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主管的炼成
2018-12-06曹满砚
曹 满 砚
(1.广西军区保障局,南宁 530021;2.广西岑溪市人民武装部,广西 岑溪 543200)
近年来,国家针对各级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改革举措,助力行政事业单位财经改革和管理转型。财务主管作为本单位的中坚力量,在推动改革转型中地位作用极为重要。特别是随着大数据、物联网、共享经济等新兴事物引入到各级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主管履行职务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力求从强化政治素养、提高履职能力和落实制度规定三个方面对此进行探索,帮助各级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主管不断提升财经管理水平。
一、财务主管要不断砥砺品性,打牢思想根基
品性是立身、做人、为官之本,作为财务主管只有不断砥砺、反复打磨自身品性,才能打牢思想根基,做到“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
1.坚定理想信念,为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提供坚强的财力支撑。财务工作在单位各项工作中具有“牵动全局、影响中心”的重要地位,因此财务主管尤其需要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成熟。要重点抓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贯彻,掌握伟大思想所蕴含的基本观点、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自觉运用习近平经济思想武装头脑,廓清思想认识的盲点和误区,正确分析当前社会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理想信念。要坚持每日一小时、每周半天、每月读一本书的学习制度,在学习中感悟使命之崇高、岗位之重要。要站在讲政治、听号令、守规矩的高度认识管好用好经费的重要意义,坚持用政治眼光审视一切,从政治角度思考一切,把该花的钱花好,把不该花的钱管住。
2.强化法治思维,坚决杜绝有法不依、有章不循、管理不严等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花钱要有个章法,哪些钱能花、哪些钱不能花要算细账,要按照节约每一个铜板的精神定个规矩。”对于财务主管来说,要自觉学习习近平经济思想,善于运用相关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解决单位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做到依法办事、按章办事、严格管理,坚决维护法规制度的权威性、严肃性。要注重依靠制度管钱管事管人,持续保持风清正气的管财用财良好氛围,对物资采购、工程建设、资产处置等财经事项,坚持运用法治思维思考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花钱办事都有规定,有了规定就要执行,否则再好的规定也只是挂在墙上的。要认识到权力是组织赋予的,是为社会和群众服务的,不能利用职权谋求私利。
3.自警自省自律,守得住底线、耐得住寂寞。财务工作的主要内容是管钱理财,具有原则性、敏感性强等特点,要求财务主管要有很强的法纪意识、自律意识和敬畏意识。要注重坚持学习财务法规制度,做到“心中有法、脑中有弦”,强化依法、依规、依程序管财的工作作风,牢固树立秉公用权、廉洁用权的意识;积极参加警示教育,深入剖析身边的典型案例,告诫自己要用好手中的权、管好手中的钱,要抵得住诱惑、经得住侵蚀、守得住清贫;个人生活上有着健康向上的爱好情趣,控制好“交往圈”,净化好“生活圈”,纯洁好“娱乐圈”。经常提醒自己言谈莫随便、举止莫轻浮、行为莫错乱。要管好自己的手、自己的嘴、自己的腿,不能吃的不要吃,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要,不健康的场所坚决不去,抵得住诱惑。
4.树立良好形象,当好“参谋助手”,为党委(党组)管财理财科学建言。财务部门掌握着单位资金出入的源头,历来是领导关注的“焦点”,群众瞩目的“热点”,廉政建设的“重点”,要求我们财务主管不断改进作风,树立良好形象。要主动“沉”下去,与群众交朋友,多接“地气”,主动为基层群众排忧解难,当好他们的“服务员”。对每一位前来办理业务的群众要热情对待,不推诿、不拖沓,不违背原则时简化手续、不符合规定时耐心解释,使他们满意而归。坚持经常向党委(党组)、领导汇报财务标准制度、经费收支情况、市场物价浮动,为党委(党组)、领导及时掌握经费管理动态和正确决策提供依据。
二、财务主管要不断追求卓越,提高能力素质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在实践中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这就要求财务主管具备很高的能力素质。必须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才能真正当好“红管家”。
1.突出自身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涵盖了工资福利、住房资金、保险、资产、预算等方方面面,从法规制度层面到具体操作层面都有大量的知识需要学习。要坚持经常学习财经法规制度、及时更新法规制度,一些重要的常用的法规制度还得反复学、来回学,使得各项财务法规制度全面、系统、准确地储存在资金的大脑里。做到历史沿革和现行标准“问不倒”,条款出处和程序方法“一口清”,确保群众疑惑及时解答和财务工作的有序进行。积极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其他岗位知识,通过看书自学和经验交流,不断提高对各种专业软件系统的掌握和计算机实际应用水平。
