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创新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2018-12-05王靖华

经济研究导刊 2018年28期
关键词:高质量科技经济

王靖华,李 鑫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哈尔滨 150081)

一、以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背景

在创新发展征途中,虽然面临诸多挑战,但是,近几年我国的市场环境、政策措施以及国际大气候都在持续改善,正在营造良好的创新发展氛围。党的十九大报告更是鲜明地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和焦点,只有坚定不移地谋创抓创新,我国经济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动力变革、效率变革、质量变革,开辟一个繁荣发展的新周期。

(一)新经济背景下创新将使我国经济再上新台阶

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主要矛盾的变化意味着我们将追求更加均衡、更加包容、更加普惠的经济社会发展,而创新将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创新是落实高质量发展理念的根本引领,是新经济下转变发展方式的核心驱动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创新驱动将成为提质增效的重要源泉。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建立现代化的经济体系靠什么?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给出了系统答案,其中很关键的一条就是创新驱动。要长期、一以贯之地以科技创新支撑我们的现代化经济体系,而现代化经济体系实际上就是我们走向现代化国家必须迈过的关口和我们下一步的战略目标。

要支撑起高质量发展的重任,我国的创新能力本身也需要从数量积累纵向质量升级的新阶段。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我们许多科技和创新的指标已经显现出数量优势,整体质量和效率仍需提升。目前,我国研发经费支出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占CDP的比重达到2.1%,超过了经合组织(OECD)国家的平均水平,研发人员总数、专利申请量均居世界第一,新技术应用、新业态蓬勃发展,创新型企业数量不断增加,数字经济总体规模仅次于美国[1]。但是,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与经济实力还不相称,与经济建设主战场和人民美好生活的需求还不适应,与发达国家相比,在创新机制、创新实力、创新能力方面还有一定差距。下一步需要在外部市场环境改善、政策措施到位,以及企业各方面能够协调发展,才能使创新再上新台阶。新的氛围正在形成,创新发展正迎来一个新的历史机遇期。

(二)激励创新发展的市场环境正在改善

近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着力改善创新环境的新思路、新举措。为创新发展经济提供了较好的外部条件。例如房地产金融等行业的利润率远高于高新技术产业,致力于创新的企业面临非常高的机会成本,导致企业创新积极性不高。随着中央以及金融监管部门等重大政策措施的实施,再加上减权放权改革的持续推进,很多企业意识到创新对长期健康发展的重要性,产生了研发和应用新技术的动力[2]。

(三)企业创新引领发展的主体作用不强

目前我国仅有41.3%的企业有创新活动,其中实行全面创新的仅为9.1%。据统计,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发明专利占比仅为41.2%,与欧美日国家80%以上的水平有较大的差距,企业创新活力不足,创新质量不高,既有企业长期模仿跟进策略形成的“路径依赖”因素,更有先有体制不完善而导致企业创新效益不显著的影响,释放企业创新活力,提高企业创新质量,仍需要在知识产权保护、人才资金等要素支持,以及优化产业创新的配套基础设施等方面破题发力。

(四)逐步完善创新产业协同发展体系

人工智能、新药创制、航空航天、大数据、物联网等关键领域新技术方兴未艾,为创新创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谁能抓住这一次技术革命的机遇,必将成为中国创造的“领头羊”。此外,自2014年开始,我国的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超过2%,国际公认这是一个国家进入创新活跃期的关键时间窗口,这对各级政府支持创新有着较强的激励作用。

二、以创新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一)加快培育新产业新动能

我国应该大力发展“不充分”的软产业和高软价值制造业。知识产业、信息产业、文化产业、金融产业以及其他服务业,这五大软产业在美国的经济占比已达到80%,它们满足的是人们永无止境的精神追求,代表着工业社会后期具有无限未来发展潜力的新供给。而在中国,这五大软产业只占50%,差30个百分点,这是我们的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动能[2]。2017年,我国创新能力得到很大提升,表现在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产品产量分别比上年增长68.1%和58.1%,网上零售增长32.2%,数字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业态快速发展,成为经济新动力。今后几年,我们要把创新着眼点放在数字经济、生物经济、绿色经济、高端制造和数字创意等“十三五“时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重点方向,在人工智能、新药创制、航空航天、大数据、物联网等关键领域,实施一批重大工程,实现关键技术的群体性突破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群式发展。

(二)打造“创新创业升级版”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水平。打造升级版,就是要让我们的创新创业更有质量。在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背景下,“打造‘双创’升级版。首先,对‘双创’人才的认知要升级。”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人力人才资源,这是创新发展的最大根基。创造好的用人环境,构建干事有平台、发展有通道、成长有保障、选拔有标准、付出有激励的良好人才管理环境。其次,在提升“双创”质量上下功夫。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表明,2017年,“双创”继续蓬勃发展,全年新登记企业607.4万户,全国新登记企业比上年增长9.9%,活跃度始终保持在70%左右。科技成果快速增加且转化加快,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9.8件,比上年增加1.8件。创业投资稳中有升,示范基地建设快速推进,成为就业和促进创新的重要力量。

(三)加快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建立科技创新资源合理流动的体制机制,促进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建立政府作用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的体制机制,让市场充分发挥基础性调节作用,政府充分发挥引导、调控、支持等作用。此次国务院机构改革中,重新组建科学技术部,作为国务院组成部门。在创新体制机制方面,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加快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可以更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优化配置科技资源,推动建设高端科技创新人才队伍有着积极作用。同时,建立科技创新的协同机制,可以解决科技资源配置过度行政化、封闭低效、研发和成果转化效率不高等问题;建立科学的创新评价机制,使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

(四)进一步提高人的能动性,是驱动创新发展的根基

人才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以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因此,在创新发展理念中,要让人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必须解决两个问题:第一,创新的主体问题。创新的主体是谁?企业及其企业里面的创新主体才是创新的主体。创新真正的孕育者是企业及企业里千千万万个劳动者和企业家。第二,创新的“第一资源”问题。随着新技术革命的深化,“人力资本”的价值和作用,将超过“物力资本”,而成为人类的“第一资本”。“人力资本产权”在哪里,在我们千千万万个技术创新者、知识创新者和管理创新者身上。所以,创新发展进程中,只有将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调动起来,才能为创新发展奠定更好的源泉。

三、结语

总之,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支撑。创新将为传统产业插上腾飞的翅膀,减少升级换代带来的转型痛苦,创新更能创造新的供给,满足新的需求,产生新的产业,打开新的市场。创新驱动将成为提质增效的重要源泉,靠科技投入和人的素质的提高带来的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将成为拉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力量。

猜你喜欢

高质量科技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