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扬琴重奏艺术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8-12-03周珊

艺术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历史发展演奏教学实践

周珊

摘 要:扬琴重奏形式是扬琴多种演奏形式中的一种,近十年受到越来越多的院校、中小学以及演出团体的重视和应用。它不仅可以锻炼表演者的演奏和协作能力,同时也给听众带来全新的视听效果和音乐审美。本文将从扬琴重奏艺术的发展历史、多种演奏形式的可行性、演奏研究以及扬琴重奏对于教学的重要性和实践意义等方面探索扬琴演奏的传承性、创新性及多元性。

关键词:扬琴重奏 历史发展 演奏 教学实践

扬琴最初传入我国是用于戏曲和说唱艺术的伴奏,建国以来各大音乐院校的专业建设完善使扬琴逐步向独奏乐器发展,六十年代出现了与其他乐器的室内乐组合形式,九十年代扬琴演奏的形式更加多样化,出现多种重奏形式、合奏以及和与乐队的协奏。重奏不仅增强舞台效果,又可以提高演奏者对和声、复调纵向的把握能力,培养集体合作意识,深入了解音乐作品,提高扬琴表现力。而扬琴的重奏形式也日趋多样化,从最开始的二重奏、三重奏发展为人数更多的重奏,重奏作品也从单一的歌曲改编曲发展到由专业作曲家创作重奏作品,慢慢朝多元化、特性化方向发展。

一、中国扬琴重奏艺术发展

1.扬琴重奏艺术的产生和发展

在现存的民族乐器中,它是最晚传入我国的外来乐器。但其发展却是极为迅速的。无论是从乐器的改革、技巧发展、作品创作和教学研究等方面都突飞猛进的发展。在演奏形式上也经历了“伴奏——合奏——独奏——重奏”这么一个过程。早期的中国扬琴根植于民间音乐中,表演形式是为歌唱伴奏。到了清朝,沿海城市经济发展,民间艺人们走进城市,各地的说唱音乐和戏曲音乐也慢慢发展起来,扬琴成为为它们伴奏的主要乐器之一,出现在各种“琴书”艺术、地方戏曲艺术当中。随着扬琴演奏技能的演变,慢慢在并在各种民间合奏形式中广泛运用,与其他乐器声部协作互补,在合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演奏的作品主要是演奏“江南丝竹”、“广东音乐”等传统器乐合奏乐曲,扬琴成为地方音乐中不可缺少的一件乐器。在早期的扬琴合奏形式中是没有出现同一型制的乐器,包括扬琴。

建国以来各大音乐院校的专业建设完善使扬琴逐步向独奏乐器发展,60年代出现了与其他乐器的室内乐组合形式。但随着扬琴演奏技艺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单一的独奏、合奏形式满足不了观众的视听、视觉享受和要求了,不少扬琴演奏家们开始对扬琴重奏的演奏形式、教学进行演奏和探讨,例如东北扬琴流派代表人物宿英先生就提出:“作为重奏形式,两台扬琴要并重”,这就对扬琴重奏在舞台和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了要求和标准,并在实践中得到良好的运用,创作的作品旋律优美、节奏鲜明,得到了广大听众的喜爱,为重奏艺术的发展起到了领路人的作用。

八九十年代到现在,不仅出现了三重奏、四重奏,甚至出现了更多人的重奏形式,取代了单一的大齐奏。重奏作品也层出不穷,除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国音乐作品外,还大量移植改编了外国音乐作品,如《樱花》、《查尔达什》、《闲聊波尔卡》等作品。乐器工艺的改革也给重奏艺术发展带来契机和活力,低音扬琴、倍低音扬琴、中音扬琴、次中音扬琴、高音(五度、八度)扬琴的问世使得扬琴重奏艺术有了更为广阔的创作、表现空间。而各大音乐院校专业重奏团体的出现更是极大力度促进了扬琴重奏艺术的推广和繁荣发展,如中央音乐学院的“绽放扬琴重奏乐团”、中國音乐学院的“蝶梦飞竹扬琴重奏乐团”、天津音乐学院的“玉竹虹韵”扬琴重奏乐团等等。2013年4月举办“蝶梦飞竹——扬琴重奏、合奏音乐会”,音乐会上既有“传统组合”的展示,也有“非传统组合”的尝试。除了高音扬琴和低音扬琴的多声部配置,还加入了匈牙利扬琴(cimbalom)和瑞士扬琴(heckbrett)。同时还加入声乐演唱、舞蹈动作、爵士乐器的伴奏,将演奏形式更加多样丰富化,重点体现出扬琴纯正的音色和开阔的音域表现力。

