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管理会计在企业实务运用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8-12-06任世赢

北方经贸 2018年2期
关键词:实务理论研究

任世赢

(江西财经大学,南昌330013)

一、前言

管理会计从根本实质上来说就是对企业财务活动的规划、决策、控制与评价,就是要提高企业的绩效,维护企业的可持续经营状态,体现出反映和监督的职能作用。从社会角度上来说,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与管理人员架构能够有效地减少企业“噪音”,发挥出规划与决策的作用,树立企业的品牌价值与声望。从经济角度上来说,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与管理会计职责分配能够有效地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挖掘潜在的收入来源,增强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管理会计的演变历史

从管理会计在西方发展与演变的脉络来看,20世纪七十年代,大多数管理会计研究都是基于新古典经济学。对20世纪七十年代学者在管理会计研究的领域范畴来说,出现了一种理论脱节实际的现象,这种理想型的模型与理论在实际中存在着偏误。20世纪八十年代管理会计研究人员开始研究管理会计实践。最初有各种调查和越来越多的大量描述性案例及实地研究。其中一些研究仅用于强化“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的看法。其他研究人员开始利用组织和社会理论,然而,大多数“主流”管理会计研究人员继续使用经济学观点。可以看出,20世纪八十年代的管理会计研究领域尚未形成一个科学、规范的研究范式与体系。到了20世纪九十年代,管理会计研究人员开始使用广泛的学科、方法和理论框架。今后,管理会计研究领域方面开始容纳行为理论、制度理论及其他理论,案例研究式、实证研究式、统计研究式的论文数量也大幅度的在这一时期增加,但是分析式、少量实践式论文相对减少。

从西方管理会计领域的演变历史来看,管理会计领域受到其他学科领域发展的影响,直到其最终形成一个独立的学科,也融合了多种学科理论的知识,以作为其发展和衍生的基础。从理论与实际链接的角度来看,管理会计研究领域逐步摆脱了自缚式、封闭式的局限,开始从企业管理会计实务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从单一的推演式研究转换成了多元化的研究。即管理会计领域的研究学者通过案例式的研究,分析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从中凝练、梳理出可能性的理论框架,进行理论的构造与尝试性的理论拓展。也就是说现在管理会计在理论与实务领域实现了双向互通,即可从“理论”到“实践”,也可以从“实践”到“理论”去研究。与此同时,如战略管理会计、供应链管理会计、业务流程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管理会计这些被贴上特殊标签的管理会计分支也正在被广泛的讨论和研究。这些发展虽然扩大了我们对管理会计变化的认识,但管理会计研究人员难以推广“新”结构,以便更广泛地传播新的实践。因此,现将研究的重点放在管理会计在企业实务运用情况上,客观地分析管理会计在实务领域所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相应的对策。

三、管理会计在企业实务运用中的现状

管理会计的会计对象是企业目前和未来的财务流动,会计机构是企业内各责任中心,会计背景是外部社会环境。通过数学模型、管理理论、决策理论和会计理论,进行理性、科学、灵活的应用,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控制、预测、规划、决策,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现代管理会计是显而易见的预测和前瞻性,可以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相应的参考。

就管理会计在企业实务运用中的现状来看,在这些大型国有企业、大型企业、企业集团等规模较大、公司治理体系复杂、组织结构层次多样化的公司,其一般都设有专职的管理会计岗位,从事企业的预测、决策、监督、控制与评价作用。战略管理会计、平衡计分卡、经济增加值、作业成本法、全面预算管理、责任中心的设立这一系列的思想、理论与方法都已经运用在企业层面上来了。基于业务流程的管理会计信息支持系统等IT类软件与系统也都纷纷应用到多层次架构的公司中,以便企业更好、更优化的管理自身、提升效率。从现实来看,就战略管理会计的发展来说,大公司高层管理人员需要的信息类型和数量主要取决于个人经理的角色。因此,复杂企业层级上层的管理者需要与个别部门或战略业务部门的信息管理者不同的信息。从这些要求出发,战略管理会计已经开发出多种方式来提供旨在塑造企业战略的信息。随着企业获得更多的自主权、资本预算、资本概念成本、及时库存、库存模型概念、本量利分析、全面质量管理等管理会计技术将成为更重要。

