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依托特色资源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改革思考
2018-12-06黄芳萍
黄芳萍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设中医学校 广西 南宁 53002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变迁中积淀下来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和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1],同时也是中职学校开展德育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长期以来,人们对如何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进行了大量探索,形成一批行之有效的成功经验。特别是新时代中,需要在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框架下,依托中职学校特色资源开展教育,建立自己的话语体系,并为现实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 当前中职学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特色资源和基本形式
1.1 中职学校资源的特色与优势
(1)专业性强。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性质决定了其学科设置和专业发展的专业性,这不仅是培养合格人才的需要,也是为了更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市场变化的需求。从现在中职学校设置情况看,相当多是以其中某一大类或大类下的某一部分来命名的,如银行学校、中医学校、财经学校、机电工程学校等。这些学校的学科设置也多是围绕专业特色进行,专业特色都非常明显。
(2)传统文化积淀深厚。中职学校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积淀深厚,优势明显。以广西中医学校为例,近年来该校依托学校医药资源,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试验,一是以传统保健运动会为载体,开展传统保健文化教育;二是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平台,开展中医文化传承系列活动;三是以组织“5·12”国际护士节授帽仪式为契机,开展道德文化教育;四是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比赛,传承经典文化;五是构建文化长廊,展示名人名句;六是办好岐黄协会,探索社团建设与文化传承;七是组织学生到广西重阳城老年公寓进行“献爱心”青年志愿者活动,传承孝道文化。目前该校的传统文化传承和德育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得到了上级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3)学生可塑性突出。中职学生主要是16至20岁的年轻人群体,对新事物的探求欲和模仿力都很强,中职学校的文化价值营造对他们具有强烈的导向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历代先贤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集大成。中职学校可以因势利导,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挖掘,结合学校专业特色进行阐发,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学生在精到深入的讲授和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中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品德修养,塑造健康人格。
1.2 中职学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形式
(1)专题讲座。围绕中等职业教育的主线,邀请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到学校给学生开展专题讲座。形式多样的专题讲座,融理论于实践,融传统于现代,让学生在实践当中感悟,有利于营造师生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良性互动的氛围,相互启迪、自由交流、共同成长,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增强他们的理论素养和文化素养,提高中职生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以及文化的创新意识。
(2)融文化教育于日常教学中。注重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融入语文、政治、历史等基础文化课及专业课的教学当中,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各学科间的沟通、交流、协调。在融合教学过程中,突出相互结合的紧密程度以及所渗透范围的广度和深度,注重总结取得的效果,营造一种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氛围,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当中感受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散发出来的魅力,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情。
(3)主题活动。主要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核心、精髓开展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教育活动。主题活动实践性和针对性都很强、可以分阶段、灵活的开展各种教育活动。主题活动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尊重学生作为主体的地位,主题活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以习、研、讲、演等为主要形式,同时突出多样性和互动性,创新内容和形式,拓展深度和广度,从而提升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理解和把握及实践动手能力。
(4)社会实践。主要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题,紧密结合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注重培养学生高尚品格和理想人格,从而引导学生从认知、情感和行为方面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认同感,积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完善他们的人格,提升他们的人文精神;让学生有计划、有组织地深入社会实践,通过参观、见习、调研、宣讲、社区服务、公益活动等形式进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更好地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中华优秀传统美德。
2 中职学校依托特色资源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困境
2.1 思想不够重视
部分中职学校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问题认识上存在刻板印象,认为中职学校专业性强,教育目标就是培养应用型、技术性人才,强调教育的实用性,因而在课程设置、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多倾向于学生实用技术技能的培养,对文化传承、人文精神关怀关注不够,思想不重视,花的精力也非常少。在教学上,往往满足于课本知识的传授和阐发,在如何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和地方文化资源,如何结合学校特点和学生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等问题缺乏思考,效果不理想。
2.2 资源整合不够