2.注重实践提高,拥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业务知识。想要高水平地管好账、理好财,还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摸索,锻炼提高。如,资产与预算相结合是近来加强资产管理的新制度、新方法,管好盘活资产是财务工作者公认的难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坚持编配标准充分论证,科学预算严格执行,核实存量查实查透,废旧资产回收利用,认真抓好资预结合每个环节的落实。
3.善于总结创新,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工作中,要注重结合财务业务实际,在针对新情况求破解、运用信息技术提效率、根据单位特点作改进、着眼基层需求出新招上下功夫,搞好总结创新。比如,针对有的行政事业单位直附属机构分散的实际,按照传统报账方式,既花费时间,又会带来不必要开支和安全隐患。可利用局域网方便快捷优势,设计“无纸化”报账程序,改进报账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4.加强沟通协调,注意沟通的时机和场合。在财务主管的岗位上,需要经常与各方面打交道,没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是不够的。首先,沟通的目的要明确,盲目的沟通是不可以的,也是不会有任何效果的。设身处地地为沟通对象考虑,在合适的时候、合适的地方与对方沟通,往往会得到较好的收获,这也是沟通的艺术。善于运用沟通的技巧,事先摸清沟通对象的性格脾气和生活习惯,再进行请示汇报,成功的几率会大些。比如,有的领导喜欢下属汇报时简洁清晰,而汇报者却偏偏长篇大论,唠唠叨叨,这样汇报的效果肯定好不了。人是有感情的,特别是中国人,可以说情感的因素在沟通协调中起着非常独特的作用。因此,沟通时还需要带着感情,对领导如此,对群众也是如此。
三、财务主管要坚持落实制度,规范财经程序
抓好财务制度落实既是对群众切身利益的最大保障,更是推进财务工作有序开展的必然要求。
1.强化内控,守住资金管理安全底线。资金安全是财经工作安全的保底工程,要落实会计、出纳分设要求,做到管钱的人不管账,管账的人不管钱,日常业务实行相互复核和票据稽核的制度。要落实日清月结要求,负责资金管理人员要与银行逐笔核对资金往来情况,做到账账、账证、账实相符;要落实岗位分离分管要求,重要票据、银行预留印鉴、资金划拨密码等不能一人兼管,会计一般保管收、借据等重要票证,领用时做好登记,出纳一般保管银行空白支票,银行预留印鉴密码按职责分管。要按限额标准保管库存现金,不得超标准超范围使用现金,大项经费开支要落实银行转账要求,行政消耗性开支要落实公务卡结算要求。
2.搞好统筹,落实节俭用财要求。想要把有限的财力管好用好,发挥最大效用,就必须精打细算,节俭用财。要注重聚合多方财力,实行上级拨给的“皇粮”、预算外取得的“杂粮”、历年结存的“余粮”归口管理,统一调控、统筹配置。预算采取一个盘子安排、资金实施一个账户进出、收支集中一个账本反映,实现财经管理由分散集中向全面集中深化拓展。要搞好资产的调剂使用,不断发掘存量资产的潜力,推开资产在更大范围内的共享共用,让通用资产“统”起来,把闲置资产“转”起来。要让资产最大限度地互通有无和调整不缺,使堪用资产“活”起来,通过修旧利废减少损失浪费,实现财尽其用、物尽其效。财政资金要全力保中心、保基层、保生活,突出向改善民生聚焦,突出向扶贫攻坚倾斜,突出向解决群众生活实际困难使劲,大力压减行政消耗性开支、压减楼堂馆所建设投入、压减重复购置费用。
3.从严管理,把好花钱办事“闸门”。前置资金管控关口,制定严格的财力资源的分配、使用和管理办法。推广经费标准一体化管理,合理确定水、电、煤、气、物资、器材等实物计量消耗标准,统一建立单位、人员、卫生床位、用房面积等经费供应标准,切实拧紧跑冒滴漏的“水龙头”,各项跑冒滴漏要杜绝。推开行政消耗性开支限额使用、分额管理、总额控制、定额计发、全额核发等“五额”措施,额度一年一定,开支一事一报,超范围的一律不支付,超额度的一律不拨付,根治行政消耗性开支居高不下的痼疾,各项公务开支要缩减。工程投资要把住,立项审批要严格,盲目铺摊子、上项目以及大拆大建、超财力建设等要坚决纠正;严控工程成本,超规模项目不研究、超投资方案不上会、超预算经费不审批;要严管资金拨付,严格审查工程结算,逐项审核竣工决算,确保不突破工程投资,高标准完成好各项建设任务。
4.创新驱动,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各级事业部门需采购的物资器材较多、批量较大,为防止物资采购过程中出现给回扣、开假发票等违法违纪问题,要加强经费物资管理,认真抓好物资采购制度的落实,明确物资采购办的职能和责任,对物资实施统购统管,实行资金集中支付。增强购物的透明度,避免伪劣商品、弄虚作假、白条子、假发票等不良现象;发挥调控作用,防止超计划开支和专款不专用的情况发生,堵塞漏洞和经济问题的发生,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随着现代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财政领域的新理念新模式不断涌现,要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推动思想观念更新、管理手段更新和质量效益提高。
四、结语
财务主管作为各级行政事业单位的重要岗位和人力资源,提高他们的政治素养和履职能力对于做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而言,意义非常重大。目前,我国各级行政事业单位正在积极推进财经改革和管理转型,财务主管作为本单位财务工作负责人,必须增强责任意识和使命担当,加强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及时研究解决财经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提高本单位财经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