2.扬琴重奏形式及其作品

扬琴重奏艺术根据使用的扬琴数量可以分为二重奏、三重奏、四重奏、五重奏、六重奏、七重奏和八重奏,现在甚至出现了十几个人、甚至几十个人、百余人的大乐团重奏。现在已经出版的重奏作品书籍有:《扬琴二重奏曲集》(邱怀生 编著)、《扬琴二重奏》(成海华 编)、《茉莉芬芳·扬琴重奏作品(一)》(刘月宁 主编)、《蝶梦飞竹——扬琴重奏、合奏曲集》(李玲玲 编著)、《新疆音乐风格——扬琴重奏、合奏曲集》(李玲玲 主编)等。现将经常出现在舞台上流传度较高的作品分类出来,供大家参考。二重奏作品有:《阳关三叠》、《苗岭的早晨》、《别港》等;三重奏作品有:《乡村抒怀》、《穿过沙漠》、《蝶梦飞竹》等;四重奏作品有:《梨山痴情花》、《平湖秋月》、《旱天雷》等;五重奏作品有:《马刀舞曲》、《四季·春》、《茉莉花》、《夜深沉》等;八重奏作品有:《春天舞曲》、《南疆舞曲》等;也有由五重奏作品改编成多人演奏的乐团重奏,增加每个声部的演奏人数,如《茉莉花》、《半个月亮爬上来》、《钻石的眼眸》、《翡翠》等音乐作品。

二、扬琴重奏技艺研究

重奏是扬琴演奏众多形式中的一种,声音的和谐统一、悦耳动听是重奏的重心。独奏艺术是展现演奏家的演奏速度及精准度,展现个人风格及演奏魅力;重奏艺术则是突出整体演奏的展现、组合声音的和谐动听,这就是组合的魅力。重奏者首先须具备一定的独奏演奏能力和基本素质,才能胜任重奏工作。演奏前的准备工作、了解音乐作品背景和风格特点、视奏和背谱,这些独奏演奏的要求,重奏演奏同样也需要。但是,作为重奏演奏者还有更多的技术要求。可以说,一个好的独奏演奏者也许并不一定是一个好的重奏演奏者。

1.节奏的稳定

扬琴重奏是讲究相互配合的演奏形式,节奏的稳定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实际的排练过程中,往往会发现一个演奏者在独奏时节奏很稳定,但在重奏过程中却出现忽快忽慢的情况。究其原因是自我内心节奏感不强,在重奏时容易被其他声部带跑。独奏的节奏不稳可以自我调整,但在重奏中需要几个人通力协作,不是随便就能更正过来的。在平时的训练中,需要有人专门负责排练并在初期打拍子确定节奏和速度,也可以利用节拍器进行练习。对于较复杂的节奏型以及复合节拍,要仔细看谱,先拆分慢练、分段分句练习,等彼此节奏都稳定后再逐步加速,达到统一。

重奏乐曲的各个声部在旋律线条上是交错进行,节奏上往往是相互呼应的,它需要演奏者对音乐作品有个整体的节奏感把控。在熟悉自己声部的节奏同时,还要熟知其他声部的节奏。

2.声部间的音响平衡

音响效果是一首音乐作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作曲家表达音乐情感、创作意图的重要表达,也是演奏者们把握音乐所蕴含的内涵和深度的表现之一。独奏和重奏所体现出来的音响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后者更具感染力和震撼力。但是各声部之间该达到一个怎么样的协调是每个演奏者需考虑的问题。

