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述评视角下的h指数与图书馆服务应用

2018-12-04蔡洪齐孙莉群

图书与情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研究述评图书馆服务

蔡洪齐 孙莉群

摘 要:美国物理学家乔治·赫希提出的h指数是用来评价科学研究人员研究成果的一种新思维和方式,自提出以来便受到了图情界乃至学界的关注及应用,在个人学术评价、学术期刊评价等领域形成了丰富的研究文献。文章通过对h指数应用于图书馆实践的研究文本进行分析可以发现,h指数对图书馆实践应用与学术研究都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基于h指数的图书馆资源采购与情报服务是未来h指数应用于图书馆服务的两大延伸方向,但在具体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多种评价指标的综合应用、动态监测等事项。

关键词:h指数;科研评价;服务应用;图书馆服务;研究述评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68/tsyqb.1003-6938.2018052

Library Service Application with h Index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search Review

Abstract The H Index proposed by American physicist George Hirsch is a new thought and method used to evaluate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scientific researchers, which has been paid attention to and applied in the field of knowledge and academia since its inception. This theory has formed rich research literature in the fields of individual academic evaluation and academic periodical evaluatio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application of H index to library practice, it can be found that there is great development space for the application and academic research of library based on H index. The Library resource purchasing and information service based on H index is the two extension directions of the future H Index application in library service, but it is necessary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and dynamic monitoring of various evaluation indexes in the application process.

Key words h index; scientific research evaluation; service application; library service; research commentary

美国物理学家乔治·赫希在2005年曾提出一种有别于传统评价的新评价方式来判断科学家个人的科研成果,具體的评价标准是:“如果某个科研领域的某一个科学家总共发表了NP篇科研论文,其他科研者引用h篇论文的次数都不低于篇数h,而被其他学者引用剩余的NP-H篇论文的被引用次数都低于h,那么h的数值就是这个科学家的科研成就指数”[1]。h指标测量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文献计量指标在科学家个人绩效评价中的局限性,因此一经提出,立刻成为学术科研评价领域的热点指标,目前仍在国际范围内保持居高不下的研究热度。2005年刊登于国内杂志《物理》的《h-指数》一文,最早向国内研究人员简要介绍了h指数。2006年起,随着一系列国外的h指数相关文章中文翻译版本在《科学观察》上发表,国内正式开始了h指数的研究热潮。时至今日,国内的h指数经历了理论探讨与实际应用研究阶段,并针对其局限性衍生出多种改进方法和拓展领域。h指数研究发展程度、该领域高影响力科研主体、研究热点主题的时序变迁等,都是目前学界关注的话题。

对图书馆特别是高校图书馆而言,随着服务对象即在校师生的服务需求向专业化、精准化方向发展,依据h指数等指标的科研评价服务也成为了高校图书馆特别是重点综合性院校图书馆的服务内容之一。据王飒[2]于2015年年底做的一项调查研究显示,科研评价服务已成为“985”高校图书馆利用计量学进行研究和工作的重点。在这些高校图书馆提供的科研评价服务中,h指数也是一些高校图书馆应用的主要评价指标之一。同时,h指数也是图书馆界的研究热点之一,如来自武汉大学图书馆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的赵基明和舒明全[3]采用h指数对《中国图书馆学报》进行了评价,测定了核心作者。然而,在目前h指数作为评价科学家个人学术绩效及学术期刊两大领域的主要指标情况下,图书馆人对h指数这一指标的认识似乎还并不充分,《Journal of Informetrics》主编Ludo就认为h指数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和不稳定性,不能准确地反映出科学家的水平和科学贡献,也并没有完全独立客观,其本身的计算过程依赖于主观的、经验主义的参数选取,现在已经到了寻找替代h指数指标的时候了[4]。同时,图书馆界对h指数的应用也并不广泛和普遍,由此产生的经典服务案例并不多见。因此,图书馆如何进一步借助h指数进行相关的服务创新应用,提升图书馆的科研评价、科研支撑、成果转化等服务,仍值得进一步探究。

1 发展中的我国学者h指数研究

1.1 我国学者h指数研究的概况

通过CNKI以“h指数”为主题检索词进行检索,对检索结果加以清洗和筛选,共得到918篇文章(截至2018年4月1日)。对检索结果分析可以发现:

