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的电子税务局应用探索*
——以浙江省电子税务局建设为例
2018-12-04周仕雅
◆周仕雅
内容提要: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互联网与各领域的融合发展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互联网语境下,传统政务范式被改造,电子税务局是电子政务在税务领域的前沿演绎,是税务信息化(电子化)的全新形态,是“互联网+政务”在税收范畴的实践载体和落地平台。与电子税务局建设发展互为表里的是税务治理模式的深刻变革。文章以浙江省电子税务局建设为例,对当前“互联网+”背景下的电子税务局应用现状和发展进路作一探索。
按照2015年国家税务总局《“互联网+税务”行动计划》提出的要求,到2020年,形成线上线下融合、前台后台贯通、统一规范高效的电子税务局,为税收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为服务国家治理提供重要保障。电子税务局承载着实现税收治理现代化的梦想,是税收治理能力建设的重要体现。
一、电子税务局相关情况概述
电子税务局立足“互联网+税务”,上承税务信息化,下启大数据和智能税务攻坚,是对前期信息化建设成果的总结升华,更是起撬智慧税务的关键布局。本文认为,电子税务局是指运用网络信息技术,消除涉税主体和作用对象之间的时空距离,为纳税人和征税人提供全新交互平台的全天候、全方位、全覆盖、全流程、全联通的智慧税务生态系统。电子税务局建设将挈领提升税收现代化建设“六大体系”规划品质,倍增税收创新发展优势,全面支撑新时代税收现代化建设;将有效营造高质量税收营商环境,打造高质量税收政策落实体系,切实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将显著激发税务改革活力,展现税务改革成效,切实释放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红利。
(一)电子税务局是深化“放管服”改革、规范税收执法的“主引擎”
电子税务局不是简单地把传统的税务管理和运作搬到网上,而是对现有的税务组织结构、运行方式和流程环节进行重组和再造,以契合互联网普惠、民主、平等的价值精髓,彰显互联网渐进渗透、双向赋权、平台聚合优势效应。国家税务总局将“2018年底前,在全国范围内建成规范统一的电子税务局”作为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税收营商环境十大事项之一,正是基于这种洞悉。电子税务局的建设完善,将撬动税务治理价值体系、制度体系、行动体系的一体变迁,推动形成整体政府下规范统一的税务业务体系。
(二)电子税务局是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优化纳税服务的“大平台”
电子税务局的最初形态是网上办税系统,立足民生导向,这也是其广受认同和关注的核心发展意义。电子税务局因其自带的技术赋能属性,可通过对新工具、新技术、新方法的融通利用,使办税过程更简、方式更多、成本更低、体验更好,是推进便民办税的前沿阵地。电子税务局的建设完善,将牵引“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在税收领域的高质落地,加速构建方便快捷、公平普惠、优质高效的网上税务服务体系。
(三)电子税务局是深化“征管方式转变”、管控税收风险的“信息池”
国家大数据中心下政务数据集中模式的推广正在不断强化大数据格局下的税务智能共治趋势,为实现税收征管事前审核为主向事中事后监管为主、固定管户向分类分级管户、无差别管理向风险管理、经验管理向大数据管理“四个转变”提供了基础支撑。同时,新一代电子税务局可实现个性化账户下对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的涉税关切,使得更为精准、更有效率的管理服务策略运用成为可能。电子税务局的建设完善,将集成大数据能量,助力打造税务部门预测关键趋势、挖掘个性问题、感知涉税风险的智能研判系统。
二、电子税务局现存突出问题
当前,在国家税务总局行动计划和建设标准统筹下的我国电子税务局已进入高度发展期和集中攻坚期,在“税务总局规划评比,省局组织推动,省会城市重点突破,社会广泛参与,前台放开创新,后台有序衔接,应用百花齐放”的行动方针指引下,各地电子税务局建设如火如荼。而与此同时,相关瓶颈问题也陆续显现。
(一)技术更新怠速
我国税收信息化起步晚、底子薄,部分税务机构未能就信息化系统作整体规划。面对日益庞大的涉税数据量,部分地区税务部门电子数据收集、处理能力与审计能力相对薄弱,有些税务门户平台应用还停留在公示宣传的初级阶段。此外,尽管有些地区电子税务发展较快,并已初步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例如,通过人机交互页面,可以部分实现人脸识别、语音交互和重复性的批处理,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纳税人的用户体验,但是随着智能应用的社会化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爆发式发展,当前电子税务局的智能化水平还不能很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使用偏好和移动办税需求。
