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基础英语课程中学生思辨力能的缺乏及其对策

2018-12-05刘丽娜

青年与社会 2018年33期
关键词:思辨能力培养

摘 要:思辨能力是全球教育界普遍关注的能力,是提高高等院校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前提,对思辨能力的培养也引起国内高等教育的广泛关注。思辨能力的缺乏在目前的英语专业大学生中普遍存在,并影响着学生们的创新能力。文章旨在针对英语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缺乏的问题,从综合英语课的课程讲授角度提出相关的对策,从微观的角度作以尝试,帮助学生的课程展开的过程中培养其思辨思维能力。

关键词:思辨能力;大学英语专业;基础英语课;培养

思辨能力的培养是国外高等教育的一项核心要求,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进程,我国的高等教育界也对思辨能力的培养引起了广泛的重视。《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中也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专业课程教学中要有意识的训练学生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多角度分析问题等多种思维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难题等创新能力。在教学中要正确处理语言技能训练和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两者不可偏废”。

一、思辨能力

“思辨”和“思辨能力”分别是英语Critical thinking和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的对译。Critical thinkin并不等同于“批判+四维”(critical+thinking)。Critical thinking(思辨)是一种智力程序,这种程序包括信息分析与评估,尤其是对那些理所当然地被当成真理和常识的观点所做的分析与判断,或对所提供的证据与推理进行重新检查,反省那些判断的原意,然后对某些信息和事实提出自己的评判。因此,简单地说,critical thinking或“思辨”是指一种基于质疑、观察、分析、抽象、重构等形成的对世界中的人或事具有洞察力的、敏锐的判断。

西方学者对思辨能力的研究起步较早,分别从哲学,认知心理学和教育学三个领域对思辨能力进行研究。随着各领域研究的深入,一些学者将这三个领域的研究融为一体,如以法乔恩为首的德尔斐项目组,在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学者法乔恩受美国哲学联合会的委托,组织46位在哲学,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有重要影响的专家组成了德尔斐项目组(The Delphi Project),思辨的构成要素进行为期两年的研究,并提出“双维结构思辨能力模型”。上述的结构模型研究对国内的思辨能力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二、基础英语课程如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对于思辨能力缺乏的现状,学界普遍认为与欧美发达国家相对比而言,中国大学生的思辨能力欠缺,而与其它专业的同学相比,英语专业同学的思辨能力则更为缺乏,由此带来英语专业学生普遍缺乏创新能力,并对以后个人的职业发展产生障碍,无法满足新时代背景下对大学生全面能力发展的要求。针对以上英语专业学生在思辨能力上的不足,在综合英语课的讲授过程中进行不同层面的尝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一)明确教育目标和思辨能力培养的一致性

思辨能力培养的目标和课程培养的目标的一致性是在教育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前提条件。德尔斐项目组对具有思辨能力的所应具备的能力进行了明确的界定,既具有认知能力又有情感倾向性。于此同时,布鲁姆提出教育的目标的分类也涉及三个领域,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精神运动领域。由此可见思辨能力的培养目标和课程培养的目标即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课程内容的设定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是切实可行的。

(二)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实施方案

《基础英语》是一门综合英语技能课。本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等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由于学生本身的语言基础,学习习惯的限制,在课堂中对基础英语课程的语篇的理解仅限于词汇,语法层面。于此同时,授课教师由于其个人知识能力有限,授课方式拘泥于传统,更是难以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通过知识的传授过程培养学生的思辨思维能力。由此可见,在英语专业的基础英语课堂,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做出积极有效的改变,才能达到培养新一代大学生的思辨思维能力。