(1)从时间轴发展来看,自2005年h指数在我国被介绍引进以来,关于h指数研究的年度文献数量分布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发展特征:①第一阶段(2005-2008年),关于h指数的文献研究数量稳定增长,研究主题主要聚焦于对h指数的介绍以及应用h指数对科研人员及团体、期刊的学术评价,且研究的学科领域基本为图书情报领域。同时,随着学界对h指数的认识逐渐深入和应用的探索发展,h指数的修正及其衍生指数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如相关研究开始将g指数与h指数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并尝试结合应用于相关评价实证研究之中;②第二阶段(2009-2012年),相比较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的发文量迅猛增加,h指数也被逐渐广泛应用于医学、生物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的信息计量、科学分析、科研评价中。同时,这一阶段h指数逐渐开始被应用于企业、高校等组织的评价研究、竞争力分析、前景判断等研究之中,社会化应用的趋势开始显现。这一阶段的h指数研究领域更为广泛,不再是对某一学科的概论式研究分析,而是向各学科纵深发展,研究主题更加细致且有针对性;③第三阶段(2012年至今),经过前两个阶段的研究积累与发展,我国学者对h指数的研究在这一阶段进入到了一个成熟发展期,发文量稳中有升,研究的深度和细度有了提升,学者更加关注h指数的衍生指标的研究及应用、优化及扩展等领域,实用性持续增加。

(2)从文献计量指标来看,经过十余年的研究和发展,我国学者对h指数的研究目前已形成了较为固定的研究作者群体、研究机构、来源期刊、主题关键词及研究主题领域。①作者群体分布情况:918篇文献的第一作者有521人,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刘俊婉教授与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的金碧辉研究馆员是国内最早引入h指数理念的两位学者,但从发文数量来看,河南师范大学图书馆的许新军是以第一作者发文最多的学者,但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的叶鹰教授则是发文量最大的学者,其受到了多项国家自科基金的资助,近年来已转向h指数学术矩阵等更深层次的研究,是h指数研究领域最负盛名的学者。除上述几位之外,邱均平、刘雪立、赵星、姜春林等也在h指数研究领域产生了丰硕成果,是h指数研究的核心作者群;②研究机构分布情况:研究机构中, 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河南师范大学图书馆、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的专家学者在h指数基础理论和应用上都有丰富成果。这一结果也与核心作者群体的分布相吻合,说明优秀的研究者能带动整个团队乃至整个机构的研究水平与研究影响力;③来源期刊分布情况:从获得文献的来源分布来看,918篇文献分布于231种期刊,但发文量最高的期刊则主要来自图情领域的《图书情报工作》《情报杂志》和《情报科学》,这一结果也说明h指数尽管受到了多个学科研究者的关注,但主要是在图情领域得到了更加长足的探索。

1.2 我国学者的h指数应用研究

尽管h指数最初的提出是面向科学家个人的学术绩效评价,但目前h指数的应用研究远远超出了这个范畴,在形成了将h指数应用于评价科学家个人学术绩效及学术期刊影響力两大领域的基础上,学者们还将其探索应用到了更大范围的组织机构(如出版机构、企事业单位等)的学术影响力/绩效评价、科研团体评价、专利评价等方面。如在个人学术绩效评价方面,h指数前期研究主要应用于排名个人h指数高低,但后续对h指数的研究则逐渐向学科领域内学者的科研能力排名、影响力排名、科研人员考核等方向发展。同时,在发现h指数只增不减、不能动态评价、不易区分合作者贡献度等局限性后,探寻h指数与h指数的衍生指标、其它文献计量指标的相关性、互补性研究也成了一大发展态势。如许新军[5]以经济学领域高被引学者为例,分析了h指数与其他文献计量指标的相关性。值得一提的是,针对传统h指数的缺陷,学者们尝试将h指数及改进、衍生的h指标纳入学者的综合评价体系,也对解决目前学者评价唯论文数量等缺陷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如刘烜贞[6]在针对传统h指数无法区分合著者贡献的情况,提出了几种集中分配贡献方法,并基于这些方法讨论了h指数修正方案的可行性。

2 h指数未来在图书馆的应用展望

2.1 h指数应用于图书馆实践的现状

从目前对h指数的总体研究与应用进展来看,利用h指数评价个人学术绩效和期刊影响力的应用研究目前已非常普遍,学者们或结合其他文献计量指标或采用h衍生指数进行实证研究,或修正h指数固有的局限性和建立更为科学的评价指标或体系,由此可以获得更可靠可信的评价分析结果。除此以外,对于组织结构、科研团体、自媒体等主体对象的h指数评价研究相较于上述两大领域还显得成果少、发展空间大。于图书馆工作者而言,虽然在具体的实践中都会根据用户的需求和服务场景来运用h指数这一指标,如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已连续多年利用h指数对教师科研论著影响力进行测评[7],其他图书馆也大都将h指数作为一项查新内容写进查新报告。但总体而言,目前对于h指数应用于图书馆实践工作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特别是对于h指数进行复杂网络环境下的态势识别、学术授信、传播力评价等方面,不管是实践和研究都比较零散,典型案例不多,发展空间较大。鉴于目前咨询服务、情报服务、评价服务等新型服务已成为图书馆特别是高校图书馆创新服务的主要内容,因此将h指数应用于图书馆的实践服务及开展相关研究都十分值得探索。