(二)业务局限较大
由于税收业务涉及登记、认定、优惠、申报、征收、证明等多个方面,涉税事项繁多,目前电子税务局平台还无法做到办税事项全覆盖。同时,部分涉税业务流程复杂,给电子税务局建设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比如,房产交易业务历来是电子税务局建设中的难点问题,实现房产交易网上办税既是纳税人的强烈诉求,也是减轻办税大厅管理压力的迫切需要,但是房产交易涉及多部门协作,业务流程冗长,实现网上办理难度极大。此外,目前税务系统内部的工作流程还未完全按照信息化的规律和要求(如探索采取要素化采集办理模式)进行调整和再造,部分流程还停留在过去纸质资料流转的管理方式中,严重影响纳税人满意度。
(三)数据共享不足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税务治理格局是税收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而打破“信息孤岛”是关键一步。然而,当前对数据资源采集、传输、存储、归档、共享、开放、利用缺乏顶层统筹和操作规范,各部门难以达成一致步骤。具体到涉税信息跨部门共享上,仅在与工商企业基础信息交换、进出口领域企业基础信息交换等方面有试点,税务部门与金融部门、其他支付中介、税务中介的关系尚未理顺,与企业及银行、工商、审计、财政、海关等部门的联网进度迟缓。
(四)风控能级不高
当前,“放管服”改革工作已经进入深水区,税收征管的重心从传统的前置管理调查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伴之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对税收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税收征管模式是建立在各种票证和账簿的基础之上的,而电子税务实行的无纸化操作,使得税收征管监控失去了最直接的实物对象。国家税务总局提出的“实名办税制+分类分级+信用积分+风险管理”闭环管理,须以全域税收大数据采集为依托。尽管当前基于网络的电子申报有了较大发展,但申报只是纳税人涉税事项中的一个环节,诸如税务登记、发票审批、税款缴纳以及其他环节数据还有待全面电子化,对数字化产品、电子货币等新兴经济形态还无法实施有效监管,未能充分发挥税收信息化深化“放管服”改革的支撑作用。
三、电子税务局建设浙江实践
浙江税务部门依托当地电子政务发展坚实基础,发挥以省会杭州为代表的云计算等技术集聚优势,打造了电子税务局独特落地范式,即以纳税人为中心,以规范为依据,以创新为追求,采用云架构,构建“对外一个门户、对内一个平台、集成一个档案”的智慧型开放式生态系统,实现业务受理无纸化、业务处理智能化、业务实现多渠道,推进现代化综合税收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因其对电子税务局共性问题作出了相当积极和精准的回应,本文特选为说明实例,其主要亮点突出表现在:
(一)底层平台全面云化
现浙江省电子税务局以总局“电子底账与计税资料比对核评应用”项目为经验借鉴,全面完成云化改造,创建“云税务”的基础平台。在基于阿里云底层平台架构模式支撑下,部署Web应用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接口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等各类服务器,并行使用传统Oracle关系数据库与阿里云关系数据库以集群方式向外提供服务。对频繁使用、数据量大的报表进行数据表的云化改造,提供高性能的数据查询服务。全面云化后底层数据动态资源为拓展囊括税务端数据、第三方数据、互联网数据、企业端数据“四位一体”的大数据源打通了技术通道。目前,已对接“实名办税”系统开展大数据分析和用户操作行为轨迹分析;创设网上纳税人学堂、网络直播互动式培训、机器人导税员服务模式;实现自主办税终端统一管理、办税流量智能管理、税邮合作线上线下连通。
图1 浙江省电子税务局云服务架构
(二)功能板块多维拓展
现浙江省电子税务局在纳税人端,设置用户中心、办税中心、查询中心、互动中心、个性化办税、公众服务等功能板块;在税务人端,设置系统管理、任务管理、业务办理、内部管理等功能板块;在其他方面,设置功能检索、基础数据拓展、监控提示等功能板块。对外板块与智能导税区、电子税务局体验区、自助办税终端区一站联动,为纳税人提供良好办税体验;对内板块为“绩效管理”高水平信息化、“数字人事”高频次关联化等提供接口,为税务内控提供升级储备。目前,继推出三方协议网上办理、支付宝移动办税、房产交易网上办税等典型创新事项后,正谋划推进财务报表自动转换这一带动效应明显的关键创新事项。
(三)系统架构前瞻开放
