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新时代脱贫攻坚新模式的研究
——以范县脱贫攻坚为例

2018-12-06储慧红

经济研究导刊 2018年22期
关键词:贫困村贫困户攻坚

储慧红

(中共范县县委党校,河南 范县 457500)

一、新时代脱贫攻坚的现实意义

1.脱贫攻坚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前提条件。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坚持大扶贫的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1]。通过脱贫攻坚,定能坚定人民共同富裕的决心和信心,定能消除很多不稳定因素,对促进社会发展进步、民族团结共荣、国家长治久安发挥重要作用。

2.脱贫攻坚是巩固党执政基础的必然需要。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要领导13亿多人的社会主义大国,就要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中国共产党自成立来,就保持同人民群众的鱼水关系,我们党是鱼,老百姓是水,鱼离不开水,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脱贫攻坚意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只有实现全面小康,让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我们党才能赢得人心,进而巩固我们党的执政基础。

3.脱贫攻坚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2]。全面小康一个都不能少;共同富裕的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实现精准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一公里”,也是近几年最大的民生工程,更是增进人民福祉的必然需求,它也体现了五大发展理念中的“共享发展”理念。贫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短板,只有坚定脱贫攻坚任务,才能不断增强贫困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范县扶贫工作现状

范县辖7镇5乡,574个行政村,55万人。范县位置特殊,黄河、金堤河横贯县境,沿黄线长达47公里,滩区人口和耕地面积占全县1/5,在濮阳市最高。全县基础条件差,处于省际边缘,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河南省“三山一滩”脱贫攻坚主战场。2016年建档立卡贫困村115个,贫困户12 390户、40 143人,贫困发生率7.66%。

在实际工作中,范县结合实际情况,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深入贯彻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部署,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党建引领、全民动员、精准施策、稳定脱贫”的工作思路,积极探索“党建+集体经济+贫困户”“龙头企业+基地+新型合作社+贫困户”“金融扶贫5+”等脱贫新模式,强化产业和就业扶持根本之策,加大教育、医疗、卫生等扶贫力度,全县实现1.1万人稳定脱贫。2017年动态调整后,全县现有贫困村99个,贫困户10 044户、27 316人,贫困发生率降至5.09%,降低了2.57个百分点。

三、范县精准扶贫的主要做法

按照“真扶贫、扶真贫”的工作要求,紧盯“一个目标”,夯实“两个基础”,聚焦“三个关键”,落实“四个到位”,稳扎稳打、全面发力,有力推动了脱贫攻坚不断取得新成效。

1.紧盯“一个目标”。以2019年底全县现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实现稳定脱贫为目标,严格按照中央“六个精准”“五个一批”和省委“五条途径”“五项举措”“五个保障”等要求,加强领导,集中力量,密切配合,持续发力,奋力走在全省脱贫攻坚工作的前列。

2.夯实“两个基础”。一是夯实精准扶贫基础。按照省委“四个必到”“三个零差错”“三率明显降低”的工作要求,全面开展入户普查,顺利通过了全省脱贫攻坚问题整改成效实地核查和第三方评估,在全省131个县(区)中排名第41位,全市排名第2位。二是夯实精准脱贫基础。持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力度,按照“四有六通”要求,完善实施基础设施项目,如农村道路、饮水、文体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在农村电网改造方面,完成全县所有贫困村电网改造任务,实现了贫困村生产、生活用电全覆盖。

3.聚焦“三个关键”。一是聚焦产业扶贫增动力。坚持把产业扶持作为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在“五个着力”上下功夫、求实效,不断增强贫困群众“造血”功能。着力做强特色农业,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攻方向,擦亮“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品牌,强化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双轮驱动”,大力发展温棚瓜菜、双孢菇、水产养殖、莲稻鳅共作、畜牧养殖五大扶贫产业。积极探索“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贫困户”“金融扶贫5+”等扶贫模式,加快推进强势龙头项目建设,通过生产带动、劳务增收、产权入股、带资入股等扶贫方式,带动贫困户稳定增收。着力做优扶贫车间,以“便民、利民、带贫、富民”为突破口和切入点,将扶贫车间建到群众相对集中的学校、村室附近,重点引进服装加工、手工编织和玩具加工等技术门槛低、劳动密集型产业,积极吸纳贫困群众就业。着力实施光伏扶贫,抢抓政策“窗口期”,合理分配收益,全县46%的贫困户有了稳定的增收渠道。着力发展旅游扶贫,大力推进中原荷花园、“五彩黄河”旅游观光带、柳溪小镇、荷花小镇等建设,实现旅游带动周边贫困人口直接或间接从事旅游服务。同时,积极谋划建设省定田园综合体项目,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扶贫产业良性互动互促。着力推进电商扶贫,站位市场发展前沿,巩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成果,大力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运用“电商+产业扶贫”模式,与淘宝、京东、喜买网等12家知名电商企业合作,网上销售范县大米、范县莲藕等有机农产品。央视财经频道“中国电商扶贫行动”对范县网络销售大米、莲藕给予了报道。还成功举办了“有机之乡·生态粮仓”范县年货采购节暨CCTV7《中国科技扶贫》走进范县大型直播活动。二是聚焦就业扶贫挖潜力。整合县人社、教育、残联等职能部门培训资源,针对群众需求开展订单式培训,确保贫困户至少掌握1—2项实用技术;在各乡镇成立劳务输出公司,积极帮助有条件的贫困群众外出务工,增加工资性收入。针对劳动能力弱的困难户,采取政府购买岗位的方式,安排其从事保洁、护林、保险宣传等职业,实现贫困群众稳定增收。三是聚焦金融扶贫添活力。构建县乡村三级金融扶贫服务网络,完善金融服务、信用评价、风险防控和产业支撑四大体系,支持贫困户创业就业。