四、管理会计在企业实务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会计专业化、复合化人才缺失

大多数管理会计创新在实践中演变,主要由工程师而不是会计师开发。然而,DCF现金流折现模型由研究人员开发,但主要是经济学家,尽管会计研究人员参与其传播,分工化在实践中演变,会计研究人员为分部门组织开发了多种会计工具,但是根据剩余收入和附加值管理,改进和推广了新技术。总的来说,虽然大型企业能够通过各种各样的比较优势,吸引专业化管理会计人才,邀请专家并构建出一套成熟的管理会计人才培养体系,但是就实际情况来看,大型企业所引进的管理会计人才拥有的复合性知识不够,这种复合性需要专业人才有一定的主动性、责任心与学习能力去深入公司业务,了解公司具体情况,这样的话,又反过来需要企业对管理会计专业人才有足够的信任,让其了解公司的业务流程及相关情况。因此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可能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能力培养缺失。管理会计专业化、复合化人才缺失具体体现在当代的大学管理会计教育体系的不全面以及较浅的涉及。对于中小企业,大部分在管理会计人才引入上缺乏一定的目标性和确定性,且绝大部分引入的是初级学习基本管理会计的本科生人才,因此,中小企业更面临着管理会计专业化、复合化人才缺失的问题。

(二)管理会计实务滞后理论

随着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业务创新与发展,管理会计也是需要与时俱进的。近几年,我国在吸收、借鉴西方管理会计经验的同时,也涌现出了一大批的经典理论与实务文献。但是这些经典文献普遍存在一些滞后性,原因主要是学者自己潜心于学术中,企业及其管理会计潜心于实务、业务中,两者相互链接的程度不够深,不够紧。管理会计实务滞后理论的最大弊端就是因比较优势而导致企业与其竞争对手之间的差距过大,而丧失竞争力。管理会计的职能的根本体现就是在于加大企业的竞争力,反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管理会计的职能定位不清晰

管理会计已经与财务会计单独分开,单属于一门学科。但是,什么样的概念,什么样的职能定位才是管理会计,才能发挥出预定设想的管理会计所能达到的目标呢?这是大部分企业无法仔细分辨与实践认知的问题。管理会计职能定位的不清晰会弱化管理会计在企业中所能够发挥的作用,并且会与其他职位的职能产生一定程度的冲突。

五、对策

(一)引进与培养人才

虽然部分财经类高校和综合性高校开设了有关管理会计的专业方向,如CIMA专业等,但是就CIMA专业来说,其考证期限过长,且管理会计的理论和知识学习较偏向西方化。因此,高校相关学院应当立足我国当代企业实际与理论实际,开设相关课程教学与传授,以补充相关管理会计的知识。并可以邀请管理会计实务专家教授来开展相关管理会计实务讲座。在企业方面,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企业都应该注重引进相关的管理会计人才,并注重其后续培养。优秀的管理会计人才可以帮助企业优化管理、经营决策,降低企业风险。

(二)紧密衔接并与时俱进

管理会计若是想要在企业实务中用的好、用的对,就需要在紧密衔接企业自身情况的同时,做到理论上与实务工具中的与时俱进。虽然一些企业由于自身的规模、现金管理情况,无法引进相关的先进技术工具,但是管理会计方面的知识与理论是可以以较低成本引入企业中来的,只要契合企业的组织文化与商业模式。

(三)目标清晰且职责分明

我国企业不能为了管理会计而设立管理会计的岗位,而应立足企业的具体情况,实际需要,确立管理会计岗位,并授予相对应的权限。这一点往往是最困难的,而解决这个问题的最优办法就是企业高级管理层、业务部门人士共同洽谈,从管理会计的反映和监督职能入手,从设计管理会计的初衷和目标出发,参考有关理论与实务经验,借鉴相关知识,设立好管理会计的岗位。应当清楚地认识到,管理会计职责的确定就是确保企业的战略目标能够实现,企业的业务流程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之下,企业的效率与效益得到一定程度的保障。

[1] Management Accounting Research:25 years on[J].Michael Bromwich,Robert W.Scapens.Management Accounting Research.

[2] The development of quality management accounting practices in China [J].MajidulIslam,Jeffrey Kantor.Managerial Auditing Journal,2005(7).

[3] 李晓梅.战略管理会计概念和实务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2(1):77-80.

猜你喜欢

实务理论研究
关于《民法典》中不动产登记实务要求的新变化新思考
信托公司在破产重整实务中的机会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坚持理论创新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ICC TA858rev实务应用探讨
加保兑贴现信用证处理实务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