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全面开放新格局下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

2018-12-06钟嘉毅

北方经贸 2018年2期
关键词:自由港货物

钟嘉毅

(广州工商学院经济贸易系,广州510507)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深刻揭示了新时代更好推动开放发展的新内涵和新要求。可以说,建设自由贸易港是我国顺应时代潮流的必然举措,亦是中国经济从高速进入中高速增长后,发展更高质量的外向型经济的战略选择。

一、自由贸易港的相关概念

(一)自由贸易港

自由贸易港是设在一国(地区)境内关外、货物资金人员进出自由、绝大多数商品免征关税的特定区域,是目前全球开放水平最高的特殊经济功能区。自由贸易港实行区别于国内其他地区的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政策,属于经济特区的范畴。

(二)离岸金融业务

离岸金融是指设在某国境内但与该国金融制度并无联系,且不受该国金融法规管制的金融机构所进行的资金融通活动。离岸金融业务是指银行吸收非居民(主要包括:境外(含港、澳、台地区)的个人、法人(含在境外注册的中资企业)、政府机构、国际组织)的资金,为非居民服务的金融活动。

(三)境内关外

在我国境内,海关辟出一个专门区域,进出的货物相当于进口和出口。在这部分领土内运入的任何货物就进口税及其他各税而言,被认为在海关以外,免于实施惯常的海关监管制度。

二、境外自由贸易港发展概况

境外自由贸易港的基本特征是:自由贸易港推行“境内关外”的保税制度,实行优惠的税收和产业政策,采取开放的企业准入制度,鼓励民间资本和国际资本投资,现代服务业发达,外汇支付自由。功能主要依据区位条件和进出口贸易的流量而确定,并且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发展而发展。香港、新加坡、鹿特丹等都是世界著名的自由港。

(一)新加坡

作为一个基本上没有关税的国家,新加坡自由贸易的程度在全球名列前茅。在自由港内,商家可以对任意产品进行存放、改装、分拣和再出口。其政策优势主要包括:第一,除烟、酒、石油,机动车等四类产品,不对其他进口商品征收关税;第二,空港一体,确保物流的高效性是确定新加坡贸易中心地位的关键所在;第三,所有进出口申报、审核手续都可在网上完成,为企业提供一站式快捷通关便利;第四,打造国际级货物集散基地,吸引世界各地货物前去中转;第五,制定和完善相关自由贸易法律法规,营造公开、透明,平等的贸易环境。

(二)香港

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加上港府的积极不干预政策,香港成为全世界最自由,最开放的自由贸易港。香港自由贸易港的优势主要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始终坚持自由贸易政策。除特殊商品外,一般商品进出口无需缴纳任何关税,任何机构和个人都有办理进出口货物的权利。二是金融业高度发达。货币可以自由兑换,资金可以自由进出,香港也是世界上金融机构最密集的城市之一。三是良好的投资环境。香港政府一直奉行零干预或少干预的市场经济政策,鼓励外商投资,企业无论内外均一视同仁,为所有公司营造了公平的投资环境。四是人物流通关方便快捷。香港的机场、码头、道路等基础设施条件完善,各码头公司之间竞争充分,服务高效。无论是人员还是货物通关都极其便利,配合政府的低税收政策,国际物流公司都会选择香港作为货物中转地,使香港成为最繁忙的港口之一。

(三)“欧洲门户”鹿特丹

鹿特丹是荷兰的交通枢纽和工业中心,鹿特丹港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货物处理港口。为了跟上全球贸易、国际运输和物流的发展趋势,鹿特丹港不断强化港口服务管理功能,营造宽松便利的通关环境。一是建立公共信息平台、主导EDI标准化等系列措施实现港口服务信息化,提高港口运作效率,降低成本。二是建立立体交通运输网络,强化港口物流服务功能。三是储、运、销一体化,通过保税仓库和货物分拨配送中心进行储运和再加工,提高货物附加值,然后通过多种运输方式将货物运往欧洲各国。四是先进的海关设施配合优惠的税收政策,实现海关管理自由化。

