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思维根基探究
2018-12-05黄璐璐
摘 要:夯实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学理基础,必须深入到哲学思维层面,找到实践教学的思维根基。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思维方式在哲学层面是一种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其局限性在教学中有突出表现。因而,实践教学的创新之根本在于思维方式的突破,即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思维方式超越传统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思维方式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问题,是新时代开辟思想政治教育新境界的重要課题。尽管各高校在一系列中央文件的指引下对实践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取得了不少成果。然而在百家争鸣的研究态势和五花八门的实践样式外表下,却隐藏着坚实的学理依据的缺位,这不免让人产生无根之感。突破这一问题必须进行深刻的哲学反思,揭示实践教学的深层根基。
思维方式“是人们思维活动中用以理解、把握和评价客观对象的基本依据和模式。”它通常包括日常思维、科学思维和哲学思维三种,其中哲学思维处于最深层次。要夯实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学理基础,必须深入到哲学思维层面,找到实践教学的思维根基。
一、 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思维方式的局限
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思维方式在哲学层面是一种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理论研究的深入,这种思维方式的局限性日益显现出来,成为当今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钝化的重要根源,制约着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和方式的革新。传统主客二分思维方式的局限性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有突出表现。
(一)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缺失
主客二分思维方式在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将教师与学生进行主客划分并将其绝对化。在教学关系中,这种思维方式倾向于将教师的主体性及主体地位过分的强调、突出和关注,而学生的主体性却被遮蔽和忽视。因而学生总是受动的,被“改造”的客体对象,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能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等主体属性没有被激发出来。
(二)教学中的知识本位主义
主客二分思维方式的形成是人类认识史上的巨大进步,它推动了自然科学的飞速发展,但同时也将“理性”、“知识”抬高到“至高无上”的位置。这种自西方近代科技发展以来,泛起的“知识本位主义”、“理性至上主义”早已渗透到我国的各个领域,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也有突出表现。
第一、重理论而轻实践。长期以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对于实践及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秉持着这样一种观点:“理论具有优等地位,实践活动从属于理论”。这种认知决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即实践教学只是作为理论教学的辅助和延伸而存在。
第二、概念思维的泛化。概念思维追求把握事物的普遍性和一般性,探寻变化现象世界之中的不变本质。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概念思维的泛化表现在,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世界的“特殊状态”常常被忽视甚至被隔离;缺乏对知识、价值的发展性认识,导致教学凝固化而与时代脱节;知识逻辑对生活逻辑、情感逻辑的越位等等。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思维方式的超越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思维方式是在对近代西方哲学主客二分思维方式的批判性超越中形成的。在近代西方哲学史上,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是一种物我分离的思维,表现为主体与客体、思维与存在、人与自然等的二元对立。在这种二元对立中,唯心主义与旧唯物主义各执一端,始终达不到对立的合解。马克思则发现了统一两者的真实基础和中介——实践,实现了思维方式的转变。
(一)以关系思维超越还原思维
还原思维即把对现存的一切事物的解释还原为初始本原或本体的思维方式。与传统哲学总是试图把纷繁复杂的现实世界关系网归结为永恒不变的“一”不同,马克思恰恰是以现实活动中相互作用的关系为基础来把握现实世界。实践就是包含着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自然世界与属人世界否定性统一关系的关系场,是二重化世界统一性的现实基础。从主体主导的现实世界的关系出发,而不再追溯那个永恒的“一”,使马克思超越了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
(二)以过程思维超越前定思维
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亦体现为一种前定思维,即认为现存的一切事物都是由先在的本质规定的。这种思维的提问方式是“是什么”,即从其所是来认知事物,从而一劳永逸的获得其恒定不变的意义。马克思的哲学重心并不在“是”其所是,而是在“是”本身,即存在“何以可能”的问题。从实践出发来理解人,即面向人的现实的生存活动来把握人。
(三)以矛盾思维超越绝对思维
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还体现为绝对思维,即从主客对立的两极出发寻求世界的单一本性的思维方式。在克服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片面理论中,马克思形成了从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思维与存在在现实活动的否定性统一关系中来把握矛盾和解决矛盾的观点,这些矛盾性关系的现实基础就是实践。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思维方式是超越传统哲学、开启现代哲学的思维方式,具有高度的科学性。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理论要超越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局限,开辟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境界,就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思维方式为其思维根基。
参考文献
[1] 高清海.论实践观点作为思维方式的意义——哲学探进断想之二[J].社会科学战线,1988(01).
[2] 吴亚玲.实践哲学视阈下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践性[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08).
基金项目:文章系2017-2018年度辽宁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科研规划项目“新媒体时代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LZY17141;文章为2017年度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校级项目“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ltyzx2017005。
作者简介:黄璐璐,硕士,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