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下对践行师德的思考
2018-12-06宋岩
宋 岩
(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广州 511450)
教师的职业道德通常被简称为“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即道德准则。教师的职业劳动不同于体力劳动者而具有知识分子的特点,也不同于其他知识分子而具有教师的特点。因而师德在与其他职业道德同样都具有行业性、继承性和时代性的同时,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即先进性、典范性和教育性。当前,我国还没有统一的师德准则,但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些对师德准则的共识,如为人师表,以教育为己任,爱生如爱子,教学相长,有教无类等。然而,从大量有关资料看,师德体现在教师个体身上,常见的主要是:爱岗敬业、爱护学生、以身作则、严谨治学。这四句话16个字的师德准则应该得到肯定,因为它综合概括了人们所共识的师德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如因材施教是热爱学生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学相长则是严谨治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等等。之所以能形成这些师德准则,是因为师德极为重要。它不仅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于立德树人,做好学生引路人,培养学生成才也具有重大的意义。有了师德准则,重在践行,不然就失去了师德的意义。如何践行师德,却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对此,笔者有所思考,现提出来供讨论。
一、爱岗敬业
爱岗敬业是指热爱教师岗位,敬慕和敬重教育事业。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本身就是有道德的表现,怎样能一心一意、孜孜不倦地在教师这一岗位上贡献自己的一切力量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怀有使命感。我们的国家在党的领导下,经过前赴后继、长期艰苦卓绝的奋斗,现在已经崛起并进入伟大复兴的新时代。要复兴就要有人才,如果没有人才,复兴的梦想只会成为泡影。而教师是培养人才的人,其使命不仅光荣而且重大。如果时刻想着自己所担当的使命,想着党的重托、祖国的重托、人民的重托,而精神抖擞又埋头苦干在教育战线上就会成为自然。
2.怀有自豪感。教师这一职业,从古至今都受到社会的尊重。清朝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韩愈在其《师说》里说:“爱子者择师而教。”人们把献身教育事业的教师比作“红烛”“春蚕”“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称教师为“千秋一部光明史,心血倾于百姓家”等。面对人们的崇敬,千家万户的希望与期待,我们教师应该引以为豪。有了这种自豪感,就会更加热爱自己的岗位。
3.怀有成就感。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当想到“今朝校园满园花,明日桃李满天下”的时候,成就感就会油然而生。成就感是自我实现需要的一种满足,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自我实现的需要”列为人的最高需要。因此,教师有了成就感就会激励自己以教育为己任,从而为教育事业奋斗终生。
4.怀有满足感。教师所怀有的满足感就是对自己的工作、待遇、生活感到满足。从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的实际情况来看,绝大多数教师都感受到党和国家对教师很关心。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建设教育强国,这给了教师以极大鼓舞。同时,教师的薪资逐年提高,生活越来越好,对自己的处境感到满意。因此,教师队伍稳定,并且越来越壮大,师资水平不断提高。这一实际情况表明,教师的满足感也是爱岗敬业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热爱学生
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关系。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如果不热爱自己的工作对象,那就等于拒绝接受其学生为自己之生。为了热爱学生,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对学生有真正的爱心。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与心的呼应。如果教师对学生有深厚的爱,那么学生对教师就会心怀崇高的敬意,就会出现尊师爱生的动人景象,也才会出现教师教而不倦、学生学而不厌的浓厚学术氛围。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要想完成教育的使命,属于什么计划方法都是次要的,那超过一切的条件是肯不肯把整个的心献给学生。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这是我们教师应该记取并付诸于行动的。
2.对学生有深切的责任感。教师的主要责任在于传授知识。这里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教师传递知识,另一个是学生接受知识。因此,教师必须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想方设法让学生真正了解和掌握自己所传授的知识,以形成教与学的统一。这是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讲不讲在我,听不听在你”的不计教学效果的做法不应容忍。
