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运行机制探究
——以元谋热坝果蔬产销专业合作社为例

2018-12-06杨文萍宋丽华

经济研究导刊 2018年30期
关键词:社员农户农民

杨文萍,宋丽华

(云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昆明 650201)

一、元谋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总体概况

云南省元谋县地处滇中北部的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带,热区资源优势的稀缺性与可开发性特征并存,发展以冬早蔬菜产业和特色经济林果为主的县域特色农业。农业产业发展需求推动了合作经济组织的产生和运行。近年来,元谋县各方利益主体自发集合起来,成立大大小小的合作社以谋求共同发展。一方面,元谋县政府直接推动和间接诱导建立的农业合作社成为沟通农民和政府的桥梁;另一方面,以农民为主导建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把以农户为单位的小规模市场主体结合为一个适应市场发展需要的整体,通过与企业合作而推向市场,实质上是农民与企业之间利益驱动联合的结果。这个过程增加了农产品竞争优势,减少了地域市场风险,并逐步缓解了家庭小规模经营与社会化生产之间矛盾,进一步推动了元谋果蔬产业的发展进步。

(一)发展现状

以农村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发展县域农业合作组织中重要的一部分。农业合作组织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产物,也是家庭小规模经营与社会化生产之间矛盾的衍生品。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农业合作组织中的重要构成,是一种因地制宜化的创新。截至2017年底,元谋县办理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289个,其中元马镇118个,黄瓜园镇58个,老城乡52个,新华乡16个,平田乡31个,姜驿乡14个。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共32个,包含国家级示范社1个,省级示范社9个,州级示范社16个。入社农户达1万多户,辐射带动农户4万余户,入社股金75 533万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诞生与发展有力地促进元谋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当前,元谋县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分为以工商为主的经营型和科协为主的服务型。

(二)发展态势

元谋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增长迅猛,组织规模日益扩大。据元谋县政府官方统计资料显示,2015年元谋热区农业合作社平均发展增速一度超过了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平均增速,合作社获得更多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的优惠待遇。其中,农产品类专业型合作社增速加快。

扩宽合作领域,实现县域特色模式的跨区域联合。元谋企业间合作频繁,积极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发展综合性的示范合作社,并多次开展县域性的研讨会,州、省级成果展示会,请专家进行规划和实地指导。2017年6月,云南省农科院热区所专家专程到元谋县新华乡,对元谋鑫华桃李合作社桃李种植基地进行实地察看和现场技术指导[1]。

探索实践“协会+公司+合作社+基地+电子商务+专家站”六位一体组织创新发展模式,农民专业合作社辐射面逐步扩大,农户参与力度加大。合作社辐射区域几乎覆盖了全县各涉农企业,市场供给逐步增强。

二、元谋热坝果蔬产销专业合作社运行机制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区域性经济利益共同体,具有一套自我运行机制。成员之间的利益具有一致性,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强调民主参与,对外盈利最大化,对内强调非营利性[2]。大力发展合作经济,提高本地农民组织化程度是元谋热坝果蔬产销专业合作社成立合作社的最初目的。

(一)发展思路

元谋热坝果蔬产销专业合作社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发展历史。2009年,金诚优质番茄产销协会成立;2012年,元谋热坝果蔬产销专业合作社成立,2016年,元谋县金诚种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团队采用人才共享机制,核心团队有效节省人力成本和开支,对公司、协会与合作社多头业务熟悉易上手,保证了高效、便捷和使用性的价值。在“粉丝经济”策略下诞生的元谋热坝果蔬产销专业合作社,既为公司的成立和壮大奠定基础,又为农民集体经济的互惠互利打开了大门,为创办县域合作社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

(二)经营理念

该合作社主营业务是番茄种植与番茄苗培育,做法是现代化育苗,包括大棚育苗,机械化调控等技术。截至2018年2月底,有1 000多户农户入社,社员全县覆盖率较高。

社团成立之初,管理费用较高,社内费用基本由公司垫付;发展至今,从合作社盈利的利润即可维持日常运营和管理。合作社采用利益共享机制,入股入会需要缴纳会费,年底有分红,主要的分配方式是按农资使用量返利的60%加上按股分红的40%进行。随着社员使用的农资量日益增加,社员得到实惠也更多。

在合作社产品品质提升上,做法是“少施化肥,施农家肥,研发高效有机肥”。合作社核心团队通过研发核心技术、进行合作交流研讨会议,引进农业技术人才等方法,来使得农产品保持绿色健康的品质,并在提升口感,促进增产稳产,提质增产等方面下大功夫。同时,合作社网罗治株人才进行治株技术的研发,为更专业、方便、高效地服务社员,开展了上门实地技术诊断活动,并定期邀请省内专家进行植株研究。

