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工科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研究

2018-12-05王新兵裴西宏

青年与社会 2018年33期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新工科

王新兵 裴西宏

摘 要:新工科具有新视角、新理念、新途径和新标准的本质特征。它给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变革、方式变化和角色转换提出了新要求。因此,必须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交叉与融合,深入贯彻落实高校大思政工作;利用大数据,实现管理与服务的科学化和精准定位;协调与共享,推动“两微一端”建设。

关键词:新工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

“新工科”(Emerg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这一概念自2016年提出以来,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教育部组织高校进行深入研讨,形成了“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受到了工程教育界的广泛关注,被称为我国工程教育的“新革命”。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长效机制;坚持改革创新,推进理念思路、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创新,增强工作时代感和实效性。它表明,在新科技革命、新产业革命和新经济背景下的工程教育改革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引领,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只有紧跟时代、不断创新才能增强实效性,才能促进工程教育改革的成功。由此可见,建设新工科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新工科的特点,创新路径,才能促进新工科建设的发展。因此,在新工科建设的背景下,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和新方法不仅是新工科建设对思想政治教育者提出的新要求和新挑战,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

一、新工科的内涵与本质特征

不同学者对“新工科”内涵的界定不一,如钟登华指出,新工科“工科”是本质,“新”是取向,要把握好这个“新”字,但又不能脱离“工科”,其内涵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理念新:应对变化,塑造未来;要求新:培养未来多元化、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途径新: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调与共享。张海生则认为,“‘新工科是指在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以及知识生产模式转型背景下,面向当前新经济的现实急需和未来发展,运用新兴技术建设和发展一批新兴工科形态,或者改造和升级一批传统工科和理科,构筑具有跨界整合、创新驱动、应用实践等特征的中国本土化的新型工科。”而李华等人主张将教育部高教司《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中新工科研究的主要内容——工程教育的新理念、学科专业的新结构、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教育教学的新质量、分类发展的新体系——作为新工科的内涵。上述关于新工科内涵的阐述,可以理解为从本质、背景和内容角度的探讨。如果从育人本质的角度来分析,新工科就是要阐明高校应该培养什么样的工科人才才能满足新经济的需要。圍绕这个目标,新工科必须在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等多方面发生变革。在新工科诸多内涵中,教育理念的改变是核心的,也是最根本的,只有教育理念发生变化,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人们对“老”工科的认知,新工科也才能具有真正意义上的“新”内涵。“新工科教育理念是对新工程教育的理性认识与哲学反思,是从整体和一般角度思考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中的发展问题。”因此,对于新工科的理解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新工科给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面对新经济,中国的工程教育将何去何从;二是新工科教育对传统工科教育理念产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新工科的“新”就是新经济下的工程教育新理念。据此,新工科就是为适应新经济的发展需要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的培养创新型实践人才的工程教育。其本质特征包括:

(一)新视角

新工科教育的改革是针对国内国际大势提出的工程教育的“中国方案”。我国的工程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起点是国家重大战略发展新需求: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推动以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和新模式为特点的新经济发展,迫切需要深化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充分发挥高等工程教育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引领和推动作用。当前,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蓄势待发,产业重大变革和新兴产业的发展逐步深入,创新驱动成为许多国家谋求竞争优势的核心战略。因此,加快工程教育改革,培养创新工程人才,主动参与国际竞争已是必然的战略选择。

(二)新理念

提出了全新的工程教育理念,其主要的内涵包括:

(1)工程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创新型实践工程人才。新工科教育不仅要培养创新型人才,而且还要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人才。因为工程教育培养的人才是来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如果没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是无法解决问题的。因此,新经济下的新工程教育必须要求造性和实践性相结合。

(2)注重成果导向。相对于过程导向,成果导向是通过成功学习者的分析来反推学习过程,从中找到适合每个学习者成功的路径。近年来,我国高校的本科教学评估采用审核评估模式和专业认证,通过调查毕业生在工作后的发展状况来反思工程教育过程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这就是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下的具体实施。

(3)以学生成长为中心。“‘以学生成长为中心更符合高校的育人本质,因为成长不要求学生都成为最优秀、最有能力的人,而是每个人在毕业后首先成为有基本素质负责任的公民,成长是因材施教下的包容性发展,这种包容促进学生个性、思维的新异性,使学生学会生存所需要的基本生存技能、生存资本,促进了每个学生在社会舞台的施展,而不是催生学生个人主义泛滥;以‘学生成长为中心培养目标明确且具备包容性,包容才能创新,符合新工科未来发展方向。”

(4)“全面”的工程教育理念。与“老工科”相比,新工科更强调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人文与科学素养并重、继承与创新优势互补和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的全面发展的工程教育理念。它是对学生全面发展内容的进一步拓展,深入阐释了新工科下工程科技人才全面发展的内涵。

(三)新途径

新工科进一步拓展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目标的路径。与信息技术、大数据紧密联系的新经济正在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跨界创新融合、协同治理机制带来了持续的技术进步和商业创新。因此,交叉与融合、协调与共享必然是未来新工科发展的路径。因为现代工程问题的解决离不开信息技术和大数据的支持,其解决问题的方案必然需要多学科、多层面、多方位的交叉与融合。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也需要多方参与,必须建立相应协调机制,搭建共享平台,实现综合治理。