在扬琴重奏训练中,音响的平衡往往体现在各声部间的力度融合上。不管是几重奏,在和声效果上无非就是高音声部、中音声部、次中音声部和低音声部四个部分。只是负责各声部的人数不尽相同而已,各声部在演奏中各司其职,却又相辅相成。既体现在主旋律与副旋律的默契配合上,又要注意旋律声部和伴奏声部的力度把控。旋律声部出来时伴奏声部往往是伴奏音型,因此在弹奏时力度要稍控制,节奏要稳定。所有演奏者都要主动积极地与其他声部融为一体,主次分明,力度随之改变,从而使乐曲听起来完整又不失统一感。

3.合作的默契配合

由于重奏音乐的特殊性,演奏者之间的默契合作就显得最为重要。扬琴重奏是需要几位演奏者的共同合作才能完成,因此在平时训练中要重点强调“团队协作精神”。每个人都要善于倾听他人的声部演奏,感受重奏的音响效果,同时随时调整自己的音色和力度。如果找不到合作感觉,也可以哼唱旋律声部或是停下来听听其他声部的演奏。扬琴重奏的训练过程就是彼此合奏的过程,每一位参加演奏的人都要有意识培养与其他人的默契演奏。

4.音乐与技术的结合

重奏对于每个声部的平衡和个人控制能力要求很高,强弱对比要恰到好处。多台扬琴在纵向强弱对比上有个更广大的空间,一台扬琴至多台扬琴的叠加可以使演奏者可以快速达到pp-ff的变化。在重奏中,往往会加入很多特殊演奏技巧凸显旋律声部,比如说:反竹、刮奏、击板、闷音等等,在重奏过程中要求将这些重点难点部分的每一个音、每一个节奏型都要进行反复的训练,直到把问题解决。各声部演奏者要善于把握其他声部的气息、节奏,敏锐的感受到一个气口的转换,一个旋律的律动,在音响、呼吸、感情以及所奏的神韵上水乳交融地融为一体。

三、扬琴重奏对于教学的重要性和实践意义

重奏不仅能使扬琴学习者在合作中不断挖掘自身的技术表现潜力,充分表现各自赋予变幻的音乐及技法,还能培养他们在默契中相互聆听、共同演绎和体验音樂的美感和情感。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开设扬琴重奏课程,不仅丰富了教学形式,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从而进一步提升演奏技术,同时也丰富了舞台效果的表现力;训练学生的纵向音乐思维能力,丰富了他们的音乐想象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增加学生的艺术情趣,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性。

实践证明,扬琴重奏的训练还有利于增强同学们的感情,在学习中做到“取长补短”、学会“聆听他人的声音”;培养复合型的人才,增强了学生在以后工作实践中的竞争力,胜任各种重奏合奏排练工作。

但是当前的重奏原创作品稀少,大部分是国外作品及中国传统作品的改编曲。真正参与到重奏演奏中的人也较少,主要是配合难的问题。大力发扬重奏艺术,让更多的扬琴爱好者投入扬琴重奏事业中,促进扬琴演奏的和谐发展,同时也让更多的人喜欢这门乐器。证明扬琴不只作为伴奏乐器和独奏乐器出现在舞台上,演奏中的每台扬琴都可以以主旋律的形式出现在室内乐合奏、重奏中,展现出当今扬琴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章文婷.扬琴二重奏的演奏及其作品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2.

[2]吕虹橙.关于扬琴演奏形式发展的初探[D].中央音乐学院,2015.

[3]严伊娴.扬琴重奏模式的教学探索及实践[J].黄河之声,2015(2).

猜你喜欢

历史发展演奏教学实践
基督教对欧洲中世纪的历史影响研究
西方音乐学理论的历史发展及其思考
高校钢琴课教学如何让学生学会用心演奏
对偶修辞格的研究述略
略谈钢琴演奏艺术
浅析西贝柳斯d小调协奏曲
中胡演奏中音色的把握
国家能力的历史发展与政治社会学五元素浅析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