(三)组织决策

合作社核心团队寻求精准定位。一方面,合作社以社员带动非社员形式,确定具有相关和潜在需求的农户,精确寻找粉丝并影响带动周围的农户,以点带面,挖掘正确的对象;另一方面,前期积极培养公司,以公司能力哺育和培育合作社,使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壮大。在组织内部,公司占60%股份,合作社占40%股份。合作社定期召开成员大会,保证财务明细和分红等项公开透明,保证全社内外部账目清楚明晰。在社员内部,农户分化明显,优秀社员被发展成为村镇服务站站长,合作社通过组织学习,参观等方式培养站长,带动该村镇的农业经济发展。一般社员可以选择跟随站长或自主决策,自负盈亏。通过站长来带动周围社员的,服务站所产生利润则可作为站长业绩,有一定提成和返利。对于合作社内部所需的农用物资,合作社统一定价,农户在种苗和产品上具有选种自由,社员进行购买可获得一定优惠,种苗不予赊账;对于合作社外部所购农用物资,非社员的农户购买所获得的收入则计入合作社的利润,并用以社员分红。

社员沟通交流方式与时俱进,合作社建立微信公众号、建立和管理社员微信群;下乡下村直接沟通,询问和了解情况;定期收集社员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问题,总结农业发展中的共性,积极了解现状,解决问题。

(四)运行方式

具体做法:一是到各村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实际指导和帮助;二是开展宣讲会,一方面,针对具体农业问题来进行理论和技术指导,如土壤保护、病虫害治理等;另一方面,政府聘请其团队作为农民专家讲师团来做付费宣讲;三是自发组织企业培训,通常由企业自费出资为社员培训;四是开展技术服务站、乡镇门市部(即为分公司形式)、乡村服务站等。这一系列做法使得该合作社更具民众号召力,增强了社员的参与感和自我认同感。农民重新认识和了解到合作社的好处,由被动变为盲目主动,由盲目被动变为积极的科学的主动,从而带动农业组织化进程。

三、元谋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元谋热区农民专业合作社仍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不足。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村实用人才不足,全县散户仍然较多,且散户文化素质不高,导致农业产业化组织化发展水平不高。以2015年为例,在全县近15.8万个农村劳动力中,目前只拥有农村实用人才3 304人,其中种养能手、加工能手等生产型人才有2 119人,农民专业合作社方面的专业人才年均增长量不大,很难支撑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需求。另外,研究者可能与市场脱节,合作社和研究项目的对接不一定有效。

当前,合作社在农业技术层面上存在一些问题。如,元谋热坝果蔬产销专业合作社目前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品种果子物理病害,如番茄花果问题;二是外来种子自身病毒引起的灾害,需要自主研发解决办法。普通农户无法做到技术革新,需要合作社尤其是社内技术人员进行专业互助,有时甚至需要政府出面或者高校专业技术人才给予支持。

在服务方面,政府扶持力度还不够。虽然依靠国家政策和各级政府积极引导,全县传统合作社正逐步发展和转变,但在具体方面仍需加大支持力度,只有精准帮扶才能做到真正的支农惠农强农。例如,当前政府各部门应积极思考如何对县域蔬菜批发市场进行深度开发和进一步的建设。

农业产业发展具有局限性:一是给予农业本身的不可预测性,元谋热区属欠发达地区,由于农产品受地域性、季节性、农业产业波动性、农业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影响,在生产、销售、存储和运输方面受限,面临着天然约束与竞争;二是市场机制天生存在缺陷,市场调节具有滞后性,无法合理调节公共产品的资源配置和有效调配农业“外部效应”[3];三是土地修整方面,没有一定的规模化和组织化经营,就不具有土地轮作的现实性。

四、对策建议

针对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

首先,建立人才引进和人才培育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职业技能培育,规范综合性高素质人才管理,以培育有文化水平、懂技术管理的新型农民为出发点,筑牢产业发展的人才基础。调动大学生志愿者、返乡大中专毕业生、个体经营户等群体进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行列,并建立高校人才对接机制,一方面为本土高校人才提供培养自身理论和农村实践结合的实践机会,另一方面与高校签订就业协议,以优先揽获符合农村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

其次,合作社间进行有效联合,实现利润最大化。通过合作社间联合可抵御生产经营性风险,与基地农户共同建立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加强产业各环节有机互动。具体做法是:优先和集中发展效益明显的龙头企业,能发挥其关联带动作用,组织和培育更多高起点、高规模、高带动力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相关的专业合作社形成更大的合作经济组织,形成区域特色区域网络,进一步推进产业区域布局合理;提高产业关联度,有效规避市场风险,进一步促进产业健康有序融合[4]。

再次,县级政府应依据“增量、提质、促亮点”的发展思路,突出工作重点,统筹协调,推进政府、市场与社会组织的多元协作,减少对合作社尤其是社内产权关系等的不必要干预,发挥市场资源配置作用中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规范和整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区别出真正的农民合作社,打击和取缔“伪合作组织”,制定更科学、更合理、更严格的合作社审查监督制度,促进元谋热区农民专业合作社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应弥补农业产业短板,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加强农产品流通方面的建设,鼓励和支持企业建立符合地方实际与需要的农业科技研发中心。

农民专业合作社要服务于农业产业化经营,立足资源优势,把握市场需求和发展新态势,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把握十九大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自力更生,协同创新。进一步健全完善农产品生产体系,推进产业生态化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社员农户农民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耕牛和农民
可食用香水玫瑰成农户致富新选择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人民公社女社员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农民
Comparison of plasma microRNA-1 and cardiac troponin T in early diagnosi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