首先,从学生自身出发。在教育学领域,布鲁姆将思辨能力的培养目标从低到高设定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其中分析-评价-创造被称为“高层次思维”,等同于“思辨”。從英语专业学生本身特点结合基础英语课的课程特点,对以上六个层次的需求,在大部分学生中表现出对前三个层次基本可以达到,而对后三个层次的“高层次思维”只有少数学生可以达到。从基础英语课的课前和课后的学生预习和复习阶段,可以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以基础英语(一)的课文“Never Say Goodbye”为例,在课前预习阶段,尤其对于大学一年的新生,可以将预习的具体内容细化。对于文章的预习,要做到:(1)在文章阅读过程中,将不同类型的难点词汇作以标记,如一般性词汇,术语类词汇,短语类表达,特殊语法现象表达,特殊句型表达。(2)通读文章,判断文章的写作体裁,并根据体裁的不同对文章进行段落结构的划分。(3)根据课前预习阶段的预设性问题,展开对课文主题的思考,并查阅相关主题的资料进行佐证分析。在课后复习阶段,要做:(1)背诵课文课文中重点词语和短语相关例句,并举一反三进行模仿应用。(2)对课文的主要脉络进行总结,列出文章的写作大纲。(3)就文章对该主题的展开方式进行讨论,从细节处找出作者的写作闪光点,并提出个人意见。以上预习和复习阶段的六个方面的内容,既囊括了记忆,理解,应用基本思维能力要求,要着重强调了分析-评价-创造的“高层次思维”。

其次,从教师授课角度出发。基础英语课程作为英语专业一、二年级的专业基础课,在整个培养方案中所占的课时相对较多,但授课教师在对课文进行多层次分析讲解的过程中,仍觉得时间有限,因此需要教师在课前对所讲授的语篇进行合理的不同层次的讲解,以期在有限的时间既传授课本知识,拓展学生视野,又能培养学生的思辨思维能力。还以基础英语(一)的课文“Never Say Goodbye”为例,教师可在课堂讲授中做如下尝试:(1)课前,在新授课开课之前,授课教师应该对学生的预习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布置较为具体详细的预习内容,如:根据对“Never Say Goodbye”题目的理解,进行小组讨论,在未进入课文之前进行主要内容的推测,鼓励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资料搜集,共享,并进行分析和探讨,通过交流激发出不同的思维角度。(2)课中。此阶段是授课的主要实施阶段,在此阶段,首先要以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的预习状况,根据学生的预习效果,开展下一步的课堂教学活动。传统的基础英语课堂授课阶段,多以教师为主围绕词汇,语法,句子结构这些传统的语言知识点进行讲授,但在思辨思维的激发过程中则要求老师,更多的在课堂上发挥组织者的作用,基于良好的课前预习,学生对课文的词汇和语法知识点的认知已经完成了记忆-理解的层面,老师在课堂上对词汇和语法的处理则应更多的关注思维的拓展,例如:课文中出现的第一个需掌握词汇“confront”,学生在预习阶段,会查明词义,部分同学也会对该词的基本搭配有所了解,课堂上,老师就可以展开思维拓展,鼓励学生找出同义词,近义词,并对课文原句进行复述。对于句子的处理,以本课为例,可以引导学生找出结构不同但句义相同的,同为表达对离别的悲伤的句子,并进行对比,找出其中的深层含义。从语篇层面,本课由三个故事组成,引导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对三个故事进行简单概括,并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关联性和层次感。(3)课后,根据课上的讲授,合理的布置相关的练习,以本课为例,首先要求学生对课文的语言知识点熟练掌握,并能将其运用到段落仿写之中。并要求学生对本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通过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的不同任务实践,培养学生不同层次的思辨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分析并做出有理有据的总结。

三、结语

“《投身学习:实现美国高等教育的潜能》认为,教学效果好的教师要让他们的学生磨砺写作、言说技能,扩展批判性思维和分析方面的能力,发展综合、想象和创造的能力。对未来的最佳准备不是为特殊工作进行的狭隘的训练,而是能使学生适应变化的世界的教育。”在基础英语课堂上实施相应的教学方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和讨论中,培养学生的思辨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 高等学校外语教学专业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 文秋芳,等.构建我国外语类大学生思辨能力量具的理论框架[J].外语界,2009(01).

[3] 武宏志.论美国的批判性思维运动及其教益[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4).

作者简介:刘丽娜(1982- ),女,辽宁大连人,硕士,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化与教学。

猜你喜欢

思辨能力培养
基于培养思辨能力的大学外语教学策略探究
浅议加强英语专业实训课程实践的必要性
如何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中的思辨能力
“英语教学法”课程改革与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