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制作中图片的应用及其处理技巧
2018-12-04范婷婷李昂张燕
范婷婷 李昂 张燕
摘 要 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人们的时间观念越来越强,而大脑处理图片比文字更快,PPT制作随之进入读图时代,这大大决定了PPT制作中图片应用的重要性。结合PPT制作过程中图片的应用,谈谈PPT制作中图片的处理技巧,以使PPT制作更加美观高效。
关键词 PPT;图片工具;Photoshop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8)10-0035-03
1 前言
PPT的内容制作包括文字、图片、表格、图表等,而纯文字的PPT让人难以快速理清要点。人脑处理图片的速度远远快于处理文字的速度,而制作PPT的一个目的就是在最短的时间精准地传递最多的信息,这大大提升了图片在PPT制作中的地位,也是为什么常说文不如图的原因。
2 PPT制作中图片选取及应用的原则
PPT制作中图片选取的原则 PPT作为演示工具,最注重的是信息传达的准确性。所选图片必须满足四点,即高清、无水印、不变形、不过时:图片清晰;若有水印,可用图片工具将水印处理掉;在给图片放大缩小时按住Shift键等比例放大缩小,保证图片纵横比不变;选取图片要与时俱进,选择当下时髦的图片,如讲解坦克时就不能选择过去淘汰的海洋迷彩坦克,而应选择当下的数码迷彩坦克。
免费图库推荐百度图片、全景网、摄图网等。这些网站提供大量高清且免费的JPEG格式的图片。此外,PNG格式的图片应用也很方便,更易于更换背景、快速融合于背景,推荐在千库网搜PNG图片。
PPT制作中图片应用的原则 虽说在制作PPT中要多用图片,以便于理解,高效传达信息,但好图不可乱用,切忌配图与文字不相关,错误使用图片会起反作用。应用图片时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1)契合主题。图片的选取要保证与所表述的主题相吻合,简单地理解,就是图片的意思和文字的意思要保持一致。
2)高清质感。高清就是图片清晰可见,而非模糊不清,更要避免马赛克、水印等;质感是指所选的图片要具备一种气质和美感,传达积极向上的气质。
3)巧妙搭配。图片与文字的搭配要巧妙、合适。常用到的有图片在上、文字在下的搭配,图片在左、文字在右的搭配,当下流行的图文穿插等。
3 PPT制作中图片的应用方式及技巧
PPT制作中图片的应用方式
1)作为背景:①作为封面背景;②作为内页的底图背景。在制作PPT封面时,常要找一张高清大气有质感的图片,对其处理方式通常有添加蒙版、柔化图片等。
2)解释说明文字。常说一图胜千言,一张契合主题的图片,可以替代几行字所表达的意思。展示某一抽象的概念时,往往图片是对于文字的一个深度诠释、辅助理解,给人非常直观的感觉。
PPT制作中图片的应用技巧
1)单张图片的应用。单张图片用来做封面、背景、解释说明文字等,通常都要与文字搭配使用,主要有三种搭配形式:上下搭配、左右搭配、居中搭配等。具体要根据图片质量及其内容摆放确定使用哪种搭配方式,最终目的是使画面整体和谐美观。
常见问题一:图片中要放文字的地方太花哨,插入文本后看不清文字。解决方法:利用Photoshop软件处理图片,用选框工具选中要摆放文字的地方,设置羽化值,利用“曲线”命令将其调暗;或直接用PPT中的图片工具将图片柔化,调整颜色及亮度对比度、饱和度等;还可以在PPT中给图片添加一个蒙版,即插入一个形状,设置形状的透明度至合适效果。
常见问题二:图片大小不合适且有多余的展示内容。解决方法:为了等比例调整图片大小,可以直接按住Shift键的同时拖动鼠标以调整图片大小;若有需要剪除的部分,則选择“裁剪”,剪去不需要的部分即可。
2)多张图片的应用。在PPT中,如果一页PPT要同时用到多张图片,首先调整图片的颜色、大小等,使整体色调差别不要太大,至少亮度接近,避免某张图片和其他图片明显不搭。然后可按照三种原则排版:①整齐摆放,找到某一基准线,使图片对齐;②大小规律,可以插入某一形状,使图片形状统一,然后用图片填充形状,根据图片内容调整合适大小,再对齐;③制作图片背景墙,如果图片难以处理到和谐摆放,可以调整图片大小,颜色至近和谐,然后添加一个蒙版,遮住所有图片,制作出图片背景墙的效果。上述方法的目的均是在精确表达文稿内容的基础上,使画面充满美感。
4 PowerPoint 2013中图片工具的功能及应用技巧
PowerPoint 2013中图片工具的功能
1)删除背景。
①单一背景图片删除背景。双击选中要编辑的图片,单击菜单中“图片工具格式”—“删除背景”,设置选框位置,设置完毕后单击“保留更改”,即可删除背景。
②复杂背景图片删除背景。双击选中要编辑的图片,单击菜单中“图片工具格式”—“删除背景”,设置选框位置,细节部位单击“背景消除”命令下的“标记要保留的区域”“标记要删除的区域”“删除标记”等,仔细进行设置,设置完毕后单击“保留更改”,即可删除背景。
