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人生成功的范例
——新视角下的“铁人精神”解读

2018-12-05

经济研究导刊 2018年28期
关键词:王进喜铁人工友

李 岸

(大庆职业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255)

我们每一个在社会中存在的个体,其人生历程的大部分都是在职业生涯中度过的。个体在社会中的存在价值的大小以及被社会认可度的高低,一般来说往往取决于其职业人生的成功与否。那么,职业人生成功的标准是什么?铁人王进喜,为我们树立起职业人生成功的最好范例。他辉煌的职业人生历程,给职业院校的青年学子树立了鲜活的标杆,让他们从中受到无尽的启示。

对待职业要立意高远,而不仅仅把职业当作个体谋生的手段,才能成就辉煌业绩,这是铁人留给我们最重要的启示之一。

远大的愿景能够激发人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为看似寻常平淡的日常工作,赋予了不一样的意义。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一个人如果能将自身职业工作与追寻国家和社会远大的发展目标紧密结合起来,那么他(她)就能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得更加出色。20世纪的60年代,我国正在克服各种艰难困苦,由积贫积弱的旧时代向社会主义新时代迈进,建设富强伟大的祖国,成为那个年代工人阶级的最强动力和最终目标。建国十周年,王进喜到北京参加全国劳模会,当他看到北京的大街上公共汽车车顶上背的大煤气包,他深切地感受到国家缺少石油的压力,觉得这是作为一个石油工人的耻辱。这种“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优秀爱国主义情怀,是他能够成就成功的职业人生的强大内驱力。20世纪60年代初,大庆石油大会战开始,王进喜和他带领的1205钻井队来到萨尔图,当时的大庆还是人烟稀少的芦苇荡荒漠,冰天雪地食宿无着落。面对这罕见的极端困难和恶劣环境,王进喜首先想到的是国家缺石油的困难,他考虑的第一件事就是如何尽快安装钻井机械设备,早日开始钻井并力争突破原有的钻井进尺记录,为国家快钻井、多钻井,能早日多开采出石油。钻机运到了当时的萨尔图火车站,在没有安装钻井井架所需机械设备的情况下,王进喜带领全队工人硬是用“人拉肩扛”的办法把钻机卸下来,运到钻井井场,在极短的时间内把40米高的井架竖立在茫茫荒原上,并克服没有打井用水的困难,保证了按时开钻。在施工过程中,王进喜右腿被砸伤,他不顾领导和工友的劝阻,硬是拖着受伤的腿坚持工作在井场。当钻井发生了井喷事故,危急关头,王进喜不顾腿伤,冒着生命危险,带头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最终制服了井喷。王进喜在国家民族需要的时刻,能够“舍小我为大家”,危急关头能做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高远的职业人生立意,宽广的家国胸怀,决定了铁人在自己的工作中绝不把职业仅仅当作个人谋生的手段,而处处能从国家和人民的需要出发,从而才能铸就其大写的职业人生。

高远的职业立意,不仅能够促使主体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而且能够使人锻炼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在一般人看来难以逾越的艰难险阻面前表现出无所畏惧的豪情壮志和勇于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遇到困难和阻力,铁人永不退缩,表现出豪情万丈、舍我其谁的英雄气概。这是铁人职业工作中特有的情感表现,而这也正是他职业人生成功的品质力量。在他看来,一个人在职业工作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利情况。当遇到这种情况,你如果畏首畏尾、踌躇不前,那结果必然就会是一事无成;遇到不利的情况,就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想办法,这样才能将不利的消极因素转化成为有力的积极因素,从而取得工作的成功。铁人是这样看的,也是这样做的。

当今,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每一个人都应该立足岗位、放眼高远。正如青年时期的马克思在他的中学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所写的:“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善。”当代青年人要想获得职业的成功,成就人生的辉煌就要遵循青年马克思之所言,践行王铁人之所为。

对待职业要笃志敬业、精益求精、不断超越进取,而不是遇事裹足不前,这是铁人留给我们最重要的启示之二。

铁人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职业道德,堪称职业道德的典范。他是一个不怕吃苦、不善空谈爱岗敬业的职业人。他虽然身为很高职位的领导,但却很少在机关办公室找到他的身影,他大多数时间是深入基层钻井前线,与工人们共同战斗在工作一线。他与工人们一样,顶着风尘一身灰,立在井场一身泥,冒着严寒满头霜,工友啥样他啥样。所以,工人们都感觉铁人跟自己最亲近,是自己最佩服的人,铁人展示出高尚的职业道德魅力,成就了伟大的职业人生。同时,铁人也是一个在工作中最讲认真的人,是一个对工作高度负责任的人,工作中可以说他对己对人达到“苛刻”的程度。同事和领导都众口一词地评价他在工作中“猛如老虎,细如绣花”。做每一项工作之前他都深入到工人群众当中,广泛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每一个决策都要经过深思熟虑、科学谋划,从而做到了所采取的一切生产措施都基本切合钻井生产实际,达到了效率高、效果好,避免了一些不该出现的事故。铁人曾有过名言:“干,才是马列主义。不干,半点马列主义也没有!”他对工作有一种锲而不舍、刻苦钻研的精神韧劲。为提高钻井速度,他带领工友们改革游动滑车;为了打好高压易喷井,他带领工人研究改进泥浆泵;为提高钻井质量,他和科技人员一起研制成功控制井斜的“填满式钻井法”。王铁人就是这样在勤勉敬业中彰显人生底色的人,成就了既平凡又伟大的职业人生。

