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高校财务内部控制

2018-12-06

经济研究导刊 2018年30期
关键词:科研经费双一流一流

代 娟

(淮阴工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1)

随着经济新常态的发展,我国财政收入的增速减缓,这也影响了高校的财务内部控制。“双一流”的提出使得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关注自身的综合发展,但是其发展的重要基础就是财政控制,“双一流”加大了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的压力。如果无法保障高校财政投入的高速和大规模,其投入机制就依然会受到财政拨款的制约,难以完成转型和新发展。

一、“双一流”建设背景的提出

为了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相适应,2016年国务院在《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中提出了建立“双一流”高校的想法,加快推动我国高校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的步伐。在2016年6月23日,我国教育部官网发布了有关“双一流”的通知:包括“985”“211”的有关规范性文件将会失效。这意味着将会改变高等教育的财政拨款制度,而且“211”工程和“985”工程将会退出历史舞台,高校的绩效评价体系也会更加具有开放性和竞争活力。这样有利于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强化高校的目标管理,鼓励公平竞争,突出建设实效。因为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大,所以其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出现了严重的同质化倾向,制约着其创新能力和服务能力发展,高校的教育结构、质量和效益与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有很大的差距。当前制约高校教育的因素很多,使得其财政制度不适应创新性驱动战略,而拨款模式的等级化加大了部属院校和非部属院校之间的经费投入差异[1]。我国高校因为受到历史原因的影响,所以有“部属院校”和“非部属地方院校”的区分,通常“985”“211”院校都属于部属院校,是高等教育资源集中最广泛的院校,占据政治、经济、文化等优势,是各地区、部门、学生追逐的对象。

二、“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的挑战

在我国经济新常态发展下,财政收入持续低迷,使得高校可持续发展受到挑战,“双一流”的提出加大了高校财政保障的压力。目前高校还没有形成教育经费来源多元化的格局,经费主要依靠的还是财政拨款,在高校投入机制转型过程中其压力就非常大。而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和“双一流”建设,必须要对其机制和资源投入进行引导,坚持办学的宗旨和特色。同时,政府也要鼓励学校不断丰富其收入来源,逐渐形成合理的学费价格体系,通过开放办学和国际化办学相结合,引导科技成果转化[2]。教育部门也要下放相关权力,提高资源的投入效率,为学校配置需要的资源和责任,鼓励学校进行资源统筹。因此,政府要对高校资产出租出借管理规定进行完善,放宽政策为高校资金保值增值提供条件,对校办产业等风险较高资产进行控制规范。高校也要积极寻找途径纾解其资源投入压力,实行节约经费,提高效率,提高其风险抗御的能力,不能过度依赖政府。在配置资源时也要推动资源有偿使用机制的建立,探索“责任中心管理”等措施。

三、“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现状

1.报销工作激增。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其需要越来越多的科研经费,大大增加了财务的报销业务量,所以在高校的财务报销大厅就经常出现排长队的现象。这不仅浪费了师生的时间,而且也增加了财务工作的压力和难度。目前高校一直沿用的是传统的报销模式,财务人员需要手动录入凭证的所有信,使得报销工作的效率得不到提高。

2.财务管理流程优化。高校传统的报销模式下的支付方式主要运用的是现金和银行储蓄卡转账的方式,所以管理时需要报销人员进行二次排队,资金安全得不到保障。高校财务控制一般是进行事后控制,使得项目负责人对项目中开支的使用情况不能及时把握,所以在结题审计时就不能根据计划严格执行项目,影响了项目负责人的顺利结题。因此,必须优化财务管理流程,实现项目财务控制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的统一。

3.管理理念陈旧。随着我国高校改革的深入,高校科研如火如荼地开展着,这也推动了其经费管理模式的专业化和精细化。目前,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管理理念陈旧、管理力量薄弱、管理手段滞后等问题比较突出,而且不能适应新形势下高校的发展,使得高校科研经费的科学管理存在问题。因此,必须要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求,创新高校的科研经费管理,改变传统科研经费落后的管理模式,变革高校科研经费管理,这样才能保证高校科研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高校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对高校发展有重要的决定作用,在整个高校管理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高校财务必须要节约高校科研经费,保证以较小的投入取得较大的效果,这也符合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目标[3]。

