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抓好班级工作
2018-12-03何秀凤
何秀凤
摘 要:班级作为小学阶段学生在学校的主要活动载体,对于学生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确保小学阶段学生能够得以健康成长发展,小学班主任需要对其班级工作予以高度重视,结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其班级工作模式进行合理选择,不断促进自身管理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班级;自我教育;班级文化;班风;管理目标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教育领域所关注的重点对象。除了班级的学习环境会受到班级管理工作效率的影响之外,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以及成长发展都会受到班级管理水平的影响。因此,小学班主任需要注重自身专业素养的强化和提高,在实际班级管理工作中不断学习,促进自身管理水平的提高,从而抓好班级工作,为学生更好地发展和健康成长提供保障。
一、对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进行培养
自我教育作为教育的制高点,既能够有效彰显教师的教育魅力,又能够突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所有教师有必要注重学生自我教育意识的培养,真正的教育也需要注重学生自我教育意识的激发,这是学校教育中不容小觑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小学生年龄较小,但是他们却拥有较强的自尊心,有的学生即便是学习成绩不理想,但也是如此。因此,班主任在班级工作的开展中需要结合学生的自尊心,采用合理教育的方式,尽量避免对学生进行斥责,耐心将正确的做法告诉学生,使学生能够在教师温和、关怀且耐心的态度中受到感染,进而主动进行纠正和改善。比如说,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班规进行适当调整,让学生参与到班规的制订当中,这样不乏学生提出要按时上学、认真对待每一份作业等,学生自我教育意识能够在这种掌握学习和管理主动权的过程中得到有效提高。倘若学生出现了错误,教师也不应对其进行大声指责,而应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省,发现自己所犯错误的根源。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规范自己的言行。
二、对班级文化及积极班风进行建设
一个班级的精神风貌可以通过班级文化得到有效体现,所以,小学班主任需要在班级工作中注重学生积极乐观态度的调动,使学生的进取精神得到激发,推动班级文化积极向上发展,进而使其班级正气得以弘扬,凸显精神风貌中积极向上的因素,这既有助于学生集体荣誉感的增强,又能够使学生真切感受到班级所带来的归属感,从而为班级学习氛围的营造提供保障,提高班级工作的效率。学生在学校的主要活动内容主要分为学习、卫生和纪律三部分,小学班主任可以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开展这些活动,鼓励小组之间进行竞争,一方面这样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一定的成效,另一方面也能够有效调动每位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由此提高班级工作效率。比如说,班主任可以将全班同学分为10个小组,每个小组由4~5名学生组成,小组自行推选小组长,接着由小组长带领小组成员组织各项班级工作的开展。首先,小组长需要从卫生、纪律和学习方面入手记录小组成员的表现,接着班主任再定期比较各个小组的记录情况,评选完成得最好的小组,给予相应的奖励。这种以小组为单位的班级竞争,既能够调整个别态度松懈同学的学習状态,又有助于学生自觉学习意识的培养。
三、结合班级管理主体内容对班级管理工作目标进行制订
班级管理的主要内容除了需要对学生的学习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监督之外,还需要引导学生对其人生观和学习观进行正确树立,对学生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等。为了确保小学阶段学生能够得到更好的培养,班主任需要结合班级管理主体内容对其班级管理工作目标进行制订。这样既能够在班级工作中发挥班级管理目标的引导作用,班主任也能以此为导向准确把握班级工作方向,由此作为衡量班级工作情况,针对性采取应对措施,这对于班级班风的良好形成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同时,还能够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比如说,倘若有学生因为帮助他人而违反了学校所制订的规章制度,一方面,该学生是为了帮助他人才会违反学校纪律,其行为体现出了小学生的良好品质,另一方面,需要遵循规章制度对该学生进行相应的处罚,会对班级整体形象造成一定影响。班主任在面对这一情况时,需要鼓励和发扬该学生的优秀品质,引导学生消除因个人行为对班级造成影响而产生的自责心理,从而为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班级管理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成效发挥着直接影响,同时还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发展,所以,小学班主任在班级工作中需要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特点对其班级工作目标进行合理制订,针对性 地制订解决对策,提高班级管理的有效性。另外班主任还需要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对存在于学生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及时进行了解,合理采取解决措施,从而为班级工作成效的提高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王慧慧.浅谈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创新与实践[J].学周刊,2016(24).
[2]何玉花.试析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困境和突破[J]. 学周刊,2016(32).
编辑 马晓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