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2018-12-06孙梦暄

北方经贸 2018年2期
关键词:省际禀赋约束

孙梦暄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武汉430072)

自然资源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重要财富。近来,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已成为经济学研究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国对资源的需求日益扩大,其中对不可再生资源如石油、矿产的需求与消耗尤其巨大。这不仅使自然资源出现了退化甚至耗竭,自然环境也因人类的生产活动而出现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经济增长与自然资源、环境间的矛盾愈加突出,自然资源与环境问题开始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经济的发展,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的约束增强。

对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有助于突破资源瓶颈,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一、文献综述

在以往的资源导向型的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之中,良好的自然资源禀赋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Habakkuk(1962)的研究指出美国工业化的成功与其矿产资源的开采和生产密不可分。而从更长的时期进行考察,在经济增长模式逐渐转变为技术导向型增长模式,在自然资源与产品一样在各国间流动的背景下,一些资源匮乏的国家和地区取得了惊人的发展成绩,而许多资源富集的国家与地区的经济增长却趋于停滞(Sachs和Warner,2001)即所谓的“资源诅咒”。“资源诅咒”效应自此之后也开始逐渐成为经济学研究关注的重点问题与热点问题。Papyrakis和Gerlagh(2007)将通常用于国别研究的“资源诅咒”假说检验引入到了一国的内部,对一国内部的不同区域分别施行“资源诅咒”假说检验,检验结果表明“资源诅咒”效应确实存在。国内对“资源诅咒”效应的假说检验多是采用我国省际层面数据对“资源诅咒”假说进行实证检验。胡援成和肖德勇(2007)使用采掘业投资作为衡量自然资源丰裕度的变量,对1999—2004年的省际数据进行了分析,说明在我国“资源诅咒”效应存在。而另一些国内学者的研究结果则并不支持“资源诅咒”假说在我国省际层面成立这一结论,如张贡生(2010)认为“资源诅咒”效应在我国省际层面并不存在。赵新宇和夏冰(2011)将生态足迹作为自然资源禀赋的测度,利用2001—2009年省际面板数据对我国区域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资源诅咒”效应在我国各省级区域中并不严格存在。

二、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的约束作用

具体地说,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的约束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作用。

(一)自然资源对经济的规模与经济增长的速度有约束作用

自然资源的总存量是有限的,自然资源的总存量约束着长期经济增长的规模与经济增长的速度。若出现个别资源短缺的情况,经济增长在短期会因资源约束而遭遇资源瓶颈,但在较长的时期中,经济结构的调整与替代资源与技术的出现会帮助经济突破个别自然资源短缺的资源瓶颈。

(二)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的模式与结构有约束作用

由于自然资源的分布在不同区域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且一些自然资源具有不可流动性,很难在区域间转移,因此自然资源会将经济增长模式与经济增长的结构限定在特定的选择范围内,即自然资源会对经济增长的模式与结构产生约束。

三、“资源诅咒”效应的形成机制

“资源诅咒”效应在一个区域内是否存在主要取决于该区域内自然资源开发部门的资源配置效率。在一个区域内,自然资源开发部门的资源配置效率低于该区域内的生产规模报酬时,自然资源禀赋通过对技术进步产生挤出作用的机制来阻碍经济增长,从而出现“资源诅咒”现象。

如果一个区域内的自然资源开发部门的资源配置效率低于该区域内的生产规模报酬,区域经济增长对资源开发部门的自然资源开发活动的依赖程度就大,资源开发部门就会拥有更多的劳动力。在短期,资源开发可以加快物质财富的积累,使经济快速增长;但在长期,由于资源开发部门很少产生技术进步、物质回报率较低,资源开发部门吸引大量劳动与资本后研发部门的劳动力与资本不足等原因,自然资源的开发对技术进步产生了挤出效应。一个区域的自然资源禀赋越丰裕,越多的自然资源开发活动就会对技术进步产生越大的挤出效应。而技术进步是驱动区域经济的重要因素之一,长时间内较多的技术进步被挤出最终会导致经济增长放缓,“资源诅咒”效应日渐显现。反之,如果一个区域内的资源开发部门的资源配置效率高于该区域内的生产规模报酬,即便是在自然资源要素投入多、自然资源开发部门规模报酬递减的情况下,资本要素的回报率同样会在总体上呈增加的趋势,劳动力与资本要素也倾向于进入技术进步出现概率较高的制造部门与研究开发部门,技术进步水平得到了提高,进而技术进步驱动经济快速增长,避免了丰裕的自然资源禀赋对经济增长的“诅咒”。

四、改善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关系的途径

自然资源禀赋要素具有相对固定性和不可流动性的特征,且自然资源与资本、劳动等要素间不能完全替代,这就导致了经济增长受到自然资源的约束,遇到资源瓶颈。因此,要突破资源瓶颈,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就必须让相对过剩的要素在地区间和部门间转移。一种途径是让相对过剩要素在地区间转移;另一种途径是让相对过剩的要素在部门间转移。笔者还根据我国资源禀赋与资源约束的现状给出了一些具体的政策建议。