对待职业,我们要认识到它是个体明德立身、获得社会尊重认可、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载体,这是铁人留给我们最重要的启示之三。

美国著名社会学家罗杰·马尔腾(R.Marton)有句广为人知的名言:“工作是一个人的人格表现。”他曾运用一个特别形象的说法来阐释,那就是:“你的工作就是你生命的石像”,“它是美、是丑,是可爱、是可憎,全部掌握在自己手中。”确实,个体在社会中存在的价值往往取决于他(她)的工作成就的大小和对社会正向影响力的大小。能够树立起大写人生的人,必然是在职业工作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在职业工作中,王铁人做到了像清代的曾国藩所说的那样:“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他之所以能够成为他所在的那个时代和后人敬仰的人,也与其在职业生涯中表现的严于律己、真诚而大方地待人的高尚职业道德是分不开的。

众所周知,20世纪60年代,我国还处在相当困难的时期,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不高,有的还很困难,铁人的家庭就是这样的困难家庭。他家里人口多,既要赡养70多岁的老母亲,又要供弟弟妹妹和自己的几个子女上学,而家里的收入只靠他自己不高工资和妻子在家属队的微薄收入来维持。像他这样的困难职工,按照当时会战工委和各级党组织的规定可以领取每月30元的“长期补助”,但王进喜自己从来不曾领取过,他把补贴都主动让给了一些还没有他家困难的其他职工。当得知工友家里有困难,他自掏腰包偷偷地以工友的名义给他家里汇款。在家庭困难和他自己身体又有病的情况下,对组织上给予他本人和家庭的一切照顾,他都一概婉拒。职业工作中始终能担当,最苦最累干在前;利益面前先人后己、甚至“无我”。这样的人如何不令人钦佩、令人敬仰?铁人在工人中之所以有那么大的号召力、感染力都与其严格自律是分不开的。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

更为可贵的是,王铁人在职位变迁和荣誉不断的时候始终保持普通本色,彰显了他特有的职场人格魅力。由于王进喜出色的工作表现,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领导的赏识,他的职务也一路升迁,由基层小队长升为钻井指挥部的副总指挥。但他从来不以领导自居,到了钻井现场,就甩掉老棉袄和工人们一同劳动,夜晚和工友们挤在一铺大炕上,高兴了就为大家吼一段秦腔,工作中急了也会骂人。工人群众对铁人有着一种天然的亲切感,他真正做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铁人作为工人阶级的优秀代表、英雄模范人物受到党和国家最高规格的表彰奖励,但铁人在荣誉面前始终保持谦虚谨慎的美德,从不自我炫耀、更不居功自傲。他始终把自己当成一个普通工人,把为国家多钻井、钻好井当作是分内之事、应尽之责。

王铁人在职场中从来都不显功不诿过,这也是他能成为典范的因素之一。《论语·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王铁人就是这样一个敢于面对职业工作中的失误,能够主动揽过的实在人。“可有尘瑕须拂拭,敞开心扉给人看。”老一辈革命家董必武的诗句,就是对铁人高尚职业品格的写照。他带领的钻井队也出现过把井打斜了的生产事故,受到上级领导的批评。他在事故面前不是撇清自己、推脱责任,而是主动承担责任,带领工人用水泥把斜井填掉。他身上经常揣着一个小笔记本,里面记的内容都是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足和工作上的差距。这种“知不足,而后进”的优秀品质,使铁人在职业工作中能够一步一个脚印地由平凡走向伟大的成功的原因所在。唐代的郑谷有一首诗《闲题》:“举世何人肯自知,须逢精鉴定妍媸。若教嫫母临月镜,也道不劳红粉施。”如果我们每一个人能够在职业工作中,能够做到时刻自省、自励,不断鞭策自我砥砺前行,那就会像铁人那样,离职业成功更近了一步。

高远的职业立意,使王进喜具有胸怀家国的人生境界;高度的职业精神,使王进喜具有出类拔萃的工作能力;高尚的职业操守,使王进喜具有超凡脱俗的人格魅力。当然,王铁人作为时代的楷模、职业人生成功的典范,我们从他的职业生涯中所应汲取的精神启示远不止上述这些。

猜你喜欢

王进喜铁人工友
寻访铁人精神之旅
工友艺苑
铁人王进喜(节选)
王进喜:一条铁的家规
工友艺苑
工友艺苑
铁人远去,侠之终结
CHINESE IDOL
从铁人文化体系的形成看铁人文化的繁荣
工友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