三、依托现有自贸区经验成果是关键

中国自贸试验区在探索自由港建设方面既有基础也有优势,应先行先试当好改革排头兵。2013年9月29日,上海自贸区挂牌成立。顺应全球经济发展新形势,中国主动选择一个新的开放试点,从无到有,其核心是以开放倒逼改革提速,战略意义重大。中国自贸区从此进入1.0时代。2014年12月,第二批自贸区得到批复。分别是天津自贸区代表华北,广东自贸区代表华南,福建自贸区代表东南。沪津闽粤四大自贸区扮演了创新发展先行者的角色,在全国、特别是在区域内起到积极带动示范作用。各自贸区依据自身定位,大胆在体制机制上进行探索,中国自贸区战略进入2.0时代。2016年8月31日,国务院批准在辽宁省、浙江省、河南省、湖北省、重庆市、四川省、陕西省新设自贸区试点,第三批自贸区诞生。“1+3+7”,中国自贸区战略新格局形成。从沿海到中部再到西部,从“齐头并进”进入“雁行阵”模式,冲刺国际高标准自由贸易体系,中国自贸区迎来3.0时代。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后,“自由贸易港”的概念逐渐进入公众视野。“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政府不断简政放权,各自贸区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探索进一步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和自由化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从自贸区升级到自由港,逐步兑现政策红利。在现有经验成果基础上,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沿海港口试点,条件成熟时再向内陆地区推进。

四、推动更高层次对外开放格局是目标

尽管中国自由贸易港建设还在摸索阶段,“自由化”也没有明确定义与国际标准,但其是自贸区的全方位升级,改革开放的深化版,这一点已经得到了业内人士的肯定。自由贸易港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摸索制度创新,利用好政策红利,改革创新当仁不让是关键一招。尽管国际上有很多成功的自由贸易港,有可借鉴的经验,但这些经验如何与中国实际相融合,仍需要进行创新转化。笔者认为中国自由贸易港建设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聚焦货物、人员、资金三大要素更加自由流动

在货物自由流动上,在自由港内备案注册的企业,只对重点类型、重点货物实行抽检制度。通过完善软硬件设施,创造更方便快捷的通关条件;资金的自由流动上,改善外汇管理方式,调整税收优惠政策、完善自贸区账户制度,大力发展离岸金融业务,降低企业税赋提高资金效率;人才的自由流动上,对于港内企业聘用的外籍人才,可享受准国民待遇,吸引国际高端人才进入自由港工作,提高自由港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二)创新管理体制,专业机构专业管理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政府尝试简政放权,通过成立经授权的专门机构负责管理和协调自由贸易港的整体事务。自由港内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审批项目、财务预算、资金筹措、土地征用、企业监管,整体规划等均由专业机构负责管理。政府秉持非必要不干预的原则,理顺与专业机构的职能与角色,通过事后监管,考核与评价自由贸易港的经济活动。

(三)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

自由贸易港的建设必须有完善的法律保障作基础,各项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也需要法律作后盾。在中央政府充分授权之后,自由贸易港所在的地方政府都应用法律的形式体现所制定的基本政策,以法律形式明确自由港内有哪些特权和义务,鼓励什么和限制什么,以便更有效地发挥地域优势,控制不利因素,服务好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大局。经验证明,一些国家或地区的自由港之所以有很强的竞争力,除了政策优势以外,还包括完善的法律体系作后盾。通过厘清自由港内各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让管理者、投资者和经营者都有法可依,使得相关创新改革得以有序推进。

五、结束语

自由贸易港是目前全球开放水平最高的特殊经济功能区,但是如何开放、如何自由,如何建设目前国内外没有统一标准。探索建设中国的自由贸易港,既是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步骤。如何把国际经验与中国实际相结合需要制度设计者多费思量。正如十九大报告所指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未来,随着自由贸易港建设不断凝聚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国的对外开放将迸发出更加强大的动力。

[1] 汪 洋.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N].人民日报,2017-11-10(4).

[2] 李建萍.世界自由港的比较与启示[J].中国外资,2013(12).

[3] 范宏云,孙光永.香港建设自由贸易港的经验[J].特区实践与理论,2008(3).

[4] 陶 杰.新加坡:自由贸易港高度开放[N].经济日报,2014-2-13(13).

[5] 刘 重.国外自由贸易港的运作与监管模式[J].观察思考,2007(3).

[6] 张 锐.自由贸易港承接对外开放新使命[N].国际商报,2017-11-1(4).

猜你喜欢

自由港货物
2022年上半年俄罗斯港口煤炭转运量同比下降4%
逛超市
宁波—舟山港航运物流软实力的发展研究
绥芬河市与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自由港”互动对接的路径探析
上海自贸区金融开放的定位与路径分析
路遥知马力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