(一)产业转移

突破资源瓶颈的产业转移主要是原料指向型产业转移。随着某个区域的经济增长、产业集聚与该区域内自然资源不断地开发,由于自然资源的存量固定,自然资源要素的供给会日趋紧张,资源要素价格也会开始不断地上升,投入新的资本与劳动并不能带来显著的经济增长,经济开始逐渐趋于停滞。企业家在资源要素投入成本上升的情况下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开始寻求新的与未经开发的自然资源供应地,并将新增的资本与劳动投入到自然资源禀赋丰裕的地区,利用该区域的自然资源继续进行生产,即实现了产业转移。实现产业转移后,原区域的经济处于停滞的稳定状态,新区域的经济开始快速增长,从而使整体经济能够在长期中实现持续增长。

(二)技术进步

直到大约十年前,天然气和原油可能会在短短几十年内先后耗尽的预期还是合理的。但是技术进步带来的水力压裂技术和页岩气革命让石油顶峰和天然气顶峰一直在被延后。虽然石油和天然气有朝一日终会枯竭,但在这之前人类很可能已通过技术进步获得了新的资源来源。有助于突破资源瓶颈的技术进步类型主要是自然资源节约型技术进步。随着经济增长与自然资源的不断开发,自然资源存量日益减少,自然资源的供给开始变得紧张,自然资源的价格也逐渐上升,企业用于自然资源要素投入的成本上升,企业的利润开始减少。企业为了节约成本进而达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会将剩余的劳动力与资本投入到研发部门中去致力于研究与开发自然资源节约型的技术,进而对投入较少的自然资源进行扩大再生产,突破自然资源瓶颈,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

五、我国自然资源禀赋、资源约束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现状

我国资源总量大,但人均资源拥有量较少。如,虽然我国矿产资源总量约占世界的12%,但人均资源量排名仅在第53位。而且更为突出的问题是,长期以来,我国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过度依赖投资与物质投入,我国资源利用效率低,破坏和浪费程度严重,不仅耗费了大量资源还给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上不可逆转的破坏。我国现在的资源利用效率相较于世界平均水平来说较低。2009年我国每万美元GDP的能耗7.86吨标准油,而发达国家中的美国是1.92吨。2009年中国GDP占世界份额8.6%,但是消耗的煤炭占全球的62%,消耗的淡水占全球的14%。中国环境保护部(环保部)发布的《2013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13年全国平均霾日数为35.9天,比2012年增加了18.3天,为1961年以来最多。

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将有25种矿产出现不同程度的短缺,其中11种为国民经济支柱性矿产,并且目前我国正处于人口高峰期与城市化、工业化加速发展的时期,到2020年,我国人口有望达到15亿,居民生产、消费所需的自然资源将给环境带来极大的压力,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的矛盾会日益突显。

我国资源分布不平衡,资源禀赋相对贫瘠的省市如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州经济增长成绩显著,而一些资源相对丰裕的省份如山西、内蒙古、黑龙江、吉林、宁夏、新疆、西藏等的经济增长却不尽如人意。虽然国内学者对我国省级层面是否存在“资源诅咒”这一问题仍存在争议,但如何避免我国重蹈一些资源富庶国的覆辙,如何避免“资源诅咒”效应在我国出现值得关注与研究。

六、政策建议

结合我国资源约束、资源禀赋与经济增长的现状,给出以下政策建议。

第一,建立并完善自然资源要素市场,构建合理的自然资源要素价格体系,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此外,提高资源丰裕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使其丰富的资源能够在自然资源要素市场上流动,并加强资源利用效率,让自然资源得到合理、充分的利用。

第二,加大对研究与开发活动支持力度,鼓励资本与劳动力进入研究与开发部门,提高技术进步水平。

第三,完善知识产权制度,加强对新技术开发者权益的保护,新技术开发者的权益得到了有效的保护,新技术开发者可以从技术开发中获得丰富的回报,这就激励了人们进行研发活动,进一步地提高技术水平使经济实现持续增长。

[1] Habakkuk H J.American and British technology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62.

[2] Papyrakis,E.,Gerlagh R.(2007)Resource abundance and economic growth in the United States,European Economic Review,51(4):1011-1039.

[3] Sachs,J.D.,Warner,A.M.(2001)Natural resourc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the curse of natural resources,European Economic Review,45:827-838.

[4]胡援成,肖德勇.经济发展门槛与自然资源诅咒——基于我国省际层面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7(4).

[5]张贡生,田万慧.评“资源诅咒论”——基于自然资源范畴的视角[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0(3):116-122.

[6]赵新宇,李夏冰.中国是否被资源所诅咒?——基于生态足迹模型和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4):144-150.

猜你喜欢

省际禀赋约束
渤海湾省际滚装船舶零担货物运输现状及安全管理
湖北省推进沿边地区省际合作研究
中国省际绿色全要素影响因素探究
讲故事的禀赋——梅卓长、短篇小说合论
要素禀赋论的局限:个体与企业家才能缺位
马和骑师
一种改善学生学习品质的价值取向新模型
适当放手能让孩子更好地自我约束
康德论根本恶和心灵的转变
CAE软件操作小百科(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