现浙江省电子税务局网站系统软件设计上采用J2EE技术架构,遵循SOA设计原则,进行分层和组件化设计,并使用阿里云平台架构技术,实现业务逻辑的松耦合和高复用,同时满足系统的高可靠性、高扩展性和高灵活性等要求。按照关系数据库设计规范、遵守“金三”数据规范、以业务作为设计数据库的根本依据,设计网上税务局数据库。该架构正视了运行过程中必然存在的环境变动、业务变化、软硬件升级等一系列不确定因素,兼顾长远规划与现实需要,可有效支撑未来大数量级内外用户和业务需求的安全访问与使用。目前,浙江省税务部门根据该省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共享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统一部署,建立全省税务数据仓,实现数据向省数据管理中心的归集,并持续细化事项涉及的材料和数据,形成数据串,落实增量数据的推送。完善外部共享的数据需求清单,加强与省数据管理中心和数源部门的沟通对接工作,按照前台统一受理、数据按需调用、后台集成办理的模式加快系统联通改造。
图2 浙江省电子税务局应用架构
(四)风险因子深度挖掘
现浙江省电子税务局实施取消行政审批事项事中事后分类管理,对重点难点业务进行流程改造,使事前审核自动化、智能化,事中事后审核常态化。事前强化办税提示和风险提醒,根据跟踪分析纳税人的行为轨迹,利用台账数据和历史数据进行监控,对异常行为进行审核和阻断,全面提升事前、事中、事后的管理能力。实现各类数据的整合分析和增值应用,为基层税收管理人员提供涉税风险预警等,推动税收征管向“精准化”管理转型。目前,网站系统针对受惠面广的中小企业,优化升级网上申报系统,实现小微企业身份自动判别,优惠税额自动计算。利用自主开发的“企业所得税综合管理系统”,查找政策漏享户。
总体而言,浙江省电子税务局实现了以云计算架构为基础,融合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配备完善身份认证体系和信息安全管理措施的集成式成长型应用,推动税收工作改革发展驶入了“快车道”,生动展示了富有时代气息和地域特色的电子税务形象。
四、电子税务局建设定位构想
伴随着以税务机构改革为要津的中国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持续推进,后“营改增”时代的中国税制改革步入新的生命周期,大数据产业的成熟发展促发人工智能技术指数升级,传统税务治理范式或将面临根本改造。电子税务局建设应当考量历史承继性、现实可行性、未来发展性,立足国情税情,面向科技前沿,面向民生需求,面向经济主场,明确近期、中期、远期目标,遵循发展规律,分梯次、分门类、分阶段推进。
(一)技术引领,构筑全新征管体制下的智能税务生态
根据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在“互联网+”背景下,新一代的电子税务局应以全新的税收征管模式为依托,建以流程为中心的跨层级、扁平化、集约化网状组织结构,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层次地依托智能力量,即以云计算架构为基础,深度运用云计算的资源池化、沙箱、降耦合、分布式集群、高可用等技术,结合大数据处理、智能Web、智能消息推送、服务化架构等先进技术,将电子税务局打造成高效高可用的应用服务集成平台。
图3 “互联网+”背景下的电子税务局总体架构
(二)数据制导,构筑征管方式转变下的现代化治税格局
以“以票管税”向“信息治税”转变为重点,推动征管模式向“数据化”治理转型,业务流程向“数据化”流程演进,运行机制向“数据化”运行转变。在电子税务局的统一平台之下,大力推行电子发票系统,尤其是将增值税专用发票纳入到电子发票系统中,以实现对纳税人生产经营监控的全覆盖和增值税发票信息的闭环式管理。建立风险管理系统、信用评估系统和征管监控系统,深化风险监控,构建评估指标体系,打破“管理——数据——管理”的传统税收风险管理的封闭循环,探索建立基于互联网的“数据——管理——数据”的税收风险管理新模式,最大限度地释放涉税大数据的创新潜力,有力促进信息聚合和风险管理。
图4 “互联网+”背景下的电子税务局征管模式
(三)交互开放,构筑民生导向下的新型征纳关系
交互是数据作用的基本方式,开放是数据增值的独特优势,特别是随着“客户关系管理”理论在政务管理环境中的普遍应用,更加主动、更加智慧的政务推送将是未来电子政务发展的方向。电子税务局应结合数字证书机制,建立身份认证、通讯加密和防抵赖全方位网上管理体系;综合集成电脑、手机、自助应用,打通线上、线下等办税服务渠道;加载强大在线收付功能,支持三方协议、银联付款等多元化缴税方式,实现纳税人日常办税业务全口径电子化,税务人员常规工作流程全链条电子化。电子税务局还可通过采用先进的搜索引擎,采集互联网、税务网站、各类应用系统等用户行为信息,利用关联推荐模型挖掘用户需求,建立用户行为分析模型,不仅按用户需求对电子政务平台的功能和布局进行设计、调整与优化,更要根据不同业务需要,形成关系图谱、黑名单、标签画像、行为视图等公共数据服务,探索推出用户账户体系,在征纳双方深度互动、涉税业务高度协同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图5 “互联网+”背景下的电子税务局平台终端
随着新一轮税务机构改革的推进,特别是社会保险费和非税收入征管职责划转之后,在实现原国税、地税业务融合通办后,电子税务局的承载内容或将突破单纯“税收”范畴,朝着办税、缴费一体联办的模式推进,而这也将是深化平台相通、系统相融、融合相生的历史性发展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