2)更正。在使用图片时可能会对图片的质量不太满意,这时可以选择“图片工具格式”—“更正”—“锐化/柔化(亮度/对比度)”等对图片进行编辑,达到想要的效果。还可在下拉菜单中选择预设效果,如柔化50%、25%,锐化0%、25%、50%等;亮度对比度也有相应参数的预设效果可供选择。若通过这些处理仍未达到目的,可单击“更正”—“图片更正选项”,打开设置图片格式窗格,手动设置相关参数,从而实现所要效果。
3)颜色。在PowerPoint 2013中还可对图片的颜色进行更改。双击选中图片后,单击“图片工具格式”—“颜色”,可更改图片的“颜色饱和度”“色调”“给图片重新着色”“设置透明色”等。单击“其他变体”,可给图片更改颜色。若以上操作仍无法实现想要的效果,可单击“图片颜色选项”,打开设置图片格式窗格,手动设置具体参数。
4)艺术效果。在图片工具格式中可给图片增加艺术效果,选择预设效果,或单击“艺术效果选项”,打开设置图片格式窗格,手动设置“阴影”“映像”“发光”“柔化边缘”“三维格式”“三维旋转”“艺术效果”等相关效果。
5)裁剪。插入一张图片,若图片边缘有不需要的内容,可直接选择“图片工具格式”—“裁剪”功能,对图片进行处理。
①裁剪:裁剪图片,删除任何不需要的区域。
②裁剪为形状:可以将图片裁剪成想要的形状。这个效果在PPT中还可通过先插入一个形状,再给该形状填充图片来实现。
③纵横比:可以将图片按照方型、纵向、横向等不同比例裁剪。
④填充:可调整图片大小,以便填充整个图片区域,同时保持原始纵横比,图片区域之外的任何图片区域都将被裁剪。
⑤调整:调整图片大小,以便整个图片在图片区域显示,同时保持原始纵横比。如将图片裁剪为形状后,无法更改形状内图片的位置,此时选中图片再单击“调整”,即可移动图片,更改图片在形状中的位置。
⑥重设图片:放弃对此图片所做的全部格式更改,其中“重设图片和大小选项”将不仅放弃对图片所做的格式更改,同时放弃对图片的大小更改,使图片恢复至插入时的原始状态。
PowerPoint 2013中图片工具的应用技巧
1)抠图。PowerPoint 2013中抠图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背景删除”工具,如前面所介绍的;另一种是使用
“图片工具”—“颜色”—“设置透明色”,它可以将图片中的一种颜色设为透明,对于背景颜色单一的图片,只需要选中该工具后在图片背景处单击即可。但此方法有两个缺点:一是如果要抠出的部分与背景颜色相同,则图片会有残破;二是由于要抠出来的部分与背景的交界处通常有一块薄薄的颜色渐变区,因此抠出来的图片常常有毛边。
2)羽化。PowerPoint 2013中对整个图片的羽化非常简单:选定图片后,在“图片工具”—“图片效果”—“柔化边缘”中设置一个适合的柔化值即可。
3)透明。PowerPoint 2013中无法直接修改图片的透明度,但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实现图片透明度的调节。
方法一:先插入一个形状,然后使用图片填充该形状,填充后右击图片,选择“设置形状格式”打开“设置图片格式”窗格,使用“填充”区域最下方的“透明度”工具调节图片的透明度。
方法二:在图片上叠加一个自绘图形,然后选择“设置形状格式”打开“设置图片格式”窗格,在“填充”里改变自绘图形的透明度,从而改变图片的显示效果。
4)图片去色。使用“颜色”工具的图片颜色选项,将图片的饱和度调为0,图片即呈现出黑白效果,失去彩色显示;調整亮度为100%,图片会变成白色;调整亮度为0,图片会变成黑色。
5)图文穿插效果。图文穿插效果是当下比较流行的一种图文搭配,这个效果若用Photoshop来制作是比较简单的,在PPT中同样可以实现。
①设置图片效果。先在PPT中插入一张选定的图片,调整大小至合适,并用图片工具美化图片。
②输入穿插的文本。插入文本,选择适合的字体。在此有个操作技巧:为了便于看到文本下层的图片部分,建议右击文本框—“设置形状格式”—“文本填充”,调整文本的透明度为50%左右,以能看到背景图片为准。
③绘制遮挡多边形。单击“插入”—“形状”,利用绘制任意多边形工具,绘制出文本遮挡住背景的多边形部分。
④拆分文字。先选中文本,按下Ctrl的同时选中绘制好的多边形,然后单击“合并形状”中的“拆分”,最后将需要保留的文本以外的多余部分删除即可。为了使效果美观,还可以给保留文本做颜色透明度的渐变,使最终效果看起来更加自然。
随着PowerPoint软件版本的不断更新,PowerPoint中图片工具的功能也越来越强大,在处理图片时大大减少了对Photoshop的依赖。“图片工具”中“裁剪”和“更正”、“颜色”选项中预设效果的应用,又大大提高了图片美化的效率,同时遵循图片选取及应用的原则。准确应用图片,将使PPT制作更加美观高效。
参考文献
[1]王国胜.PPT实战技巧精粹辞典[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4.
[2]杨臻.PPT,要你好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