2.2 h指数应用于图书馆的延伸方向

(1)资源采购应用。资源建设是图书馆建设和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对资源的科学评价和采购一直都是图书馆学界的研究课题之一。h指数则为如何基于科学评价结果的资源采购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评价指标与思路,从而为图书馆有针对性地向读者推荐图书、购买图书,实现馆藏的合理分布,提高图书使用率提供了评价数据支持。首先,图书馆可以运用h指数对出版机构进行评价,即针对某出版机构主要学科、相关领域内出版物数量和被引次数做出统计和h指数分析,出版机构h指数越高,表明该机构高质量的出版物越多,其在领域内权威性越高。已有研究中,王铁梅和吴志荣[8]以法律类图书出版社为例,利用h指数及其他文献计量方法对核心出版社进行测定并对比方法之优劣,为图书馆选择学术图书核心出版社测定方法提供了参考;其次,图书馆可以运用h指数分析方法对馆藏图书借阅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对长期借阅数据、中期借阅数据和短期借阅数据h指数的对比,掌握读者长期稳定的需求,了解读者需求变化动态,不但能使馆藏文献采访更具有针对性,并能及时调整文献采访策略。已有研究中,钱玲飞与汪荣[9]运用h指数对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的OPAC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对各类图书的h指数统计得出不同图书集合的“读者热衷度”,通过对各类读者的h指数统计得出不同读者群的“借阅活跃度”,通过进一步分析得出不同图书集合的“核心读者”以及不同读者群的“核心图书”等;再次,图书馆未来在基于h指数的资源采购应用方面,除上述两大方向进行出版社评价与图书选购、馆藏资源的利用分析及“核心图书”的筛选外,还可以尝试对资源建设的上游即电子期刊、数据资源进行h指数分析,中游对所订购的数据库、数据集等进行应用h指数分析,下游对读者借阅数据、客户端下载数据,乃至图书馆的阅读推广等活动服务数据进行h指数分析,这些基于大量数据的分析结果都可为图书馆的资源采购、资源推荐、精准推送等提供决策依据。

(2)情报服务应用。图情学科的文献计量学理论,是我国当前科学评价、学术评价、机构影响力评价的主要支撑理论之一,而依据于这一来源支撑理论的学科优势,以及对数据、信息分析的专业技能优势,都驱动着图书馆成为了机构乃至社会的主要学术评价中心,面向科研群体和用户定制的学术评价等情报服务也成为了图书馆承担的一项主要学术服务使命,h指数自然也就成了图书馆情报分析、知识咨询等服务领域的一大评价指标。如本文所述,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连续多年利用h指数对教师科研论著影响力进行测评,获得了不错的效果[7]。图书馆未来在基于h指数的情报服务方面,除可以进行已经较为成熟的科学家个人的学术成就评价、科研群体的学术绩效评价、学术期刊评价、专利评价外,还可以在社会化评价、核心对象识别、科研支撑等方面加以拓展。如信息主体(如期刊、数据库、智库、微信、微博、博客、个人站点,以及企业、出版社、学院等组织机构)网络影响力/传播力评价、区域创新竞争力评价、科学基金资助绩效评价、科学引文网中的核心文章/作者识别、科研立项决策支撑、学术授信等。