4.财务培训落后。高校财务管理人员都是在传统会计培训中获得了相关管理知识,所以往往他们大多不懂财务,只知道宣传财务知识,如果不进行传统培训方法的改革创新,就不利于实现高校的“双一流”发展。在科研人员系统中财务知识培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这是进行财务管理的基础,尤其是科学系统培训体系的学习。目前,我国的高校经费管理开始向规范化发展,这大大增加了审计压力,所以必须进行高校财务培训的改革创新,这样其财务培训管理方法才可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在财务培训创新中,要因人制宜因材施教,丰富培训方法,保证培训人员可以全面掌握培训内容,最终实现培训目标。

四、“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策略

1.建立健全财务预算管理体系。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也在进行发展转型,所以需要全面构建预算管理体系,在管理框架中要联系高校的发展战略、组织目标和具体预算经费。高校的服务功能定位很多,比如培养学生、教学教研、传播文化和价值观、基础研发、服务社会发展、服务市场需求等等。但是,其所有功能都必须围绕推动基础科研创新和服务社会发展开展,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目标。因此,高校必须要明确自身的定位,并在此基础上推出发展战略,也要围绕市场需求进行人才培养[4]。而大企业的研发能力比较强,对高校服务企业的需求不高,所以中小企业是高校的主要服务对象,因为很多中小企业对自身的研发团队能力比较弱,所以可以推动创新,中小企业也是国家促进就业的重点对象。

2.完善激励分配制。高校的财务内部控制需要结合战略对各个部门院系进行组织管理,调整预算安排的战略目标。在高校“双一流”建设过程中也要加强与地方产业之间的结合,因为现在的“211”“985”研究型高校主要还是中央高校,其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的灵活性受到了财政管理体制的制约,必须对现有财政管理体制进行改革,通过对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进行重新定位,加快高校“双一流”的建设。因此,地方政府和财政部门必须要发挥其在高校发展转型过程中的作用,建立当地产业发展需求的投入模式,不断培育完善市场环境,推动高校、科研成果、产品转化间畅通渠道的建立。在政府“双一流”高校的遴选中,要优化淘汰机制,适当给予没有进入“985”“211”地方高校一些机会,让各个高校可以发挥其特色创新。高校在自身的发展组织过程中也要根据区域市场和产业发展进行,对高校现有的产权制度进行改革,不断完善学校董事会,推动现代大学治理模式的构建。同时,高校也要建立健全董事会制度,目前这一制度还处在发展的初期,必须不断完善激励创新分配制度,提高科研人员成果向效益分享比例的转化,比如可以运用股权、期权、分红等多种激励措施。在高校与社会发展中也要结合市场目标进行定位,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与高校自身的动态调整。

3.改变资源配置模式。随着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必须建立更加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这样才能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不断完善自身的办学质量,形成声誉市场,这也是对传统计划经济下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模式的一种改革。在科研经费的中长期财政规划中,要形成稳定的的科研经费投入,保证财政支出不会对高校科研发展战略和规划的实施产生影响。在研究型大学专项资金中也要进行优化整合,形成稳定支持,将专项纳入常规性拨款,在防范财政风险的同时,推动稳定投入的形成。对于生均综合定额拨款标准高校也要继续细化,采取客观化的分配方式,考虑服务市场、科研产出、办学质量、办学特色等因素,提高研究型高校的经费统筹能力[5]。经济和财政新常态中,高校要改革自身的拨款模式,加强财务管理中的社会服务收入。对于现行的学费管制也要进行改革,对学费调整权限进行适当下放,不断完善社会捐赠财税激励机制,推建高等教育服务社会和市场创新发展模式的建立。在高校继续履行相关责任的同时,也要对政府财政拨款方面的权限进行有效的控制。

五、结语

随着“双一流”高校的提出,高校的财务管理建设成为学校管理工作的核心,其经费来源越来越多元化,这也增加了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因此,高校财务内部控制要结合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以“双一流”建设为切入点,加强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的对策,改变其资源配置模式,完善激励分配制和财务预算管理体系。

猜你喜欢

科研经费双一流一流
公立医院科研经费管理刍议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改革完善中央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如何加强科研单位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