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急性脑梗死认知功能障碍的特点及其与血浆pro-BNP和CRP的关系

2018-12-05杨志勇陈雄辉陈娜

江西医药 2018年10期
关键词:功能障碍血浆脑梗死

杨志勇,陈雄辉,陈娜

(广东省东莞市第五人民医院,东莞 523900)

急性脑梗好发于老年人群,是一种因脑组织内部缺血而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性疾病。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该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急性脑梗死具有发病突然、病情进展快及致残致死率高等特点,治疗不及时,往往引起偏瘫、记忆功能和认知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因此,及时有效地评估急性脑梗死的认知功能对治疗及预后有重要的指导意义[1]。脑利钠肽前体(pro-BNP)和C反应蛋白(CRP)作为急性炎症指标,常用于评估脑梗死的病情。Pro-BNP与心血管疾病关系密切,CRP可间接反应脑组织的损伤情况。有报道[2]指出,这两种指标与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认知功能存在一定关系,并有可能在认知功能评估方面起一定作用。本研究拟通过观察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pro-BNP和CRP的变化,分析其与认知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间收治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为观察组,所有患者发病时间均在48h以内。纳入标准:⑴符合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⑵年龄≥60岁;⑶患者及家属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⑷发病时间在48h内。排除标准:⑴急性脑梗死出现前即存在一定的认知功能障碍;⑵合并有严重的语言功能障碍、心理障碍及其他躯体疾病;⑶伴有其他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疾病或脑外伤史;⑷合并严重内分泌系统疾病或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⑸精神疾病;⑹血液系统疾病。选取同期接受常规体检的90例老年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年龄≥60岁,无药物依赖史、无精神病及脑外伤史等,无认知功能障碍。所有体检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本次研究得到本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批同意。

1.2 方法 收集两组人群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监测所有入选对象的血压、心率,计算平均动脉压(MAP)。使用彩色超声诊断仪对两组入选对象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探头频率设置为2.5MHz,分析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析MRI和DWI的检查结果判断脑梗死病灶的位置及大小。观察组患者在急性发病期空腹情况下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浆pro-BNP和CRP,采集的血液标本经离心,取血浆,-80℃冷冻保存,24h内完成检测。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设定的卒中量表(NIHSS)评估受检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内容主要包括上下肢运动、医师水平、凝视等15个项目,分数越高表示神经功能损伤情况越严重。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MoCA)评估受检者认知功能障碍,内容包含语言、记忆、执行功能等11个项目,分数为0-30分,26分以上为正常。据此将观察组对象分为有认知功能障碍组和无认知功能障碍组。

1.3 数据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分析用t检验;多组比较用F方差检验,相关性分析用Person相关性分析法。计数资料组间分析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及心率高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2.2 两组NIHSS和MoCA评分比较 观察组NIHSS评分高于对照组;MoCA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NIHSS和MoCA评分比较

2.3 两组血浆pro-BNP和CRP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血浆pro-BNP和CRP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pro-BNP和CRP指标比较

2.4 有无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间血浆pro-BNP和CRP指标比较 观察组中,有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血浆pro-BNP和CRP指标均高于无认知功能障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4。

表4 两组血浆pro-BNP和CRP水平比较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临床常见严重危及生命与健康的疾病之一,其特点主要为发病率、病死率、复发率、致残率较高且并发症较多,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健康[3]。认知功能障碍是多种原因引起的认知功能不同程度损害,根据严重程度不同,可分轻度认知功能损害至痴呆。有学者[4]指出,急性脑梗死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关系密切,急性脑梗死往往伴随脑组织血管堵塞性病变,因而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是急性脑梗死病情发展的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约有1/3出现认知功能障碍。脑梗死发生时,脑动脉发生狭窄甚至堵塞,引起脑组织局部血液灌注量急剧减少,脑组织代谢速度降低,神经递质反应速度减慢,最终导致患者思考能力降低、认知功能减退。有文献指出[5],脑梗死时出现缺血性病灶大多集中在前额叶皮质下环路,而该区域与人类认知、行为功能关系紧密,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出现异常后,通过级联反应最终影响认知功能。对于老年患者而言,其身体机能差、并发症多见、治疗起效慢,预后差,因此,早期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并预防认知功能障碍,对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活水平质量的关键。

急性脑梗死患者大多存在炎性状态,炎性因子水平较高。有报道[6]指出,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的病理基础,而CRP是监测动脉粥样硬化的理想指标,通过监测CRP指标的变化,有利于准确判定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转归及预后。Pro-BNP是一种神经激素,已经证实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诊断、治疗及预后方面有很好的指导意义,而在脑血管疾病中研究较少,有报道指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pro-BN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其浓度可作为判断急性脑梗死病情的重要指标[7]。急性脑梗死时,BNP水平明显升高,然而随着治疗的不断进行,pro-BNP水平明显降低,当其浓度高于150pg/ml时,治疗效果不佳,提示pro-BNP水平可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远期预测[8]。

本研究发现,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中pro-BNP和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表明二者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pro-BNP可能同CRP共同参与急性脑梗死的病理变化过程。同时,pro-BNP和CRP水平与脑梗死程度成正比,这可能是因为脑梗死病情的加重引发炎症反应恶化,导致机体释放更多的CRP;而且,已经存在的血管腔狭窄或闭塞,刺激血压升高,通过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受体诱导机体大量合成释放pro-BNP[9]。本研究通过卒中量表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评估发现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较高,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较大,因此,及时预防并提早治疗认知功能障碍是急性脑梗死治疗的一个重要方面。研究结果还发现,pro-BNP和CRP的水平与NIHSSS得分正相关,与MoCA得分负相关,尽早降低二者的水平可能有助于改善认知功能障碍。

综上所述,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容易出现认知功能障碍,急性期血浆pro-BNP和CRP水平会明显升高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情况更差,预后不佳。

猜你喜欢

功能障碍血浆脑梗死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血浆置换加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肝衰竭的细胞因子的影响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勃起功能障碍四大误区
CHF患者血浆NT-proBNP、UA和hs-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高血压与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
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相关血浆氨基酸筛选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