4.落实“四个到位”。一是教育、健康扶贫到位。本着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失学、不让一个孩子在求学路上掉队的原则,积极落实教育扶贫各项政策。二是基本保障到位。强化住房保障,率先实施农村危房清零行动。强化困难群众生活保障,进一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调整低保标准与扶贫标准的差距。实施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对符合条件的贫困和重度残疾人落实“两项补贴”。同时,投入552万元,积极实施“六改一增”工程,切实改善了贫困户生活条件。三是搬迁扶贫到位。抢抓黄河滩区居民迁建政策机遇,强力推进滩区居民迁建工程建设。同时,为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可发展、能致富”,依托濮阳市木业产业园,大力发展木业深加工,努力打造滩区迁建群众就业基地,吸纳滩区迁建群众就业。四是社会扶贫到位。组建扶贫开发协会,引导全县非公经济企业积极开展扶贫工作,50家企业与50个贫困村结成帮扶对子,累计捐款捐物总价值570余万元。聚焦公益慈善,设立桑梓助学、残疾学生教育资助基金,实施金秋助学、希望工程圆梦、扶残励志教育、“雨露计划”等工程,对困难家庭孩子上学进行资助,全年发放128.5万元,惠及665名学生。吸收“两代表一委员”、致富能人等加入扶贫协会,积极引导其联村包户,形成了多点发力、各方出力、共同给力的扶贫格局。

四、范县脱贫攻坚的对策和思考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着力建体系、抓队伍、严监管、强督查,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推进机制,确保脱贫攻坚质量和效果“双提升”。

1.构建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完善财政支农政策,优化财政支农投入供给,推进行业内资金整合与行业间资金统筹相互衔接配合,理顺涉农资金管理体系,创新涉农资金使用管理机制,改革和完善农村投融资体制,切实提高国家支农政策效果和支农资金使用效益。

2.继续完善医疗、教育、金融等扶贫政策。近年来,国家出台许多行业扶贫政策,但在落实过程中程序烦琐、条框太多,群众搞不明白。比如健康扶贫,涉及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大病补充保险、民政救助报补等多项政策叠加使用,程序复杂,操作困难,算账烦琐。建议完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办法,简化程序,提高标准,易于群众理解掌握。

3.统筹贫困县中贫困村与非贫困村,贫困户与非贫困户平衡发展。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入,贫困县中非贫困村存在的发展不平衡、贫困村中非贫困户存在的心态不平衡问题日益突出。建议针对“两个不平衡”问题,完善顶层设计,出台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明确整合的扶贫资金是否可以用于非贫困村、应该怎么用;尽量多出台普惠性的扶贫政策,尽量模糊贫困村和非贫困村的概念。同时,赋予基层一定灵活度,鼓励基层因地制宜探索解决办法。

五、加强队伍建设

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大贫困地区干部培训力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队伍建设,选好配强乡镇扶贫领导干部,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经费保障。选好配强村级领导班子,加强两委班子建设,鼓励和选派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愿意为群众服务的年轻干部,以及退伍军人、高校毕业生到贫困村工作,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和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的作用。

猜你喜欢

贫困村贫困户攻坚
金融扶贫站惠及3万贫困户
贫困村变身“客栈村”——勐腊县勐伴镇河边村的脱贫印记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一个贫困村的“暴富”——宝丰村的农业也能让人“吃撑”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鞋底垫厚点,也能走得快”——贫困户崔普选和他的“梦中梦”
脱贫攻坚拉响新警报
脱贫记 贫困户陈福田和何麦换的故事
贫困村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
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