“文化是人们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过程中所创作出来的一切财富,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以及人们所具有的各种生产技能、社会经验、知识、风俗习惯等”[2]。文化资源概念是建立在文化概念基础之上的,主要是指“凝结了人类的劳动成果的精华和丰富的思维活动的物质的、精神的产品或者活动”[3]。中职学校的特色资源是非常之多的。但从总体上看,这些特色资源还比较分散,没有得到有效的整合。例如,经典文献学习不成体系,往往分散在不同的课程中呈现;物化成果较少,且分布不集中,多是零散地布置在校园的不同区域,起不到集中宣示的作用;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解读体系不完整,学生学到的只是碎片化的知识等。
2.3 创新不足
目前一些学校囿于传统学科建设思维模式,认为中职学校的主业是专业教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只是辅助性的工作,工作缺乏动力。部分学校虽然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但在如何结合中职学校的特色资源,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问题上深思考不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和研究也不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阐述话语体系较为生硬,课程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只是应付了事。还有的学校也开展了一些创新的探索,但工作只停留在表面形式上,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强,效果不够理想。
2.4 平台不多
各地中职学校的教育平台还比较少,有特色、成效显著的更是凤毛麟角。尽管一些学校搭建了平台,但管理不力,突出表现为“三多三少”:一是开展活动形式多,文艺汇演、传统文化展示、演讲比赛等形式多样,但有深度内涵的作品少,对内容挖掘不够;二是物化成果多,不少学校都建有古代某一专业领域有突出成就或精神高尚的人物雕塑,但对其人文精神发掘少,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不匹配;三是活动数量多,但是有效规划少,更有甚者,或是盲目推崇部分传统文化,不加认真甄别就引入学校,致使一些封建迷信活动和封建主义腐朽思想在中职学校中死灰复燃,或是盲目推崇西方文化,热衷于搞西方文化节庆,对学生的文化取向和价值观念产生不好的影响。
3 对策与建议
3.1 将德育工作贯穿始终
中职学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价值取向是为了更好地开展德育工作,引导广大中职学生正确看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从中汲取有益养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中职学校特色资源的挖掘与整合涉及内容非常多,显性的资源有校舍、教职工等,隐形的资源有学科特色资源、科研环境、校园文化等。这些资源的整合,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取向来汇聚力量,这个目标就是德育工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服务于学校的德育工作。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强调德育工作在中职学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4]。因此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德育工作贯穿于中职学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始终,实现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
3.2 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验基地
中职学校种类繁多,各具特色,这决定了不同中职学校建设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是不一样的。不同地区、不同专业特色的中职学校,也应该根据自己的特色来开展教育活动,从不同角度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多元一体图景。同时,从建设的路径来看,各中职学校的教育又具有共同性。从近年各地的成功经验来看,文化体验是重要的路径。要挖掘和整合特色资源,根据学校的特色定位,通过一定的载体和规划设计,集中呈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以参观、动手操作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特殊的环境中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魅力,从而培养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自觉。
3.3 推进教育工作制度化、常态化、本土化
在中职学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涉及面也比较广,必须有制度加以规范。要根据学校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从人、财、物等方面对基地建设的方方面面予以规范,并为之提供制度保障。在政策制度制定出来之后,还要有科学有效的考核办法确保工作落实,保证基地能建成、有秩序、见成效。要建立有效的管理机构,形成人人参与良好局面,为基地建设工作的有序推进提供组织保证。要制定系统科学规划,加强师资力量的培养、文化资源的挖掘整合、文化氛围的营造等建设,让传承文化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要根据所处区域的特点,结合民族风俗习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予以呈现,提高基地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4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科研、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
要整合中职学校教师资源,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问题纳入到学校的科研计划当中,定期组建团队开展科研攻关工作,切实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问题上挖掘得深、整理的好,研究得透,为基地建设提供有力的学术支持。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当中,在用好思想政治教育课、历史课等传统课堂的同时,有条件的学校应该单独设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或相关专业文史课程,保证基地建设在课堂上有声音。要结合中职学校的专业特色,编写专业文化历史教材,系统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根据中职学校所处区域的特点,有条件的学校组织编写校本教材,增强教材的针对性;没有条件的学校也应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编入讲义,切实采取不同措施解决学生的阅读材料问题。要在做好传统讲授式教学的基础上,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方法,比如研究式教学、体验式教学、情景模拟教学、辩论式教学等,以生动活泼的形式传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基地建设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1]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J].新疆新闻出版,2015(6):14-20.
[2]林耀华主编.民族学通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384.
[3]牛淑萍.文化资源学[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2:11.
[4]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2016-07-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