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爱与责任齐驱分享与呵护并存——关于规范班级“微信群”的思考

2018-12-05李月琴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18年9期
关键词:微信群信群值日

○李月琴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家校之间的联系也变得越来越方便了,用QQ、微信等联系、交流几乎成了家常便饭了。与之并驾而来的是,群消息中的言辞交流常夹带着无形的比较,使得学生也被牵涉其中,伤害着幼小孩子的心灵。爱孩子,却伤了别人家的孩子,分享快乐,却揭开了别人家的伤痛。为了更好地规范微信群,让它成为孩子成长的沟通和助力平台,笔者花了一些“小心思”。

组建“家长联盟”:监督与规范

组建“家长联盟”,即安排有较多空余时间、有较高责任心的5~6名家长,能够经常性地关注QQ群和微信群的内容,发现不合适的言论,及时和个别家长私聊。尤其是在微信群一开始组建和规范的时候,尤为重要,能够将一些不恰当的交流内容及时屏蔽。经过一段时间的打磨,无形之间就会形成一种规范意识,而且家长联盟也能够及时将遇到的问题相互商量、讨论,成为班主任老师应对繁重的班务工作最强有力的后盾。

发布“打卡”日志:共享与交流

微信之所以会成为“闲聊”的场所,就在于家长也不知道要说什么,那么就只好想到什么说什么,并不是为了攀比,但是却无形中让人有这样的感觉。所以,像给学生布置每日作业一样,班主任给家长布置好相关的内容,利用微信“打卡”,就能够达到共赢的效果。

一周好书推荐。按照报名的方式,每周一进行好书推荐,周五进行好书交流,在微信群中说明推荐理由、孩子的阅读情况、阅读效果等。每日打卡分享阅读情况,最好是亲子阅读心得。

每日心灵鸡汤。将一些优秀的育儿、教育类的文章分享给大家,家长也可以在群里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交流经验、分享心得。

学习小达人。每天白天班主任老师可以将学生在校情况的视频、图片、活动等相关内容发给家长,每一个孩子都应该在镜头里,建议用视频的方式更直接。放学之后5~8点是家长的交流时间,可以将孩子在家的一些情况及时反馈,包括一些知识难点,通过微信拍照、语音等方式解决交流,任课老师也可以将一天的学习难点在微信中再做一次提醒,以便孩子复习。

每日“焦点新闻”:平等与尊重

一个班集体中,后进生往往是比较缺少存在感的,在微信群里,也会让后进生的家长感觉到无形的自卑。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平等的,所以,老师要让家长感觉到所有孩子都是平等的。

“值日班长”轮流制。每一个孩子都需要被鼓励,后进生因为学习问题,往往更缺少自信,不敢参与班级活动。为此,老师每天可以按照学号安排两名学生为“值日班长”,并且拍照发微信群公布,这一天里,“值日班长”可以管班级中任何的不良现象和行为,放学之前要做好一天的总结。班主任老师及时将总结内容发在微信群里,让每一位“值日班长”的家长都有荣誉感。

“焦点新闻”人人有。老师将一天的趣味事件或者共通问题通过简短的文字分享在群里,每日2~3个新闻趣事。一方面分享喜悦,发现细节,另一方面,也能够在共通问题(不出现任何名字、学号等指向性内容)下审视孩子的情况,有责任感的家长自然会及时和孩子交流。

信息时代,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同时,还是需要跳出这个“微信圈”;我们的孩子不缺少爱,但是爱与责任要并驾齐驱;我们在圈里分享生活,但是要记住呵护他人也是在呵护自己。就像电影《奇迹男孩》最后说的话一样:善良一点吧,因为每个人和生活都是一场苦战。

猜你喜欢

微信群信群值日
警惕以微信群为媒介的诈骗
假如亡国之君有微信群
“圈”言“群”语,如何把握法的边界
海西诗享微信群
值日歌
微信群于回肠膀胱造口患者出院延续护理的应用
小熊值日
基于“微信群”的大学生英语学习共同体建设
让“微信群”成为农村流动党员参加“两学一做”
小河马值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