3.对学生全面关心。中外教育家都坚持这样的信念: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做人的教育,而非仅仅是知识的堆积,这话很深刻。总结我们的认识,可以这样说,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崇高职责,决定了教师的基本素质应该是政治素质统帅下的专业素质与人文素质的完美结合。学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实现其培养目标的过程中,教师应处理好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做人教育与做事教育的关系,积极地向学生传递正确的教育信念和职业理念,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与共同生存、自我意识与价值定向,以及创造性和主动性等品质和社会交往与合作能力,做到全面关心学生,努力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个性发展。
三、以身作则
教师应该率先垂范,给学生做出榜样,这样不仅可以塑造教师的良好形象,而且更可以“润物细无声”地影响学生,使学生受到熏陶而得到良好的成长。为此,应重点把握:
1.品德示范。品德示范主要包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率先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将其作为自己的行为导向;模范地遵守社会道德和社会公德等,以便在道德方面给学生以良好的影响。
2.性格示范。性格与品德紧密相连,也是协调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的性格最容易在学生面前表现出来。教师良好的性格可以缩短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因而可以亲密师生关系,也可以塑造教师的良好形象,更可以给学生以良好的影响。而不良的性格必然会拉大师生的心理距离,也会给学生以不良的影响,或者有损教师的尊严。因此,教师应该注意展现良好的性格,即人缘型的性格,如真诚、正直、尊重人、认真好学、刻苦勤勉、一视同仁、办事公道、大公无私等。注意防止出现不良性格,即令人讨厌的嫌弃型性格,如粗暴、以自我为中心、对工作无责任感、自私小气、打击报复、势利眼、恃才自傲、孤僻、冷漠、与学生不交流等。
3.人际关系示范。人际关系示范指在与学生、同事以及家庭、社会等各方面人士相处中,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支持和帮助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美国卡芮基理大学分析1万人的个人记录表明,技术上的训练或头脑的精明,只占成功的15%;而能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则占成功的85%。可见,教师在人际关系方面给学生的示范作用是多么重要。
4.人文精神示范。“人文”一词,源于拉丁文,意为人性、教育。人文素质则是构成人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个性品质基本文化修养的要素,是一个人身上体现出来的广义上的文化状况、特征、趋势和利于社会进步的潜能。教师的人文素质,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一是具有丰富的人文科学知识;二是对社会问题、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以及知识分子所特有的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感和为真理而奉献的精神;三是高洁的道德情操。美国哈佛大学校长博克的一番话值得我们思考:“对大学生的影响和作用,最有效力的莫过于老师个人的性格,……做师表者的责任,绝不仅仅在于灌输一些知识,而在把自己整个人格和盘托出,做人家的榜样。”
四、严谨治学
严谨治学就是对教学和科研工作要勤奋并采取严肃认真的态度。
1.善求甚解。深刻透彻地理解教学内容,对不懂或不甚懂的知识须钻研明白无误,这样才能保证传授给学生以真知识,才能不误人子弟。
2.善于以他人为师。在学术问题上切不可自以为是,要改变“同行是冤家”的陋习,善于向他人学习,包括向学生学习,做到不耻下问,教学相长。孔子说:“三人行必有吾师。”韩愈则说,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教师存在的地方。这些古训,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在工作中践行。
3.善于掌握新知识、新方法、新技术。现代世界的知识有两大特点:一是知识量大,多得叫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二是增长快,发展快,快得千变万化,日新月异。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与时俱进,跟上知识不断更新的步伐,尽可能多地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以不断拓展更新教学内容,并勤于研究、善于研究、勇于研究,以科研为手段,带动教学的良性发展。
上述四项师德准则是相辅相成的,其中爱岗敬业是师德的灵魂。没有爱岗敬业,其他三项就不可能存在;而如果没有其他三项的存在,爱岗敬业也就会成为空壳。热爱学生是师德的核心,因为培养学生是热爱学生的集中表现,所以其他三项都是以此为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此服务的。而以身作则和严谨治学,则是师德对教师在品格上高尚,在学识上精湛渊博的要求。师德这四项缺一不可,否则就失去了师德的完美。为了这一完美,教师就必须践行师德,只有践行了师德,才能取得完美的教师资格,才能做好学生的引路人,也才能担当和完成培养人才的伟大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