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2018-12-03黄红敢
黄红敢
摘 要: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科技的进步和创新不仅影响着经济的蓬勃发展,更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各国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自然而然地为我国的教育界注入鲜活的信息和资源。小学数学教师要把握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营造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成功地引起学生的关注,最大化地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心理压力,有效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全面推进,推动信息技术逐渐融入各学科的教学中,深深地影响着各学科的教学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与学的方式,逐渐实现课堂教学环节和过程的优化和完善,其设计形式和内容更为课堂增添无限的生机,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小学数学教师全身心地致力于信息技術的运用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扬长避短,选择有参考价值的资料用于课堂教学中,让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数学、解决数学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实现对课堂教学模式、教学形式的创新,达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与学习方式的有效结合,让信息技术真正为素质教育的推进和实施服务。本文就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提出如下几点看法:
一、利用信息技术生动的画面,创设优美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信息技术是一种新生事物,是与社会发展的步伐紧密相连的,需要广大的一线教育者潜心研究其内涵,把握其特征,利用其生动的画面,为学生创设意境优美的教学情境,牢牢地吸引学生的目光。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和环节的过程中,要充分借助信息技术的特点,制作出唯美生动的课件,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最活跃的状态,最大限度地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产生愉悦的情绪,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比如学生在学习“倒数的认识”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引入几张动画,让图片能够进行翻转,然后带领学生进行观察,发现问题,看看翻转后的画面和原画面有什么区别,然后把几个分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引发学生的思考,成功地引入本节知识的学习之中,让学生对倒数有一个简单的认识和了解。
二、利用信息技术丰富的资源,提供开拓的空间,提升课堂的质量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自制力和自我约束力不高,对任何事物都不可能产生持久的耐心,所以数学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先进资源,尽最大可能地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设置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多媒体课件,形象逼真地再现数学知识的生成过程,有效地拓宽学生的学习范畴,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比如学生在学习“了解天气预报中的负数”这节课的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数的了解,借助多媒体技术,展示天气预报中的相关数据,引出负数,从而促使学生剖析天气预报中数字信息的实际意义,然后在以后的解题过程中,运用数学符号表示气温,体会符号化思想在气温中的变化,最终大大地开拓学生的思维和空间,促使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利用信息技术有趣的信息,营造快乐的气氛,提高课堂效率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课堂教学开展和实施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快乐地掌握数学知识,自主地剖析数学的真谛,把抽象概括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科学的语言和学习工具。而这些教学目标的达成,需要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引入信息技术,开发信息技术趣味性的特征,渲染课堂教学气氛,促使学生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数学知识的探究中。比如学生在学习“圆的认识”这节课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设计不同的问题,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足球、钟表盘、硬币等生活中常见的圆形图案,同时让学生观看多媒体视频中的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等多种图形,让学生从观看图片中区别圆与其他图形。这样学生能够感受到圆的基本性质,对圆形产生特殊的关注,课堂参与度空前高涨,最后再解决与圆相关的题型。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以其独特的魅力,深刻地影响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采用以上方式渗透先进的教学理念,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更要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教材内容的重难点知识,有效地整合教学资源,深入地找寻教材与信息技术的切合点,利用信息技术色彩鲜明、形象逼真的特征,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拓宽学生学习数学的空间,引导学生活学活用数学知识,真正体现信息技术的价值和意义,从而全面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赵梦迪.对于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思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6):53-54.
[2]刘晓丹.有效构建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高效课堂[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6(9):89-90.
[3]张月明.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思考[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7(12):103-104.
编辑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