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恶化

2018-12-05李泽文

北方经贸 2018年6期
关键词:贷款风险不良贷款商业银行

李泽文

(黑龙江大学,哈尔滨150080)

2011年,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从2007年的12 684.2亿元持续下降到4 279亿元,减少了8 405.2亿元。不良贷款率也从6.17%下降到了1%。这段期间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问题得到了很大改善。但2011年以后,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开始恶化。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从2011年的4 279亿元飞速增长到2017年的17 100亿元,增加了12 821亿元。不良贷款率也增加到了1.74%。由此看出,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规模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阻止其恶化势在必行。

一、近期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恶化的成因

(一)内部原因

1.对信贷业务管理不够重视。我国商业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独特的地位,使其在经营管理方面缺乏寻求创新的动力,商业银行整体管理水平较低,同时又比较重视短期的高收益。这导致了以存贷差为主要利润来源的商业银行为追求更高的利润不断扩大其贷款规模。随着贷款规模的扩大,商业银行对贷款风险的管理就显得越来越力不从心,逐渐形成了一种过于重视增量贷款,忽视存量贷款的状态。另一方面,银行对于内部管理的忽视,使得银行信贷业务的审批程序逐渐松懈,信贷业务各个环节相互脱离,给以后贷款的管理带来很大阻碍。一旦形成不良贷款,贷款的催收也会有很大困难。

2.信贷投放过于集中。我国商业银行在经营信贷业务时,存在着严重的投放集中问题。也就是指放出的贷款太过集中于某一行业或领域。例如,在房地产行业的繁荣时期,我国部分银行在此行业的贷款投放比例超过了80%。在这种投放比例下,如果由于市场原因或国家政策的调整,导致这些行业逐渐变得冷门,商业银行的贷款质量将会急剧下降,不良贷款剧增。

3.不良贷款的管理经验不足,人才专业化水平较低。近些年,虽然我国商业银行风险防控已经得到加强,但绝大多数商业银行都缺乏一套完善的贷款风险预测系统。对贷款风险的早期预警不够充分,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不良贷款的上升。同时,我国商业银行对于借款客户的信用评估体系不够完善,商业银行在对客户进行信用评估时,大多是定性的评估,缺少定量分析的保障。最后,在贷后管理上,我国商业银行往往忽视了对资金用途的监管,大大增加了贷款的风险。

此外,随着银行业竞争的加剧,国内商业银行信贷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素质越来越跟不上国际的步伐。专业的信贷管理团队,能够有效的控制信贷业务各个环节的风险,减少不良贷款的产生。

(二)外部原因

1.经济增长放缓。商业银行的经营与经济周期有很大关联,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导致了不良贷款的持续上升。在以往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企业盈利上升,商业银行为追求利润,会降低贷款门槛发放更多的贷款。如今经济增长的放缓,导致很多企业由于利润的减少而无法偿还贷款。借款人违约不断增多,导致了商业银行信贷质量下降,不良贷款增多。

2.政府不合理干预。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商业银行的许多资金被用于国家的财政性建设。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各大商业银行都成为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个体。但按照实际情况来看,我国规模较大的商业银行都是国有控股银行,在一定程度上还要受到地方政府的干预,商业银行的资金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也要受到政府的限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下,我国国有企业因其自身的经营机制和治理结构的缺陷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出现了大规模的亏损。商业银行的许多资金被政府用于投资当地国有企业以支撑该地区的经济效益,其中不乏一些经营状况较差的企业。一旦投资项目亏损,政府也没有能力偿还贷款,就形成了大量的不良贷款。

3.企业经营管理不健康。在我国,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存在着许多形成不良贷款的隐患。一方面,一部分获得贷款的企业过于盲目的扩张其经营规模,而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无法满足其规模要求,导致其经营收益降低,无法偿还贷款。另一方面,企业在进行项目投资时,没有结合自身经营状况的承受能力,导致其对项目判断的失误,投资项目出现亏损,无法偿还贷款。特别是我国国有企业对于国家财政的补助有着非常严重的依赖性,这种依赖性造就了很多国有企业“有困难就找国家”的经营理念。在经营出现问题时,不在第一时间改善自身经营管理去解决问题,反而坐以待毙等待国家救援。国有企业与国家财政这种长期的不正常救助严重影响了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健康发展。除此以外,目前国内很多行业都存在着严重的产能过剩,在国内积极的进行产能调整的过程中,这些行业中的许多企业难以跟上“去产能”的步伐,无法适应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导致其相关的商业银行贷款出现违约。