2.3 h指数应用于图书馆工作的注意事项

众所周知,不管是h指数还是h指数的衍生评价指标,都只是一个侧重于某一方面考量的绩效产出评价指标,这就不可避免地存在固有缺陷。因此,h指数在图书馆的实践应用需要注意一定事项,避免滥用和泛用。首先,考虑到h指数用于高发文、高引用的学者评价是有效的,但对低发文、高引用的学者进行评价存在缺陷,且数值易于雷同,不易区分[10]的缺陷,图书馆应用h指数的评价数据集则必须具有一定的大样本量数据基础,从大量的数据中才能得出较为科学可信的结果,如读者的文献借阅数据等。对于低被引、小数量的绩效评价,π指数、χ指数、m指数、A指数、h_w指数、e指数等相较h指数有更好效果;其次,考虑到h指数评价的稳健性有余而动态性不足、对科学家终身成就的衡量更具意义[11]的缺陷,图书馆实践中的h指数应用则既需要定期如每一学年对所服务或应用的对象、领域进行一次测评,以保证其动态的监测与更新,同时也还需与其他衍生指标如g指数、Ha指数、AR指数等综合应用,保证评价的科学性。值得关注的是,基于社会网络影响力评价的Altmetrics的提出被广泛认可与应用,让对丰富的社会网络信息评价有了新的方法体系,如何通过设置契合于Altmetrics评价体系的阈值,让h指数嵌入到Altmetrics评价体系值得图书馆人去探索和重视,以让h指数成为Altmetrics评价体系的一个重要补充指标;再次,不管是基于h指数的绩效评价还是传统被人诟病的影响因子,都主要是基于被引数据而展开,也都只是揭示了一段时期某一领域或个体的一个发展特征而已,图书馆对h指数的认识和应用则应具有充分的辩证思维,特别是在强调大数据思维的大数据时代,数据、信息、知识间的关系错综复杂,而基于引用数据的h指数也只是代表了数据、文献、信息的部分价值水平。典型如“睡美人”现象,其不管是影响因子还是h指数来看在一定时期内并不高,但只是因为其价值还没有得到认可与发现而已。因此基于h指数及衍生指标的综合评价、全评价,最终真正识别和认识知识、信息、数据中的有关规律、潜在价值,才是h指数的终极应用目标。

3 结语

自h指数提出以来就受到了文献计量、科学评价乃至整个学界的关注,近年来还出现了“h指数是否能够取代影响因子”的讨论,于图书馆而言暂且不必去回答这一讨论主题的答案是什么,但可以肯定的是h指数应用于图书馆的资源建设、情报服务有着巨大的价值。目前已有的h指数应用于图书馆的实践和研究还不充足,未来还有较大发展空间,但需注意这一指标的综合应用、动态监测等事项,如h指数应用的最佳代表谷歌学术计量(Google Scholar Metrics, GSM),其强调主要基于h指数(h-index)、h核心(h-core)和h中位数(h-median)指标的评价结果,只是学术出版物和会议影响力评价的一个重要参考,并且每年动态监测、定期发布,且与IF(影响因子)综合应用[12]。

参考文献:

[1] Hirsch JE.An index to quantify an individuals scientific research out put[J].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 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SA CPNAS,2005,102(46):16569-16572.

[2] 王飒.“985”高校图书馆科研评价服务实践调研与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6,60(1):26-31.

[3] 赵基明,舒明全.基于CSSCI的《中国图书馆学报》h指数及核心作者测定[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8,34(2):98-102.

[4] 李江.是不是该放弃使用h指数评价科学家了?[EB/OL].[2018-04-01].https://mp.weixin.qq.com/s/cpu6uxhDtC3u2P81N

Zc5Ag.

[5] 许新军.h指数在人才评价中的应用——以经济学领域高被引学者为例[J].情报杂志,2008(10):22-24,30.

[6] 刘烜贞.考虑合著者的h指数的修正——国际研究回顾[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23(6):987-991.

[7] 宋振世,周健,吳士蓉.h指数科研评价实践中的应用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3,57(1):117-121.

[8] 王铁梅,吴志荣.学术图书核心出版社测定方法比较研究——以法律类图书出版社为例[J].图书馆杂志,2013,32(6):30-35.

[9] 钱玲飞,汪荣.基于h指数的OPAC数据分析及应用——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为例[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2,

30(2):61-64.

[10] 王志军,郑德俊.p指数运用于人才评价的有效性实证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2,56(14):93-97.

[11] 叶鹰.h指数和类h指数的机理分析与实证研究导引[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7,25(5):2-5.

[12] 谷歌学术H5指数与影响因子本质区别:中位数还是平均数[EB/OL].[2018-04-01].http://www.medsci.cn/article/show_

article.do?id=b818e36162f.

作者简介:蔡洪齐,男,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副研究馆员;孙莉群,女,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猜你喜欢

研究述评图书馆服务
国外城市休闲化研究述评及启示
基于数据挖掘的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研究
“国际视野中的大学图书馆发展研究高端论坛”综述
近几年来党员干部守纪律讲规矩研究述评
浅谈工匠精神在高校图书馆服务中的传承
国外私立大学管理体制研究述评及启示
基于文献分析的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研究述评
安徽古代文人曲家剧作文献研究述论
浅谈阅读推广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挑战传统的“真人”图书馆发展现状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