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激发学生习作兴趣的思考
2018-12-03沈蔚妍
沈蔚妍
摘 要:小学生怕写作,不爱写作已成为现在习作教学过程中比较普遍的现象。教师面对这样的现状,又该如何改善呢?学生的习作愿望和习作兴趣是写好作文必不可少的条件。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丰富学生对生活的观察与体验;降低习作要求,让学生习作能够接地气;构建“童化”的语言氛围,在轻松有趣的学习环境中学习习作;及时评价反馈,让学生有成就感。
关键词:习作兴趣;生活体验;习作要求;评价反馈
习作是语文课程学习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写作能力对学生一生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然而学生怕写作,不爱写作已成为比较普遍的现象。教师面对这样的现状,又该如何改善呢?赞科夫说过:“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儿童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由此看来,学生的习作愿望和习作兴趣是写好作文必不可少的条件。习作兴趣为学生的习作学习提供了内在动力,它是学生乐于认识和从事习作的意识倾向,一旦产生了习作兴趣,就会调动他们对习作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何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丰富学生对生活的观察与体验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写作亦是如此,只有对生活有独特的体验和感悟,才能源源不断地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对于小学生而言,写不出好的作文,很多时候往往是缺乏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即使有了发现和感悟也未及时记录下来,导致缺乏习作素材,当真正需要用时却只能在那儿抓耳挠腮,无从下笔。例如让学生写一场运动会的所见所闻,很多同学记得的只是“某某某得了第一名”,三言两语就写完了,如同一笔流水账,读起来枯燥乏味。再如,一次语文练习中的作文题目是写“课堂中一件令你印象深刻的事”,一星期中有五天在上课,每天都有六节课,每堂课上都有新鲜的事情发生,即便如此,仍有同学表示没有令他印象深刻的事,不会写。这样的事例比比皆是,我想这正是缺乏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和感悟所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使其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从这一要求中不难看出,留心观察生活,热爱生活才会有习作的素材,有话可说后才会乐于表达,才能提起习作的兴趣。因而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处处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并及时做记录,时刻保持一颗热爱生活的心。
二、降低习作要求,让学生习作能够“接地气”
“接地气”和“高大上”分别是2012和2013年网络流行用语,套用这两个词语,小学阶段的习作只有“接地气”了,才能做到“高大上”。联系到小学生的习作,教师时常过多地重视思想的深刻、立意的高远,却忽略了最实在的与学生最贴近的生活,而过高的习作要求正是导致学生习作兴致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教师在点评修改时往往给学生灌输成人的思想观点,修改语句时也带有成人的色彩。殊不知,儿童笔下流露出来的童真童趣,才是天下最可贵的,万万不能扼杀的。小学阶段的学生应该是天真活泼的,笔下的语言是充满童趣的,看到他们的作文脑海中浮现出来的应是一张张充满生机的笑脸。曾经修改学生习作时有这样几句话让人印象深刻:一位学生在描写自己的爸爸时是这样形容的:爸爸很爱玩游戏,每天都像孙悟空的定海神针一样坐在电脑前;还有一位學生在描写自己喜欢的动物时说道:毛毛虫的身体一节一节的,好像一列绿色的迷你小火车。读时让人忍俊不禁,不禁唏嘘,这才是孩子该有的语言,天真可爱。降低习作要求,尊重小学生特有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而不是盲目地脱离小学生的实际情况,用成人的标准去衡量他们的习作,让儿童的作文真正做到接地气,方能突显灵气,不拘格套,使学生乐于表达自己所思所想。
三、构建“童化”的语言氛围,在轻松有趣的学习环境中学习习作
写作教学的“童化”有利于儿童的语言能力、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发展,在“童化”的语言氛围中,优化习作学习环境,让学生的思想自由驰骋,从而使学生从“千篇一律”的作文模式最终走向“百花齐放”的理想境界。在本学期的语文教学中,我尽可能地在教材中重组资源,寻找教材中的童话题材,运用这些资源构建“童化”的语言氛围,在轻松有趣的学习环境中学习语文,学习习作,更容易培养起学生对写作的兴趣。例如,练习三中有一个板块是《狐狸与乌鸦》的故事续编,在教学这一板块时,我将这一内容抽出来,作为学生写作练习的素材。为此我设计了三个目标:首先,学生能根据这一故事内容,通过合理的想象设计出各种不同的结局,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其次,能把续编的故事用通顺流利的书面语言表达出来,故事内容完整;最后,让学生用舞台剧的形式演一演,注意演出不同角色的不同性格。在“童化”的语言环境中学习习作,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及时评价反馈,让学生有成就感
习作课教学时我们常常会考虑,是选择“先教后写”还是“先写后导”,这两种习作教学方式哪种更好。值得考虑的是不管是“先教后写”还是“先写后导”,关注的重点不应仅仅在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乐于表达”。习作教学方式不管怎么变,重中之重都应是保护学生的习作愿望,提高学生习作兴趣。而及时给予学生肯定的评价,让学生产生成就感,是激发学生习作兴趣的最好方法,上好习作点评课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关键。如果仔细观察,不难发现每当作文本批改后发下去,学生拿到作文本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看老师的评语,表情尤为专注认真。其实每位学生都希望自己的习作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赞扬,哪怕只是一句话或一个词用得好,学生也能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师的激励会使孩子的写作欲望更加强烈。
参考文献:
[1]吴璇.习作评改课的五步教学法[J].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13(5):45-46.
[2]林巧玲,李荣春.教材习作教学要基于学生实际[J].广西教育A(小教版),2014:40-41.
编辑 郭小琴