(四)新标准

教育目标是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标准,虽然对于未来工程师的质量标准没有统一的界定,但新工科在人才培养规格和标准肯定比“老工科”的要求更高,更强调综合能力,除了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素养外,创造力、沟通能力、社会技能、终身学习、领导力、全球视野等都是未来工程人才必备的核心素养。

二、新工科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要求与特点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意见》为高等工程教育改革提出了指导方向,培养未来全面发展的工程人才是落实立德树人新要求的重大举措。一方面新工科教育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引领;另一方面,它为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一)教育内容的变革

教育内容的變化主要体现在观念内容的更新。要做好对学生价值引领,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师队伍首先自身须不断学习,改变自身的观念,提高认识,才能正确的引导学生。新工科带来的不仅仅是学科专业、课程内容、学习方式等方面的变化,更重要的是观念的改变。它所蕴含的价值体系是新时期学生成人成才的保证。新工科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变革主要体现在:新工程教育观的树立、创新意识的培养、综合素质的提升、心理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强化等方面。

(二)教育方式的变化

虽然新工科对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带来根本上的变化,但是其所主导的跨界创新融合与协同治理的理念也会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带来新的变化。新工科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在继承已有教育方式的基础上,结合工程教育的新特点,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和路径。综合运用学习指导、心理疏导、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等多种手段,深入分析和了解学生的心理和诉求,采用多点触动,重点突破的方法,这样才能推动工程教育的新发展。新工科给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带来的变化应包括:由单一向多样化方式的综合运用、新技术和新手段的运用、多主体的协同与制衡等方面。

(三)角色的转变

基于“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理念,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教育者和受教者都必须转变自身角色定位。目前的工科教育及高校本科教育主流奉行“以学生为中心”亦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该理念存在两个弊端:一是弱化了教师的主体地位,二是强化了行政管理者的主体地位。“以学生成长为中心”强调了不同学生的成长路径及结果,在肯定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强调了教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引领作用。行政管理者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更应是服务者而不是纯粹的控制者。因此,学生的角色应从个人为中心的主体转变为个人发展为中心的主体,同时承担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双重责任;而教师则应从主导者变为引导者,行政管理者由管理者变为服务者。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保证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三、新工科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探讨

新工科概念的提出不仅给注重实践研究的“工程范式”提供了工程教育改革的“中国方案”,更是给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范式,把“工程范式”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必然会进一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和实效性。因此,以新概念、新模式、新技术为核心要素的新工科必然会带来高效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的新变化。

(一)交叉与融合,深入贯彻落实高校大思政工作

高校大思政工作是指把学校各部门、各单位都纳入思想政治工作的范围,多方形成合力,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新工科的交叉与融合是指多学科交叉与产学研的融合。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交叉就是要实现学习指导、心理咨询、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等各种手段和方法同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建立起大思政教育体系。融合就是把新技术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手段与教育内容的更新同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因此,交叉与融合是贯彻落实高校大思政工作的重要途径。

(二)利用大数据,实现管理与服务的科学化和精准定位

大数据不仅有利于完善学生的信息管理,强化学生的教育,而且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和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大数据是把双刃剑,一方面有利于教育管理者获取大量的信息,实现数字化的管理,提高管理的速度和实效,但另一方面,它也会有大量的信息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造成个人信息的泄露及相关教育内容的扩散,如果不能及时处理,就有可能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如辅导员(班主任)在和学生交流过程中的言论可能会出现在网络上,通过网络的扩散会迅速引起关注,如果稍有不慎,就会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加强网络思政工作队伍建设、提升思政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转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观念、强化服务意识,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是大数据时代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同时,充分利用大数据,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平台,使学生和教育工作者更好地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学生诉求并解决学生反映的问题;梳理和整合各种知识和信息,注重大数据的舆论分析和评判,了解学生的思想特点分布,及时对学生采取心理疏导,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有效地防范各种危机。

(三)协调与共享,推动“两微一端”建设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加强 “两微一端”建设,运用大学生喜欢的表达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新工科提出的协调与共享对加强高校“两微一端”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协调,就是建立高校、政府、行业和企业参与的协同育人模式来推动新工科专业的结构调整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共享,则是优质教育资源和教育成果的共享共建。在“两微一端”建设中,协调就是要让全体师生共同参与其中,构建信息发布的立体交叉网络,及时发布微信息,充分发挥“两微一端”的正面引导作用,同时,强微平台的建设;注重信息的简短、趣味、有吸引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亲和力,注重内容的创新性。共享,就是建立高校内部、高校与高校之间、高校与社会之间优质教育资源和教育成果的共享。因此,加强校际、校企合作是“两微一端”建设的重要路径。

参考文献

[1] 钟登华.新工科建设的内涵与行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03).

[2] 张海生.“新工科”建设的背景、价值向度与预期效果[J].湖北社会科学,2017(09).

[3] 李华,胡娜,游振声.新工科:形态、内涵与方向[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04).

[4] 韩鹏.对新工科教育理念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8(08).

基金项目:文章系西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项研究课题“新工科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路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SZY20170002。

猜你喜欢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新工科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以网络为载体的政府管理模式创新路径分析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