析前后NT-proBNP、home-SBP水平比较()
注:与透析前相比,*P<0.05;1 mmHg=0.133 kPa。
?
2.3 患者透析前后DSM-BIS法对持续血液透析患者肌少症的检出率比较 采用DSM-BIS法研究发现,透析前,男、女患者的肌少症检出率分别为10例(35.70%)、6例(50.00%);透析后男、女患者的肌少症检出率分别为2例(7.14%)、1例(8.33%)(P<0.05),但男、女患者肌少症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患者透析前后DSM-BIS法对持续血液透析患者肌少症的检出率比较[n(%)]
3 讨论
慢性肾衰竭患者常有水钠潴留、容量负荷增加,可引起心肌重构,心肌纤维化等变化,随后引起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等致死性心血管疾病[5],因此在这类患者诊治过程中,应当积极的干预容量负荷过重等相关问题,而持续血液透析则是慢性肾衰竭患者治疗的重要方案[6]。通过持续血液透析,慢性肾衰竭患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容量平衡状态,尽量减缓患者出现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的时间,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远期预后[7]。
目前对于持续血液透析患者的容量负荷评价多集中于临床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结果等方面,缺乏统一的标准[8]。临床医生在判断患者是否达到干体质量的过程中,主要通过个人的临床经验做出决断。如患者是否有气促、食欲良好与否等症状,患者体质量是否逐步减少直至稳定,患者血压是否较透析前有所降低,患者双下肢水肿等外周水肿是否有所改善等体征,患者透析前后BNP检测结果是否有改变等等,都是目前常用的判断患者容量负荷的依据[9-10]。患者外周水肿明显时,其组织间隙的液体已增加4~5 L,虽然特异性较高,但敏感性较为欠缺,难以及时反映患者的容量负荷[11]。本次研究期望能够通过DSM-BIA法判断患者容量负荷,为持续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提供依据。
DSM-BIA法在临床上运用广泛,常用于检测人体成分。在实际应用中,其具有便携、安全、非侵入性等特点[12]。由于人体内不同组织存在明显的导电性差异,因此可通过这一原理来测定人体成分的含量,检测患者的ECW,进而评价患者的干体质量及容量负荷。ECW是透析患者多余体液聚集的主要场所,血液透析清除的多余水分主要是ECW,容量负荷过重的患者ECW较高,患者常表现为外周水肿明显,血压较高,心功能不全,心力衰竭等等;相反,血液透析已达干体质量的患者表现为ECW较低,常表现为血压较低,恶心呕吐等等。因此我们在研究中检测患者ECW水平的同时还检测了患者的home-SBP水平。研究表明,在患者的ECW水平较低时,患者的home-SBP也明显降低,二者间具有一致性[2,13],这与我们临床中所观察的一致。
NT-proBNP是心脏容量负荷和压力负荷增高时由心室肌细胞分泌脑钠肽N端片段,可用于评估心脏收缩功能、舒张功能以及心室壁节段运动的协调性,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14-15]。慢性肾衰早期,患者即可出现BNP水平的动态改变,提示患者可有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BNP能够反映患者心功能和容量负荷的变化,当心室容量负荷增加和心肌缺血等发生时,心室肌细胞合成和分泌NT-proBNP增多;而当患者在持续血液透析容量负荷减轻,达到干体质量后,患者的NT-proBNP则有所下降。本研究表明,在患者ECW和ECW/TBW明显下降时,患者的NT-proBNP也明显下降,这与以往研究相一致[12-13],进一步表明DSM-BIA法能够用于评估血液透析患者容量负荷。本次研究同时比较了DSM-BIA法对不同性别的持续血液透析患者容量负荷评估的价值,研究中发现DSM-BIA法测定ECW和ECW/TBW,可用于判断不同性别的持续血液透析患者容量负荷,男、女患者的ECW和ECW/TBW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目前持续血液透析患者肌少症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其发病机制不甚明确,治疗方案不详,疗效不理想,增加了患者死亡率。有研究表明[16],在50岁以上的持续血液透析患者中,男性患者肌少症的发生率约为37.0%,女性患者肌少症的发生率约为29.3%。另有一项探讨肌少症危险因素的研究中发现,采用BIS法,肌少症的发病率为45.5%,男性患者的发病率为40%,也明显高于女性患者的5.5%[16-17]。本研究在透析前,男、女患者的肌肉质量减少检出率分别为35.70%、50.00%,明显高于透析后男、女患者的7.14%、8.33%,与之结果有所不一致,考虑到本次研究中样本量较少,需在今后的研究中增加入组患者例数提高结果准确度。
综上所述,在评估持续血液透析患者干体质量的过程中,使用DSM-BIA法方便可靠,能够较为准确的评价患者的容量负荷及干体质量。如能在临床实际应用过程中,充分结合home-SBP和NT-proBNP结果,将能有效判断持续血液透析患者的干体质量,对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具有重要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