4.社会信用环境存在缺陷。我国社会信用环境的缺陷体现在贷款前和贷款后。贷款前,由于目前我国的信用管理系统不是很完善,如果借款方故意隐瞒一些信息,就会导致商业银行无法对借款人进行有效的评估,增加了形成不良贷款的可能性。贷款后,由于我国的征信体系尚不健全,导致许多企业通过破产等方式来规避银行债务。有些借款人非但没有受到相应的制裁,还从中获得了利益,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也一直没得到解决。

5.监管不到位。中国银监会是我国目前监管银行业的机构。但事实上,我国银监会不仅要监管银行业的风险,还要兼顾银行业自身的发展。所以在监管过程中常常出现监管失衡的状况:过于注重银行业发展而忽视了监管。日常中的监管效率和监管力度的低下同样会造成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继续恶化。

二、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缓解措施

(一)改善银行内部管理状况

1.建立健全贷款风险预警机制。完善的贷款风险预警机制可以有效预防和降低商业银行面临的不良贷款风险。贷款风险预警机制应该包含危机预测、危机隔离、危机处理三个方面。对贷款做好后期动态监管,如果一笔贷款有出现风险的可能,银行应立即制定危机预案,针对不同情况妥善处理该风险。

2.完善信贷制约机制。完善的信贷制约机制能够使信贷风险预警机制发挥更大的作用。银行的贷款部门应从审核、贷款、监测这三个方面实行分离制约。各个环节采用专门人员分别处理,且在贷款程序上相互制约。尤其是在贷款审核方面,应制定更为完善的审核标准,引入定量的数据审查标准。贷后的监测要在资金用量、用途等方面多加完善。

3.改善信贷结构。改善信贷结构能有效解决我国商业银行信贷投放过于集中的问题。在贷款投放前,应全面的分析宏观经济环境并结合自身的经营状况制定投放方向。在投放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分散区域、分散行业、分散客户类别以及分散贷款期限的原则进行投放。同时针对目前我国支持的政策,对科技创新、绿色环保等产业给予大力的支持,不断提高商业银行的抗风险能力。

4.提高信贷人员专业化水平。业务人员的质量是商业银行提高自身抗风险能力的根本。对于从事信贷业务的人员,除需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外,还应对每一位贷款客户所从事的事业有所了解。同时商业银行对于信贷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也是必须的,与客户的交流能力、对客户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等都是一个专业的信贷员所应具备的。

(二)改善外部经营环境

1.加强金融监管。这里说的金融监管不仅仅局限于对于银行业的监管,还包括对企业的监管。银监会应该与地方政府的合作,进一步加强对产能过剩行业的融资监管。对银行业加强监管的同时,还要妥善采取各种措施帮助商业银行处理不良贷款,提高我国商业银行消除不良贷款的效率。

2.积极推进企业产业结构调整。为了避免贷款违约,企业应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使企业向集约型的科技创新企业转变。努力适应当前的经济环境,保证收益。借款人或企业还应提高自身的诚信意识,按原协议签订的内容合理使用资金。同时企业要采取多元化的融资方式,降低银行贷款的融资比例,从而减少银行的贷款风险。

3.减少政府不合理干预。政府应正确认识不合理干预对于商业银行的危害,在减少对商业银行决策干预的同时,还应积极的与银行合作,协助商业银行解决不良贷款。并积极宣传社会信用危机,加强民众自身的信用意识,从各方面降低商业银行的贷款风险。

4.进一步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一是我国应制定相关法律严惩银行内部职员在信贷业务的各种违规行为。加大对不良贷款的惩罚力度,严格约束各类企业及机构的违规行为;二是要合理的延长不良贷款的债权时效,保护商业银行的权益。三是应尽快建立健全有关社会信用的法律法规,来约束借款人的行为。

目前我国尚存在不良贷款的双升问题。从分析中可以看出,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牵扯范围很大,大到一国的政府、企业、银行的管理,小到每一位民众的意识。由此看出,不良贷款问题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够妥善解决的。它需要全社会长期的共同协调和努力。

[1]孙 丽,张雨濛.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总量和结构性分析[J].新金融,2016(4).

[2]王海涛.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研究[J].新经济,2016(5).

[3]秦岚川,袁旭睿,陆佳琪.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和经济增长的关系[J].金融教育研究,2016(1).

猜你喜欢

贷款风险不良贷款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晋商银行贷款风险管理研究
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风险及对策研究
抚松农发行开展贷款风险排查
用活“三字经”密织不良贷款防控网
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识别及应对研究
不良率农行最高
发达国家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经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